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学理审视及其策略探析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李阳
夏成木
-
机构
宜宾学院体育系
-
出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20,共4页
-
文摘
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形态,现代科技手段与先进营销理念将使其完成从一种文化"软实力"到"硬实力"的转变。通过分析大量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以及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学理审视,认为:1)体育文化产业的析出发展是可行的,其发展的时代优势包括:文化产业已取得快速发展、具有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体育消费环境得到改善、体育消费观念发生积极性转变、体育基础产业已经形成规模;2)发展策略包括:转变观念、正视体育文化产业的实际价值和地位、积极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优化体育消费结构、找准产业开发的切入点、积极培植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
-
关键词
体育文化产业
学理审视
策略
-
Keywords
sport culture industry
doctrinal scann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语文教学中“教”的学理审视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李华平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4,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示范项目(教师司〔2013〕13号)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SC13A015)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没有高质量的"教",就没有高质量的"学"。从学理的角度审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讲话、谈话、演说,并不一定都具有"教"的价值。从"教"与"学"的根本关系来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不是代替、阻碍学生"学";"教"意味着使学生有方向、有条理、有方法、有习惯、有滋味地"学"。
-
关键词
教与学
教的价值
学理审视
-
Keywords
teaching and learning
value of teaching
academic review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郭沫若全集》的学理审视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税海模
-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142-145,共4页
-
文摘
《郭沫若全集》(38卷本)是迄今为止最齐全的郭沫若著作总汇,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研究原典文献引文大半出自于它,其价值不言而喻。但是,《郭沫若全集》是以作者上世纪50、60、70年代校阅订正的最后版本作为蓝本进行校勘的,对20、30、40年代原刊本、初版本中的异文,一般未予注明。这样,现行《郭沫若全集》便难以历史地反映郭沫若一生中思想、文学、学术的动态发展过程,难以呈现郭沫若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真实。为此,建议编辑出版包括郭沫若非文学、非学术著述在内的,以原刊本、初版本为蓝本的,并对其后所有修改都加说明的《郭沫若全集》编年本,以便研究者更好地走近郭沫若。
-
关键词
郭沫若全集
38卷本
学理审视
初版本
原列本
编年本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当前社会与文学性质问题的学理性审视
- 4
-
-
作者
詹艾斌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
文摘
整体来看,后现代的消费社会并没有在当下中国形成,但当代中国都市却也已然进入一个准消费时代。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在未来的社会形态中,它依然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存在。当前,需要重视理性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和学说对于文学的规约。强调规约,并非逼迫文学生产在意识形态上的同一,并不排斥文学价值形态的差异性,它主要是蕴含着一种介入和引导的作用。文学,在既存事实与规约的张力空间中健康生长。
-
关键词
当前社会与文学性质
学理性审视
消费社会
意识形态
规约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