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编制应强化三个视角
1
作者 柳夕浪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2,共4页
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关系着我们站在何处看目标以及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与某门课程的开发不同,属于课程管理范畴,应强化三个视角。一是实施的视角,着眼于国家课程的实施转化;二是整合的视角,通盘考虑转化过程中... 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关系着我们站在何处看目标以及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与某门课程的开发不同,属于课程管理范畴,应强化三个视角。一是实施的视角,着眼于国家课程的实施转化;二是整合的视角,通盘考虑转化过程中各层面、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并予以协调、整合;三是动态的视角,以动词思维做好方案的动态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管理 整合视角 动词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实施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盈盈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7-55,共9页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责任主体,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是学校课程集体通过相关课程专业活动,将国家课程理念与规划转化为系统的育人实践规划与育人实践活动的过程。其本质指向教师领悟的课程,而不是班级层面运作的课程。学校课程实施是静态学...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责任主体,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是学校课程集体通过相关课程专业活动,将国家课程理念与规划转化为系统的育人实践规划与育人实践活动的过程。其本质指向教师领悟的课程,而不是班级层面运作的课程。学校课程实施是静态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理论逻辑和动态学校课程实施行动的实践逻辑双重转化的结果。而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转化的中介正是教师的课程惯习。教师课程惯习所遵循的实践优先原则,要求提升学校课程场域的专业性,增进教师的课程资本,以现实课程问题助推教师课程惯习的创生,构建学校课程实施的实践活动体系,以促进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规划 课程实施行动 教师课程惯习 课程场域 课程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实施中的两次转化与改进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文君 柳夕浪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8,共8页
在国家层面,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设计已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以课程实施为重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如果说课程开发侧重将实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文本课程的话,那么课程实施则侧重将文本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实践形... 在国家层面,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设计已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以课程实施为重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如果说课程开发侧重将实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文本课程的话,那么课程实施则侧重将文本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实践形态的课程,它的责任主体是学校。进一步讲,学校课程实施由先后相继并交互作用的两次转化构成:学校课程决策安排与课堂(班级)互动生成,是在课程文件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双重约束与启发下完成的。改进转化过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需要具体分析转化的实质及有关约束和启发等影响因素,促进课程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的联结、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实施 课程形态 转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实施效果测评模型构建研究
4
作者 石潇 于泽元 李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80,共10页
学校课程实施效果直接决定义务教育的质量,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实施效果测评模型将为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效果提供重要基础。本研究从学校组织层面构建课程实施测评的新路径,从厘清学校课程实施及其效果内涵入手,在理论研究和实地验证的基... 学校课程实施效果直接决定义务教育的质量,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实施效果测评模型将为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效果提供重要基础。本研究从学校组织层面构建课程实施测评的新路径,从厘清学校课程实施及其效果内涵入手,在理论研究和实地验证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大规模调研创建了学校课程实施效果测评量表与模型。该测评模型包含课程实施主体改变、课程实体改变和课程实施条件改变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运用该测评模型选取5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区内的56所城市、县城和乡村学校,共抽取3197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初步验证了测评模型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测评 测评指标体系 测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育人视角下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要素分析及实践改进
5
作者 李荆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28,共3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课程进入体系化建设阶段。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更要推进三类课程的协调统一、整体建构,以此构建符合素养培养要求、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满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课程进入体系化建设阶段。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更要推进三类课程的协调统一、整体建构,以此构建符合素养培养要求、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新时代学校课程体系。中小学校需要从提升课程实践者的课程意识与能力、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推动课程高质量实施三大要素着手,不断提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质量和育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学校课程实施规划 校本课程 课程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施工图”的校本建构逻辑
6
作者 刘登珲 李华鸽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4,共6页
学校课程“施工图”反映了学校层、科组层、教师层(课堂)、学生层(经验)逐级细化课程实施方案,分层夯实课程责任,在对话中持续凝聚课程共识的过程。学校课程“施工图”的建设有利于弥合课程政策执行偏差,规避制度“空转”,推进课程话语... 学校课程“施工图”反映了学校层、科组层、教师层(课堂)、学生层(经验)逐级细化课程实施方案,分层夯实课程责任,在对话中持续凝聚课程共识的过程。学校课程“施工图”的建设有利于弥合课程政策执行偏差,规避制度“空转”,推进课程话语本土创新,实现学校课程生态整体变革。从内部结构看,学校课程“施工图”自上而下由学校课程实施规划、学科建设方案、单元学历案、学业履历案四个关键要件构成。只有以多元共同体建设为牵引,以教师课程领导力培养为支撑,以过程性循证监测为依据,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才能擘画出先进、规范、合用的学校课程“施工图”,为国家课程政策的校本转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施工图” 学校课程实施规划 学科建设方案 单元学历案 学业履历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