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除学校神话 走向学习化社会——《去学校化社会》译者导读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康宁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去学校化社会》是当代著名社会批判家、教育思想家伊万·伊利奇的主要代表作。伊利奇在书中对"学校化社会"进行了猛烈批判,包括对现代学校的批判、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并提出了关于"去学... 《去学校化社会》是当代著名社会批判家、教育思想家伊万·伊利奇的主要代表作。伊利奇在书中对"学校化社会"进行了猛烈批判,包括对现代学校的批判、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并提出了关于"去学校化社会"的一系列构想,包括强化自我解放意识、改变生活道路选择、更新政治评估标准以及创立全新教育制度。《去学校化社会》可为我们深入反思学校存在问题提供丰富的思想启迪,为我们全面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提供独特的方法引领,并为我们着力建设学习化社会提供有益的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奇 激进的教育学 社会批判理论 学校化社会 学校化社会 学习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诞”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7
2
作者 石鸥 刘丽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4期66-70,共5页
学校天经地义是人们所推崇的,但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伊里奇却耸人听闻地要否定学校,认为现代学校的弊端是把学校与教育、证书与能力、受教育与义务等同。他的“非学校化”思想貌似荒诞,却有着理性的基石,其中关于构建以“网络学习”为... 学校天经地义是人们所推崇的,但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伊里奇却耸人听闻地要否定学校,认为现代学校的弊端是把学校与教育、证书与能力、受教育与义务等同。他的“非学校化”思想貌似荒诞,却有着理性的基石,其中关于构建以“网络学习”为主通道的“非学校化社会”思想、建立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实施以素质培养为主的教育思想等,都是有相当见地的。对我们拓宽教育空间、延伸教育时间、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校功能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学校 学校化社会 学校思想 学习社会 终身教育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廖春林 方帧云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3-44,共2页
通过对美国教育批评家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其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如下几点启示:发掘人的自学本能、保障人的学习权、反思学校的作用、全面改革学校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建制。
关键词 伊里奇 学校化社会 学习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思想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柳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7-78,共12页
'非学校化社会'(Deschooling Society)思想是一股产生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社会的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是七十年代国际上盛极一时的'非学校化'运动的理论依据;也是当代资产阶级教育未来学的重要派别之一.该思想曾在... '非学校化社会'(Deschooling Society)思想是一股产生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社会的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是七十年代国际上盛极一时的'非学校化'运动的理论依据;也是当代资产阶级教育未来学的重要派别之一.该思想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长期的、激烈的争论,并对七、八十年代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一定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化社会 伊里奇 教育改革 激进主义 八十年代 学习过程 社会批判理论 学校教育 偶然学习 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校教育功能替代
5
作者 张行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6-19,15,共5页
论学校教育功能替代①张行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近几年,教育功能研究一度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许多学者不仅阐释了教育的显性功能和正向功能,而且进一步探讨了教育的隐性功能和负向功能;有的学者针对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教育... 论学校教育功能替代①张行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近几年,教育功能研究一度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许多学者不仅阐释了教育的显性功能和正向功能,而且进一步探讨了教育的隐性功能和负向功能;有的学者针对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教育功能的释放与阻滞”的命题;也有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功能 功能替代 功能需求 教育功能研究 负向功能 学校化社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功能系统 社会结构 教育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对立的教育本质观:解析伊万·伊利奇对杜威的批评
6
作者 涂诗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98,共17页
伊万•伊利奇批评以杜威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以来的主流教育思想。伊利奇对杜威的批判发生在“长1960年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反文化”。伊利奇的思想与“反文化”密切相关。伊利奇批评杜威忽视、容忍或助长了现代学校教育的三种隐性课程... 伊万•伊利奇批评以杜威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以来的主流教育思想。伊利奇对杜威的批判发生在“长1960年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反文化”。伊利奇的思想与“反文化”密切相关。伊利奇批评杜威忽视、容忍或助长了现代学校教育的三种隐性课程:“控制和强迫”“升级和进步”及“欲望与期待”。伊利奇认为这些隐性课程揭示了现代学校教育的真相。从此批评中可以看出伊利奇与杜威相左的教育本质观。伊利奇发现,现代学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制造神话的仪式,它背离了人类应然教育的本质。这种背离是“价值建制化”的结果,同时也促使社会上其他价值建制化,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变成“学校化社会”。“价值建制化”与自由理念相悖。杜威认为,人类应然的教育本质内含三个维度: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的教育、作为政治—伦理教化的教育和作为闲暇的教育。不同的教育本质观是不同的社会理想的产物。杜威的社会理想是社会之中的理想,伊利奇的社会理想是超越社会的理想。因此,杜威将人的社会化作为人类教育的本质,而伊利奇则将启迪人的超越性作为人类教育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奇 杜威 学校化社会 现代学校教育 教育本质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里奇终身教育思想探微 被引量:5
7
作者 赵红亚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5,共5页
在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下,美国教育理论家伊里奇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非学校化社会"主张,认为学校教育是导致美国贫困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学习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人际关系,... 在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下,美国教育理论家伊里奇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非学校化社会"主张,认为学校教育是导致美国贫困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学习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人际关系,校外学习更有价值,学校教育不等于教育的全部,学习网络是理想的教育形式。他的观点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吻合,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学校化社会 终身教育 探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学习的革命》评介 被引量:2
8
作者 方琦 《地理教学》 2016年第13期1-1,共1页
20世纪中叶,学习效能的研究向传统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出现了"非学校化社会"思潮和"终身学习"理念。同时,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工业化时代下传统的教育体制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1965年初,一批几乎互不相识却... 20世纪中叶,学习效能的研究向传统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出现了"非学校化社会"思潮和"终身学习"理念。同时,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工业化时代下传统的教育体制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1965年初,一批几乎互不相识却有着共同思想的美国人走到一起,开始设计一种新的教育环境,旨在探索教育究竟何以并如何更好地开展起来,于是筹建了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型学校——瑟谷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过程 传统学校教育 学校化社会 自主学习型 学习效能 工业时代 共同思想 教育工作者 人的发展 教育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