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
被引量:
3
1
作者
欧明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125,共9页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大体包括文学文体学、文章文体学与文化文体学三个层面,具体分文体形态学、文体起源学、文体命名学、文体范畴学、文体分类学、文体史学、文体创作学、文体艺术学等,是一完整独立而又开放的学科体系。中国古代文...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大体包括文学文体学、文章文体学与文化文体学三个层面,具体分文体形态学、文体起源学、文体命名学、文体范畴学、文体分类学、文体史学、文体创作学、文体艺术学等,是一完整独立而又开放的学科体系。中国古代文体概念,类似于西方的文类概念,西方文体(style)概念,则类似中国古代风格概念。不存在纯粹的"文学文体",也没有纯粹的"应用文体"。以内容、风格、功用为标准界定和划分文体,是不科学的,只能以体式为标准。文体分类,"一分为三"比"一分为二"更合理。现代文体分类四分法,与古代文体学原生态相差较大,造成流弊。文体在不断新生与淘汰过程中发展,文体演进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纯洁性与包容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它如同一条连续不断的长河,前后古今不是沟、界,而是环环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正体
原生态
学理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布洛赫“前仿真美学”中的三重学理
2
作者
何晓军
李志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9,共5页
布洛赫的“前仿真美学”由三重相互联系的学理构成,其一是审美象征学理:布洛赫将“前仿真”从德语的“提前照亮”而引申出审美象征性语义,指文艺具有提前模仿未来美好状况之功能,形成仿佛真的实现了一般的审美现象。结合布洛赫关于审美...
布洛赫的“前仿真美学”由三重相互联系的学理构成,其一是审美象征学理:布洛赫将“前仿真”从德语的“提前照亮”而引申出审美象征性语义,指文艺具有提前模仿未来美好状况之功能,形成仿佛真的实现了一般的审美现象。结合布洛赫关于审美象征性语义与审美活动来理解和把握“前仿真美学”,赋予它的概念内涵。其二是“过程”哲学学理:布洛赫强调以“过程”为“真实”,通过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理想的过程化,使文艺审美得以提前仿真式实现,揭示它的审美机制。其三是马克思主义学理:布洛赫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立场,通过审美整体性联动,审美现代性批判和审美愿景意识追求,凸显它的思想本质。此三重学理依次源于生活、真理和理想且以审美活动为纽带而相互联系,在美学构成上则对应于概念内涵、审美机制和思想本质,从逻辑和内容上共筑了他的“前仿真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前仿真美学”
学理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
被引量:
3
1
作者
欧明俊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125,共9页
文摘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大体包括文学文体学、文章文体学与文化文体学三个层面,具体分文体形态学、文体起源学、文体命名学、文体范畴学、文体分类学、文体史学、文体创作学、文体艺术学等,是一完整独立而又开放的学科体系。中国古代文体概念,类似于西方的文类概念,西方文体(style)概念,则类似中国古代风格概念。不存在纯粹的"文学文体",也没有纯粹的"应用文体"。以内容、风格、功用为标准界定和划分文体,是不科学的,只能以体式为标准。文体分类,"一分为三"比"一分为二"更合理。现代文体分类四分法,与古代文体学原生态相差较大,造成流弊。文体在不断新生与淘汰过程中发展,文体演进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纯洁性与包容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它如同一条连续不断的长河,前后古今不是沟、界,而是环环相连。
关键词
文体
正体
原生态
学理构成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布洛赫“前仿真美学”中的三重学理
2
作者
何晓军
李志雄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9,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布洛赫‘前仿真美学’研究”(21A0085)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布洛赫文艺美学思想研究”(CX20230594)。
文摘
布洛赫的“前仿真美学”由三重相互联系的学理构成,其一是审美象征学理:布洛赫将“前仿真”从德语的“提前照亮”而引申出审美象征性语义,指文艺具有提前模仿未来美好状况之功能,形成仿佛真的实现了一般的审美现象。结合布洛赫关于审美象征性语义与审美活动来理解和把握“前仿真美学”,赋予它的概念内涵。其二是“过程”哲学学理:布洛赫强调以“过程”为“真实”,通过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理想的过程化,使文艺审美得以提前仿真式实现,揭示它的审美机制。其三是马克思主义学理:布洛赫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立场,通过审美整体性联动,审美现代性批判和审美愿景意识追求,凸显它的思想本质。此三重学理依次源于生活、真理和理想且以审美活动为纽带而相互联系,在美学构成上则对应于概念内涵、审美机制和思想本质,从逻辑和内容上共筑了他的“前仿真美学”。
关键词
布洛赫
“前仿真美学”
学理构成
Keywords
Ernst Bloch
sthetik des Vor-Scheins
theoretical composition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
欧明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布洛赫“前仿真美学”中的三重学理
何晓军
李志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