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养导向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研究
1
作者 刘长海 马超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素养导向统整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价值取向与行动指向,确保三者的共同在场与合力育人。素养导向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素养导向统整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价值取向与行动指向,确保三者的共同在场与合力育人。素养导向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达成的整体育人成效,强调素养导向对协同育人系统的支配、引导与规范作用,注重学校、家庭、社会聚焦学生素养培育的自组织过程。现实中,学校、家庭、社会往往呈现固守利己立场的配合失衡、共谋应试成绩的联合背离、追求共治效果的行动强推等状态图景,不同程度地弱化协同育人成效。实现素养导向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需要构建横纵贯通的协同育人组织,促进多方主体真正参与;推进素养导向的教育评价改革,确保多方主体正向育人;搭建智能高效的协同育人平台,深化多方主体融通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素养导向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有序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特征、困境与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蒲蕊 崔晓楠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内嵌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具有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职责清晰的育人主体、联动紧密的育人行动、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等特征。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在构建过程中遭遇了理念困境、合作困境...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内嵌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具有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职责清晰的育人主体、联动紧密的育人行动、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等特征。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在构建过程中遭遇了理念困境、合作困境、行动困境和资源困境。要突破上述困境,应以价值认同与对话沟通为方式夯实信任机制、以制度规范和制度考核为手段完善责任机制、以培训指导和资源整合为依托强化能力机制、以数字化赋能为引擎建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助推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现代化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边玉芳 张馨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6,54,共8页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完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完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出新挑战。基于此,该文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11场面向协同育人不同领域人员的座谈会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发现,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面临育人主体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协同育人的条件保障不够到位、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不够均衡等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构建“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协同有序,社会多元参与,家长乐意尽责”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性质指向、理论意涵及关键点位 被引量:20
4
作者 郗厚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彻底地把握其性质表征、理论内涵等前提性问题,还要在实践操作层面寻求其优质、长效的合作模式。从立德树人的视角来讲,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性质指向上是一种超越工具理性... 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彻底地把握其性质表征、理论内涵等前提性问题,还要在实践操作层面寻求其优质、长效的合作模式。从立德树人的视角来讲,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性质指向上是一种超越工具理性的实践理性的合作,不从属个人主义的理解;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理论意涵上是立足“孩子们成长得更好”,致力于打造一种日常德育生活形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实施路径上要通过抓住共同目标领航、科学方法支撑和典型模式借鉴等关键点位,以确保、彰显和展示协同育人的持久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我们只有从学理阐释和关键点位上把握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理论彻底性,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建构起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家庭社会 协同育人 实践理性 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整全的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价值追求
5
作者 徐林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9期21-29,共9页
自20世纪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政策都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战略方向。校家社深度协同旨在培养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整全的儿童,实质是由人、教育、社会辩证统一、共生互促、螺旋上升的内在规律决定的。... 自20世纪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政策都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战略方向。校家社深度协同旨在培养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整全的儿童,实质是由人、教育、社会辩证统一、共生互促、螺旋上升的内在规律决定的。首先,社会发展的系统性要求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要求教育发展的协同性。其次,人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吁求受教育者融通间接知识和直接经验,教育的历史性与现时性呼唤教育者贯通间接知识和直接经验。最后,人的存在本质上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人对真、善、美的追求集中表达为“爱”。人对万事万物的挚爱驱动其创造自我、他人、社会、环境更真、更善、更美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全的人 学校 家庭 社会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配合到协同:校家社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的职能结构与互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成武 刘兵 +1 位作者 邹溪楠 李先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4,共8页
明确主体责任,理顺合作关系,是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经历了学校单向主导到多维教育领域合作与联动结构优化的校家社合作关系演进,要求学校主导由服务供给主体到资源整合主体的职能升级... 明确主体责任,理顺合作关系,是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经历了学校单向主导到多维教育领域合作与联动结构优化的校家社合作关系演进,要求学校主导由服务供给主体到资源整合主体的职能升级,家庭责任由法定规约到主体自为的行为转变,社会支持由技术供给到综合服务的能力转型,实现由主体间的机械支配活动转向三种教育形态的平等互惠合作。以政策驱动、自主规约与契约合作为基础的物质与情感交换,既有权责约定的规定供给,也有平等契约的主体自为,表征的是道德自律与法定规约相互渗透的动力结构。校家社协同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要从交互结构创新、主体职能转变与理念认知更新等方面,加强外部环境营造与内部结构优化,推进合作行为自主化,合作过程程序化、合作意识自觉化,以实现各主体的协同合作从被动的权责依赖走向主动的互惠契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家庭 社会组织 青少年体活动 校家社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中的职责定位与实践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151,共6页
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全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汇聚三个方面的育人资源、形成育人要素系统、凝聚育人合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内涵、定位,进一步明晰主体协同职责、解构协同... 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全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汇聚三个方面的育人资源、形成育人要素系统、凝聚育人合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内涵、定位,进一步明晰主体协同职责、解构协同实践问题、优化协同提升路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指向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家庭-社会 协同育人 职责定位 实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的价值、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28
8
作者 罗潇 郑家鲲 杨宗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4,共10页
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广大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析“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的价值与困境,并提出实施策略。研究认为,社会... 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广大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析“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的价值与困境,并提出实施策略。研究认为,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的价值作用体现在:工作格局、师资建设、校园活动、科技创新和经费投入等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困境:政策执行乏力,地方制度设计有待完善;组织监管不足,相关部门权责边界模糊;合作意识薄弱,各主体之间关系孱弱;教育理念差异,教学契合点尚未形成;服务能力受限,社会力量优势很难显现。据此提出实施策略:以共享化理念为目标,推进协同育人意识;以规范化制度为导向,统筹资源规划和调控;以协同化组织为基础,搭建共同参与平台;以多元化服务为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活力;以系统化监管为抓手,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社会力量 学校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价值、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42
9
作者 周福盛 黄一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与之形成互动互联、开放合作的协同育人格局,对于完善美育育人机制、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创新学校美育方法、讲好中华美育故事、缓解美育师资不足、提高美育普及水平、构建终身美育生态带来了积极价值。然而,... 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与之形成互动互联、开放合作的协同育人格局,对于完善美育育人机制、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创新学校美育方法、讲好中华美育故事、缓解美育师资不足、提高美育普及水平、构建终身美育生态带来了积极价值。然而,主体间协同育人意识淡薄、合作机制乏力、审美教学联结点难寻、师资队伍管理模糊、社会美育与学校美育间的文化隔膜是参与的困境所在。需要从深化协同育人理念、建立持续深入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美育主题课程、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师资队伍以及树立并落实大美育观方面入手,构建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的路径,促进二者在共同育人道路上的协同与贯通,保证美育育人价值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量 学校 协同育人 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协同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0-213,共4页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各个功能不同的教育系统综合施治的系统工程。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当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原则,正确处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协同教育,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校 家庭 社会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共同体育人: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度的审思与重塑 被引量:13
11
作者 鲁长风 田友谊 黄春晨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38-45,共8页
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度推进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源于对育人主体个体理性的忽略、育人技术化的认知与育人活动的去情感化,遵循的仍是开展集体活动的行动逻辑。立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的提升,协同育人的逻辑应由“集体行动”转变为“共... 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度推进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源于对育人主体个体理性的忽略、育人技术化的认知与育人活动的去情感化,遵循的仍是开展集体活动的行动逻辑。立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的提升,协同育人的逻辑应由“集体行动”转变为“共同体育人”:家校社协同育人不再单一注重集体理性,个体理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协同育人的技术性迁移理念亦被更替,转化为随场域与情境变化而适时调整;协同育人也由唯目的性的社会活动更迭为注重主体情感的育人活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实现制度重塑,亟待夯实共同体育人的供给基础,引领家校社协同育人内涵式增长;廓清共同体育人的认知前提,确立家校社三方育人主体性地位;创设共同体育人的交往情境,填补家校社协同交互功能性真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家庭 学校 社会 共同体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慧 刘若星 伍建清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7期11-14,共4页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新发展阶段学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它秉承“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育人”是根本目标,“协同”是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工作方式;坚持“关爱原则、科学原则、实践原则”,培育充满关爱的文化夯...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新发展阶段学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它秉承“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育人”是根本目标,“协同”是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工作方式;坚持“关爱原则、科学原则、实践原则”,培育充满关爱的文化夯实情感基础,从培训教师队伍、厘清家校的角色任务、开展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做好评价激励等方面着手,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家庭指导服务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劳动教育共同体构建探索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文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0,共4页
走向共同体是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想格局,但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家校社劳动教育共同体的建构存在多重障碍。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导者,需要从根本上把握劳动教育共同体的本质,抓住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 走向共同体是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想格局,但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家校社劳动教育共同体的建构存在多重障碍。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导者,需要从根本上把握劳动教育共同体的本质,抓住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通过消除三方标准分歧、建构三方思想锚点、包容各方差异以及通过民主治理办法平衡话语权等方式消除障碍,促进家校社劳动教育共同体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 家庭学校社会 共同体 协同 三方沟通 共识目标 实践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遭遇的困境及其应对 被引量:95
14
作者 齐彦磊 周洪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36,67,共6页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沟通方式,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实践中遭遇了信任困境、沟通困境、合作困境和组...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厘清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沟通方式,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实践中遭遇了信任困境、沟通困境、合作困境和组织困境。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形成育人共识,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畅通沟通渠道,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明确分工职责,家校社之间尚未完全规范协同组织。“双减”背景下破解家校社协同育人困境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家校社协同信任机制,促进家校社形成育人共识;建立家校社协同沟通机制,促进家校社开展高效沟通;建立家校社协同合作机制,促进家校社发挥育人合力;建立家校社协同组织机制,促进家校社组织规范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学校 家庭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创新方向探讨 被引量:41
15
作者 侯卫红 刘金娥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4,共3页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及育人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的“协同育人”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相适应的关键所在。重点分析了国内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及育人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的“协同育人”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相适应的关键所在。重点分析了国内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列举了国外成功的案例,最后给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产学合作 社会力量 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特点、价值与机制 被引量:126
16
作者 邵晓枫 郑少飞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90,共9页
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实施“双减”政策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较于过去的家校社三结合教育,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 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实施“双减”政策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较于过去的家校社三结合教育,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呈现出育人对象从在校学生转向所有社会成员、育人目标从工具性回归“立德树人”初心、育人重心从只注重儿童青少年教育转向注重终身教育、育人方式从无序合作转向有序协调的新特点。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助力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助推“双减”政策实施,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别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在机制建设上应当以三方协同的育人理念为内在动力,进一步明晰三者间的职责和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并在管理机构建设、分类分层育人、专业性提升等方面加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家庭 学校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微成著: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破局之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思思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楠木坪镇中心小学基于乡村教师缺乏职业理想、工作内驱力不强、专业发展时间精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从“小事”着手,探寻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一方面,立足学校常规性、基础性工作,通过打磨一堂...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楠木坪镇中心小学基于乡村教师缺乏职业理想、工作内驱力不强、专业发展时间精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从“小事”着手,探寻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一方面,立足学校常规性、基础性工作,通过打磨一堂精品课、参与一个小课题、进行一次问题学生家访和牵头组织一次学校活动,系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共读专业书籍、开展专业写作、进行经验分享和培养兴趣爱好,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为乡村教师积蓄持续成长发展的养分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乡村学校 家庭指导能力 协同育人 专业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
18
作者 宋本祥 《当代教育科学》 1994年第1期46-49,共2页
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级各类劳动技术人才。才能实现社会主义职业技术教育目的,才... 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级各类劳动技术人才。才能实现社会主义职业技术教育目的,才能全面地完成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 要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努力做到: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的同时,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来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教 职业技术教 劳动技术 思想品德教 思想教 育人质量 社会不良风气 家庭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主体职能转变与关系建构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陶成武 李萍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是优化其体育生活与增进其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多元主体协同与有序参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形成多元主体相互协商、协调与协作的运行机制,是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直面的重要... 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是优化其体育生活与增进其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多元主体协同与有序参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形成多元主体相互协商、协调与协作的运行机制,是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直面的重要问题。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参与主体包括宏观维度的政府部门,中观维度的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组织机构,微观维度的家庭与个体,主体性质呈现多元且目标利益追求不一;其职能需要形成宏观维度主体的顶层设计与引导协调、中观维度主体的活动组织与服务供给,微观维度主体的氛围营造与认知提升的多元整合与相互促进;主体关系网络建构是以相互信任、规范与认知为基础,即在制度规范与社会环境背景下,形成引导协调、服务供给与行为促进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体活动 学校 家庭 社会 协同 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家长学校治理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笑予 祁占勇 穆敏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67,共10页
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的规范化运行对提高家长教育素质、重塑家长教育权利、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共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家长学校运行... 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的规范化运行对提高家长教育素质、重塑家长教育权利、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共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家长学校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家长地位边缘化、师资队伍业余化、课程供给错位化、制度保障短缺化等问题。新时代家长学校治理应以学生为纽带共建跨界联盟,以家长为中心建设课程体系,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师资团队,以保障为目的完善政策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学校 价值 治理 协同育人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