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 被引量:3
1
作者 欧明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125,共9页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大体包括文学文体学、文章文体学与文化文体学三个层面,具体分文体形态学、文体起源学、文体命名学、文体范畴学、文体分类学、文体史学、文体创作学、文体艺术学等,是一完整独立而又开放的学科体系。中国古代文...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大体包括文学文体学、文章文体学与文化文体学三个层面,具体分文体形态学、文体起源学、文体命名学、文体范畴学、文体分类学、文体史学、文体创作学、文体艺术学等,是一完整独立而又开放的学科体系。中国古代文体概念,类似于西方的文类概念,西方文体(style)概念,则类似中国古代风格概念。不存在纯粹的"文学文体",也没有纯粹的"应用文体"。以内容、风格、功用为标准界定和划分文体,是不科学的,只能以体式为标准。文体分类,"一分为三"比"一分为二"更合理。现代文体分类四分法,与古代文体学原生态相差较大,造成流弊。文体在不断新生与淘汰过程中发展,文体演进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纯洁性与包容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它如同一条连续不断的长河,前后古今不是沟、界,而是环环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正体 原生态 学理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布洛赫“前仿真美学”中的三重学理
2
作者 何晓军 李志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9,共5页
布洛赫的“前仿真美学”由三重相互联系的学理构成,其一是审美象征学理:布洛赫将“前仿真”从德语的“提前照亮”而引申出审美象征性语义,指文艺具有提前模仿未来美好状况之功能,形成仿佛真的实现了一般的审美现象。结合布洛赫关于审美... 布洛赫的“前仿真美学”由三重相互联系的学理构成,其一是审美象征学理:布洛赫将“前仿真”从德语的“提前照亮”而引申出审美象征性语义,指文艺具有提前模仿未来美好状况之功能,形成仿佛真的实现了一般的审美现象。结合布洛赫关于审美象征性语义与审美活动来理解和把握“前仿真美学”,赋予它的概念内涵。其二是“过程”哲学学理:布洛赫强调以“过程”为“真实”,通过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理想的过程化,使文艺审美得以提前仿真式实现,揭示它的审美机制。其三是马克思主义学理:布洛赫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立场,通过审美整体性联动,审美现代性批判和审美愿景意识追求,凸显它的思想本质。此三重学理依次源于生活、真理和理想且以审美活动为纽带而相互联系,在美学构成上则对应于概念内涵、审美机制和思想本质,从逻辑和内容上共筑了他的“前仿真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前仿真美学” 学理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