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学校课程开发中地方性知识的社会语境呈现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杨欣
-
机构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2-44,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目标管理法的教学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20160402)的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杨欣
-
文摘
地方性课程囿于"地理空间"的适用区域,在知识选择问题上存在窄化现象,对此,学校地方性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要具备对地方性内涵的拓展、对社会语境差别的呈现以及对教学需求的满足,避免落入"形而上"的思维窠臼,对地方性知识的理解既要有个案研究实例,又要有大量事实材料的积累,以达成学校地方性课程开发中地方性知识选择的社会语境呈现。
-
关键词
学校课程开发
地方性知识
知识选择
知识价值
知识理解
知识效用
知识运用
去语境化
-
分类号
G423.0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基于价值体系建构的学校课程开发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窦艳
-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0,共3页
-
基金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基于新疆X小学校本研修的构建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NURWJD052017B05)的研究成果
-
文摘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学校课程开发是学校价值追求的主要实践路径,也是学校价值诉求的具体反映。开发学校课程的同时必须要进行相应的价值体系建构,才能使其价值追求的意义得到充分发挥,而课程开发本身也需要有基本的价值思想来统摄,才能使课程开发的各种要素、环节形散神不散。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就是把学校价值追求、价值内涵、价值指向等价值要素全面渗透在学校课程开发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中,最终形成课程开发和价值体系的共建格局。
-
关键词
价值体系建构
学校课程开发
学校价值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乡愁情结:学校课程开发的地方性根源和社会化拓展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李秀壮
郑长龙
贾梦英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57-60,共4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提升教师‘素养为本’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BHA170131)的研究成果
-
文摘
乡土是个体的精神之根,基于乡土形成的乡愁是一种永恒的情怀,也是意识深处的内驱动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乡愁。学校课程开发是抗拒遗忘、传承文化、记住乡愁的文化传统教育,也是不违初心的回归教育,乡愁促成了学校课程开发的地方性建构,也是学校课程开发的社会化拓展。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应从课程内容建设、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熔铸乡愁,让乡音、乡愁、乡情深深扎根在学生心底。
-
关键词
乡愁情结
学校课程开发
地方性
社会化
-
Keywords
nostalgia complex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cality
socialization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学校课程开发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项春雷
-
机构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5,共7页
-
文摘
学校课程实施注意把握以下三点:以学生为主体,反对"教"为中心;充分体现学习自动,反对简单灌输;教育应鼓励个性多样,反对"工业化"模式。把握课程开发的几大着力点:对国家及地方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对校园生活与活动课程进行精心规划,对家庭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整体构架"教育为人生"课程体系,实现叶圣陶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价值增值。
-
关键词
叶圣陶教育思想
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课程开发
-
Keywords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Ye Shengtao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学校课程开发实践理性的意蕴、价值及实施策略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姜淑杰
和学新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4-7,共4页
-
文摘
在我国课程改革走向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明确学校课程开发实践理性尤为重要。学校课程开发实践理性包含实践兴趣导向的课程理念、集体审议的学校课程决策方案、各要素平衡协调的学校课程生态系统等要素。探讨学校课程开发实践理性有助于提高师生的课程能力、形成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增强学校课程的区域示范性。为加强学校课程开发实践理性,需要秉持理性的课程开发意识、坚持课程专家主导的多主体决策方式、以探究性的教与学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
关键词
学校课程开发
实践理性
意蕴价值
实施策略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学校课程开发的身体逻辑
- 6
-
-
作者
和学新
贾一思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4-60,共7页
-
文摘
身体及其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身体是教育发生的自然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学生身体是影响教育活动展开的重要因素,学生身体的成长及参与是其高效学习的有力保障,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亲身参与。受历史与现实因素影响,学校课程对学生身体关注不够,学生身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较弱,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其全面发展。为有效实现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价值,学校课程开发活动必须实现“非身体”逻辑到“身体”逻辑的转换:学校课程开发目标要关照学生的身体,对课程内容要做“具身性”处理,课程设置方面应尽可能多样与个性化,课程实施应采取问题解决或主题参与式的方式,课程评价应增加有关学生身体健康及身体参与的指标。
-
关键词
学校课程开发
学生身体
关照身体
-
Keywords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tudent’s body
caring for the body
-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
被引量:17
- 7
-
-
作者
覃章成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枝柘坪中学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58,共5页
-
文摘
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和念书赔本现象,正在形成一个农村教育变革临界点;服务“三农”的国家农村教育政策指明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要突破国内外已有的以强化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扩张的价值定位局限,确立以根据农村学生升学、务农、务工的分流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和服务“三农”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再造的价值定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要发育为“农村课程”,以实现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教育理想。
-
关键词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教育变革临界点
服务“三农”
农村课程
-
Keywords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the rural schools
critical poi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rural curriculum
-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
被引量:195
- 8
-
-
作者
徐玉珍
-
机构
首都师大教科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7,共6页
-
文摘
校本课程开发是近年来我国课程研究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校本课程开发作了许多不同的界定,主极五种不同的界定视角。其实,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应从字面上和内容上加以把握。同时,应该弄清楚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一些问题。
-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概念
中国
SBCD
选修课
教材
活动课
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开发
-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课程改革须靠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作支撑
- 9
-
-
作者
柳夕浪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2年第2期61-64,共4页
-
文摘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研究为先导;教学的中心地位凸现出教学研究的先导地位.我国的教师队伍除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有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外,还有着上下连贯、自成一体的教研机构设置.与成千上万的专职教研人员.这支队伍曾经面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教材教辅用书市场没有发育的教情学情,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编写教材及教辅用书,指导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承担教学研究与教学业务管理的职能,在规范教学程序、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与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今天,这种传统的以各级教研室为中心的教研制度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关键词
以校为本
学校课程开发
教学研究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