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孟万金 姚茹 +1 位作者 苗小燕 张冲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5,共6页
新时代要求平衡充分发展,落实到教育,就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平衡... 新时代要求平衡充分发展,落实到教育,就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平衡充分发展亟须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从历史根基、科学依据、基本原则、组织实施四方面对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作系统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 学校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现实问题的学校课程建设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宽宁 徐继存 张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7,共7页
自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仍然存在着行政主导的主体缺位、功利取向的舍本逐末、专业缺失的技术虚妄等现实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学校课程建设内涵与属性的误解。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 自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仍然存在着行政主导的主体缺位、功利取向的舍本逐末、专业缺失的技术虚妄等现实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学校课程建设内涵与属性的误解。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师针对学校的育人需求或问题,而对学校课程进行持续改进的专业活动。科学的学校课程建设应该聚焦于学校育人的真实问题,落实到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切实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问题 学校课程建设 内涵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自觉 被引量:10
3
作者 蔺红春 徐继存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56,共4页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彰显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存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急功近利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对其文化传统、现实境况和未来发展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确立其适切的文化价值取向并自觉践行,以增强学...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彰显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存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急功近利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对其文化传统、现实境况和未来发展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确立其适切的文化价值取向并自觉践行,以增强学校课程建设的自觉与自主。文化自觉的学校课程建设需要树立课程建设的责任意识,积聚课程建设的文化资本,厘定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明晰课程建设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文化自觉 责任意识 文化资本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三大趋向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本陆 汪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我国中小学课程建设已从校本课程的局部开发进入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新阶段。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是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促进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仍有大量问题需要探索,... 我国中小学课程建设已从校本课程的局部开发进入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新阶段。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是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促进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仍有大量问题需要探索,需要持续不断的实践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整体化 精细化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三个面向”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洁 汪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1,共3页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应有功效,当前学校课程建设要实现三个面向:面向全员,学校课程建设不能只建设学生课程,还要建设教师、家长等课程,以课程育人来增强其他教育主体的教育力量,以便协同合力更好地促...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应有功效,当前学校课程建设要实现三个面向:面向全员,学校课程建设不能只建设学生课程,还要建设教师、家长等课程,以课程育人来增强其他教育主体的教育力量,以便协同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面向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来通盘考虑、系统优化学校课程;面向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倒逼学生生涯课程建设,呼吁学校打造优势高考科目组合课程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全员课程 核心素养 新高考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十大问题探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凯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21,共9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就当前而论,各地学校课程建设虽亮点频出,特色各异,但整体而言,困境不少,后继乏力,课程的概念一再被泛化,课程领导变为课程长官意志,课程加法法则导致学校课程体系的日益膨胀等。作为教育工作者,须正... 学校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就当前而论,各地学校课程建设虽亮点频出,特色各异,但整体而言,困境不少,后继乏力,课程的概念一再被泛化,课程领导变为课程长官意志,课程加法法则导致学校课程体系的日益膨胀等。作为教育工作者,须正视这些问题和困境,以建设性的思维和变革的勇气,开拓学校课程建设的新局面,焕发出学校课程的别样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取向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海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对现有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整合重组,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高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过程。由于中小学课程实践者对概念的误读、课程建设专业性的缺失等使得学校课程建设一直处于诸多"...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对现有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整合重组,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高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过程。由于中小学课程实践者对概念的误读、课程建设专业性的缺失等使得学校课程建设一直处于诸多"问题"之中,成为阻滞课程改革深层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如何在把握其自身存在的基础上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路径、寻求学校课程建设的方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整合 取向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减法”思维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2-56,共5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课程建设的推进,不少学校构建了庞大的课程体系。但学校课程"加法"的过度盛行,导致学校课程数量庞大、课程结构模糊、课程质量不高。学校需要转化思维方式,对课程适当做"减法",化繁为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课程建设的推进,不少学校构建了庞大的课程体系。但学校课程"加法"的过度盛行,导致学校课程数量庞大、课程结构模糊、课程质量不高。学校需要转化思维方式,对课程适当做"减法",化繁为简、化乱为明、化虚为实。具体而言,学校应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明确"减法"的依据;对学校课程进行删减整合,精简课程数量;完善相应制度,确保学校课程"减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减法思维 课程结构 课程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的视域转向
9
作者 喻小琴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0,共4页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给学校课程建设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中必须在认识学校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建构,实现学校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本文以江苏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学校课程建设校本取向的...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给学校课程建设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中必须在认识学校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建构,实现学校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本文以江苏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学校课程建设校本取向的局限进行了分析,认为面向区域是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视域转向的重要选择,明确了区域视野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普通高中 区域视野 校本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校课程建设主体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永明 刘晓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年第2期11-14,共4页
主体问题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在研究和构建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策略、路径、方式、模式时,绝不能忘记人才是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创造的主体,而非被动的执行者。学校课程体现在学校课程的建设者身上,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取... 主体问题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在研究和构建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策略、路径、方式、模式时,绝不能忘记人才是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创造的主体,而非被动的执行者。学校课程体现在学校课程的建设者身上,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取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性与创造性需要理解、激活、解放,以及联合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类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公共性:本质、困境与超越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秀红 车丽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5,共7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引领人们在追求公共善的过程中超越个人理性,开展课程价值协商与集体审议的过程。公共性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在属性和应有形态,蕴含着公开性、平等性和公益性的本质特征。公共精神的匮乏,主体意识的缺失,公共空间的不足... 学校课程建设是引领人们在追求公共善的过程中超越个人理性,开展课程价值协商与集体审议的过程。公共性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在属性和应有形态,蕴含着公开性、平等性和公益性的本质特征。公共精神的匮乏,主体意识的缺失,公共空间的不足导致了学校课程建设公共性发展的困境。为提升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促进课程公共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公共精神培育的基础上,提升参与者的主体意识,拓展学校课程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公共性 公共精神 公共空间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5
12
作者 霍亮 徐继存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0,共7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实践作为一种方法论渗透学校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课程建设所需的动力和方法能够在课程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得或逐渐孕育。然而,问题意识的匮乏、过程监督的缺失、生本价值的弱化导致本应连续统一... 学校课程建设是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实践作为一种方法论渗透学校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课程建设所需的动力和方法能够在课程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得或逐渐孕育。然而,问题意识的匮乏、过程监督的缺失、生本价值的弱化导致本应连续统一的课程建设游离于实践。学校课程建设作为一种专业的理性实践活动,根据课程建设的起始性、过程性、结果性特征反身抽象出基于现实情境、遵从进阶思维、秉持适宜原则的逻辑向度,进一步规范了学校课程建设。为建设高质量的学校课程,须回到课程实践活动中去,在拓宽课程问题视域的基础上,厚植过程评价思维理念,优化学校课程供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实践逻辑 进阶思维 问题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自觉表达的内涵、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建国 张蓁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31-34,共4页
面对素养时代的到来,中小学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觉意识与创新能力,寻求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方式,彰显课程建设的主体性、规范性和创生性。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面临着认知性、资源性和文化性困境,制约着素养本位课程新体系的形成。为... 面对素养时代的到来,中小学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觉意识与创新能力,寻求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方式,彰显课程建设的主体性、规范性和创生性。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面临着认知性、资源性和文化性困境,制约着素养本位课程新体系的形成。为此,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等课程主体应协同运用理念培育、文化融合和制度创新三大策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自觉表达 主体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晓强 李慧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43-46,共4页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能够增加课程资源,实现更好的课程效果,但是由于一定因素影响,家长参与课程建设还存在两者的课程理解分歧、学校对家长参与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参与平台、课程建设地位不平等以及家长课程权利意识薄弱等多种问题...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能够增加课程资源,实现更好的课程效果,但是由于一定因素影响,家长参与课程建设还存在两者的课程理解分歧、学校对家长参与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参与平台、课程建设地位不平等以及家长课程权利意识薄弱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实现,也影响了课程建设效果。学校作为课程建设的主导者,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促使家长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建设中,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课程价值。加强家校之间的课程沟通,化解两者见解分歧;重构家长资源的课程价值,增加家长资源关注;促进家长课程权利认知,增强主体参与意识;搭建家校课程合作平台,创设两者合作便利;扩大家长课程参与权限,凸显平等建设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参与 学校课程建设 家校协作 课程沟通 家长资源 课程权利认知 课程合作平台 课程参与权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素养本位的学校课程建设 被引量:5
15
作者 容翠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0,共4页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与深化,它体现了我国开始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更加深入系统地思考"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探讨核心素养取向的学校课程建设首先就应该明确学...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与深化,它体现了我国开始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更加深入系统地思考"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探讨核心素养取向的学校课程建设首先就应该明确学校课程建设中素养本位的内涵、独特价值及其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关系,把握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理念、学校课程制度、学校课程体系等向度,从而更好地探讨其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养本位 学校课程建设 教育理念 课程制度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理性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构成维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冬 刘飞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7期59-63,共5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然而价值理性的式微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桎梏,因而实现价值理性的恢复和返场成为势所必然。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理性是客体属性、主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统一,即其本质在于信仰性、主体性和社会性,构...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然而价值理性的式微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桎梏,因而实现价值理性的恢复和返场成为势所必然。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理性是客体属性、主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统一,即其本质在于信仰性、主体性和社会性,构建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理性系统需从这三个层面进行全方位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价值理性系统 社会要素 价值共识 主体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策略 被引量:12
17
作者 储君 和学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0,56,共5页
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通过课程建设来实现,课程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当前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中学生参与度低、学校课程资源封闭化、学校课程资源静态化、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 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通过课程建设来实现,课程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当前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中学生参与度低、学校课程资源封闭化、学校课程资源静态化、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思维、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等的发展。对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资源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校课程资源建设参与度;拓宽学校课程资源的类型与空间;开发动态的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校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校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资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研究——基于东西部两省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47,共4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可持续发展,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是其核心和关键。基于对东西部的福建、四川两省部分地区的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制度建设在课程制度的制定、决策、执行与评估四个基本阶段还存在形式化、表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可持续发展,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是其核心和关键。基于对东西部的福建、四川两省部分地区的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制度建设在课程制度的制定、决策、执行与评估四个基本阶段还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现实性与有效性较差等诸多障碍与困难。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制度的制定程序在合理性、合法性的落实和现实针对性方面较不理想,固有架构难以突破。建立科学、合理和权威性的学校课程制度,需要完善学校课程制度本身,克服现有制度环境与学校教育文化传统的限制与阻碍,重视现实经验的行动逻辑,构建理念与行动、历史与现实和谐统一的现代学校课程制度变革的制度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学校课程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群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玲 刘岗 武志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7-41,共5页
普通高中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学校课程群建设是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早期培养的重要载体。山西省实验中学从“培养高抱负、高修养、高能力、高学识的创意型、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出发,探索构建了“... 普通高中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学校课程群建设是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早期培养的重要载体。山西省实验中学从“培养高抱负、高修养、高能力、高学识的创意型、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出发,探索构建了“创意型、创造型、创新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群。其中,“三创”奠基型课程群包括价值观课程、学科实践类课程、阅读拓展类课程、艺术与审美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三创”素养进阶类课程群包括科技创新课程、发展性实验课程及个性化课程,为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拔尖创新人才 “三创”奠基性课程 “三创”素养进阶类课程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动因、困境和路径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文新 贾彦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3,共6页
学校课程建设要从局部开发向系统设计转型,迈向深度融合是其深化发展之必然选择.当前不少学校的课程建设尚处于初步整合阶段,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课程结构相对松散,甚至存在逻辑混乱.为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水平,我们要沿着深度融合的路... 学校课程建设要从局部开发向系统设计转型,迈向深度融合是其深化发展之必然选择.当前不少学校的课程建设尚处于初步整合阶段,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课程结构相对松散,甚至存在逻辑混乱.为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水平,我们要沿着深度融合的路径,基于学校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课程质量标准,对各门课程进行横向整合和纵深挖掘,理清学校课程建设的主线,使各门各类课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价值取向方面,学校应更多着眼于自身本色,力求以本色彰显特色;在路径策略方面,应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反馈调试相结合,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全面的立体审视;在主体力量方面,则应聚焦于教师课程建设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增强学校课程建设的内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深度融合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