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 被引量:17
1
作者 叶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4,共8页
学校公民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公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育一种公共交往生活和公共氛围,以此来奠定更为坚实的生活实践基础和伦理实践基础。在公共交往生活中,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和公共行动能力将得到更有效的锻... 学校公民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公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育一种公共交往生活和公共氛围,以此来奠定更为坚实的生活实践基础和伦理实践基础。在公共交往生活中,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和公共行动能力将得到更有效的锻炼、实践和培育。学校的公共交往生活在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参与式交往、社团式交往、论辩式交往和服务式交往等等,它们都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最终实现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往 公民 公共伦理 学校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春娜 周雁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4,共4页
1979至2010年间,我国以"学校公民教育"为题的专题研究论文,从总体情况来看,数量在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不但涉及到我国内地学校公民教育,也涉及到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学校公民教育。但相对于公民教育整体研究日趋... 1979至2010年间,我国以"学校公民教育"为题的专题研究论文,从总体情况来看,数量在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不但涉及到我国内地学校公民教育,也涉及到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学校公民教育。但相对于公民教育整体研究日趋繁荣的现状而言,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滞后,研究规模太小,本土研究匮乏,研究深度不够,实践研究被漠视,课程体系、教学评估与教材研究存在空白,以及学术界对这一研究领域踌躇不前等。这些问题可以为未来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 公民教育 学校公民教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我国学校公民教育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凤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社会转型期德育与公民教育面临新挑战、新问题。从传统与现代视野、从伦理的文化的生态的等等角度作新的探索,很有必要。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清末民初 《钦定学堂章程》 修身 《奏定学堂章程》 德育课程设置 《癸卯学制》 中国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六年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述评——兼与八五年《学校公民教育指引》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国华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5-57,共3页
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是涉及到儿童、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观念和政治、民主意识培养的大问题。因而,它是近年来香港社会的热门话题,它的发展也颇为迅速。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中,有两份文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份是八五年颁布的第一个... 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是涉及到儿童、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观念和政治、民主意识培养的大问题。因而,它是近年来香港社会的热门话题,它的发展也颇为迅速。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中,有两份文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份是八五年颁布的第一个《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另一份是九六年新近颁布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八五年《指引》是一份开创性的文件,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起了开绿灯的作用,对此,笔者已作过专门的评述。九六年《指引》则被誉为“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新里程”,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未来走向有较大影响。结合八五年《指引》,对该指引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它对香港年轻一代政治态度、思想面貌的影响,也可以为内地的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香港 述评 “渗透式” 以学生为本 本土环境 价值观 综合学科 政治教育 学校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公民教育的公共生活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叶飞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2,共5页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转型,这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学校公民教育应当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为学生建构出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学校公民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策略,主要包括学校领域内的民主管理策略、社团自治策略,以及学校领域之外的"小社区"生活策略和"大社会"生活策略等,来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提升学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私己生活 公民品质 学校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及九七后的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6-46,共11页
八十年代中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香港的教育围绕提升“质素”,展开了多元化、多层面的改革和推进。学校公民教育改革,就是在香港回归日益迫近的情况下,引起普遍关注的主要社会热点之一。 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进... 八十年代中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香港的教育围绕提升“质素”,展开了多元化、多层面的改革和推进。学校公民教育改革,就是在香港回归日益迫近的情况下,引起普遍关注的主要社会热点之一。 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既是香港回归之后由政权回归走向民心回归、保持香港进一步繁荣稳定民主的挑战性课题,也是为大陆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德育改革提供近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香港政府 香港公民教育 香港教育 优质学校 课程发展 殖民教育 认同 渗透式 国家民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9.11之后的美国学校公民教育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6-70,共5页
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历史悠久,且深入人心。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深化爱国主义的内涵,寻求国民身份共识;联邦与州政府通过立法、立项,加强对学校公民教育的管理与支持;学校注重围绕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 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历史悠久,且深入人心。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深化爱国主义的内涵,寻求国民身份共识;联邦与州政府通过立法、立项,加强对学校公民教育的管理与支持;学校注重围绕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气质,进行综合培养与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事件 美国 学校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学校公民教育新举措 被引量:2
8
作者 吕耀中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47-49,共3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2002年9月,英国政府正式将“公民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英国中学必修课程,成为所有中学生(11到16岁)的必修课。公民教育纳入英国国家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2002年9月,英国政府正式将“公民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英国中学必修课程,成为所有中学生(11到16岁)的必修课。公民教育纳入英国国家课程体系,实现了与其它欧洲国家公民教育的同步发展,被认为是2000年英国国家课程修订中最具意义的举措。2007年发表的教育白皮书突出强调尊重多样性教育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英国政府 必修课程 全球化进程 教育发展 课程体系 欧洲国家 国家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回归与超越回归——公民教育的论争与香港1996《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被引量:2
9
作者 桂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98-105,共8页
九七回归之前,1996《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该文考察了《九六指引》的背景、内容及对它的相关评论,指出香港的公民教育应该在“两制”下寻求“一国”性,在“两制”的差异性之外寻求“一国”的共同性、统一... 九七回归之前,1996《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该文考察了《九六指引》的背景、内容及对它的相关评论,指出香港的公民教育应该在“两制”下寻求“一国”性,在“两制”的差异性之外寻求“一国”的共同性、统一性,应该将面向回归的短期目标与超越回归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公民教育 1996《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公民教育的隐性缺位与补位对策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宝斌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一、与预期相悖的公民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公民教育的隐性缺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周光礼教授在2009年秋季组织了一次公民教育问卷调查,原意是通过对来自不同家庭、地域,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的公民知识、社会公平、公民意识、... 一、与预期相悖的公民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公民教育的隐性缺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周光礼教授在2009年秋季组织了一次公民教育问卷调查,原意是通过对来自不同家庭、地域,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的公民知识、社会公平、公民意识、公民态度进行差异性分析,以便了解公民教育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补位 华中科技大学 问卷调查 2009年 调查结果 社会公平 公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公民教育要关注什么?
11
作者 徐建华 宋毅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学校公民教育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在学校公民教育中,应当厘清哪些背景性问题,侧重于哪些教育内容的设计,避免哪些误区?笔者愿结合当前学校管理实际进行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学校公民教育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在学校公民教育中,应当厘清哪些背景性问题,侧重于哪些教育内容的设计,避免哪些误区?笔者愿结合当前学校管理实际进行一些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经济体制改革 全球化进程 社会政治 社会主义 教育内容 学校管理 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整合:以色列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利利 唐克军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15,共18页
以色列是一个极具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等多重特征的民族国家,其社会背景复杂,不同的种族、民族之间冲突不断。为了弥合冲突且构建同质性公民身份,以色列公立学校的公民教育一方面向学生灌输犹太复国主义价值观,犹太民族历史叙事;另... 以色列是一个极具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等多重特征的民族国家,其社会背景复杂,不同的种族、民族之间冲突不断。为了弥合冲突且构建同质性公民身份,以色列公立学校的公民教育一方面向学生灌输犹太复国主义价值观,犹太民族历史叙事;另一方面又强调一些诸如民主、平等、宽容等普遍主义价值观。从以色列公民教育的做法可以看出,其始终处于民族与民主二元性价值观的博弈之中。因此,以色列要整合冲突的公民身份及实现国家认同,就需要公民教育在多样性中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继而培养所有公民共享的价值观、批判性思维及包容与团结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 公民身份认同 学校公民教育 冲突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责任参与正义:当代学校公民教育走向探究
13
作者 刘素玲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77,共4页
当代学校教育承担培养公民的责任。就学校应培养何种类型的公民这一问题,美国学者区分了三种取向,分别是个人责任取向、参与取向和正义取向。个人责任取向强调个人品质与个人责任,参与取向注重个人在公共活动中的实践参与,正义取向则重... 当代学校教育承担培养公民的责任。就学校应培养何种类型的公民这一问题,美国学者区分了三种取向,分别是个人责任取向、参与取向和正义取向。个人责任取向强调个人品质与个人责任,参与取向注重个人在公共活动中的实践参与,正义取向则重视个人对社会政策和制度正义性的批判性反思。在当前中国语境下,学校应从自身的教育立场出发,在综合考虑不同取向的基础上,培养注重个人品德养成且积极参与共同体事务的社会正义型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个人责任 参与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公民教育中的准公共生活:内涵、作用机理及建构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贤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3,共6页
学校公共生活是指发生在准公共领域内的有限公民间的准公共交往,或称为准公共生活。准公共生活通过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知识结构、突破纯“知识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方法路径、突破纯“灌输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价值理... 学校公共生活是指发生在准公共领域内的有限公民间的准公共交往,或称为准公共生活。准公共生活通过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知识结构、突破纯“知识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方法路径、突破纯“灌输教育”,作用于学校公民教育的价值理想、突破纯“理想教育”来发挥作用。因而,学校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需重点构建准公共生活:以公共善为理念引领,以学生共同体为组织依托,以民主、平等、协商的活动方式为动力支持,建立准公共生活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准公共生活 准公共性 公共善 学生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15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本书系统梳理、分析和阐释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理论学说,几乎涵盖了公民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思考公民教育问题和进行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理论样本同时也对西方公民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利用多年的... 本书系统梳理、分析和阐释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理论学说,几乎涵盖了公民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思考公民教育问题和进行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理论样本同时也对西方公民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利用多年的海外生活和工作经历,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国外资料,并实地考察调研了一些学校和社区的学生公民教育经验,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为国际公民教育经验本土化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建构 教育经验 理论学说 最新成果 教育研究 工作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忠萍 郜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3-177,共5页
新加坡在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创造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奇迹。这与其学校持续有效地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新加坡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植根东方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明,广纳东西文化精华... 新加坡在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创造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奇迹。这与其学校持续有效地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新加坡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植根东方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明,广纳东西文化精华;挖掘家庭教育潜能,凝聚社会力量,构筑全民教育网络;依靠法制法规约束,强调道德活动,彰显德法兼施威力"等特征。分析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对创新与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学校公民道德教育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民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班红娟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公民教育是在现代社会里,引导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美德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公民教育的内容需从公民知识、公民态度、公民行为和公民能力四个方面来把握。公民教育实施路径要... 公民教育是在现代社会里,引导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美德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公民教育的内容需从公民知识、公民态度、公民行为和公民能力四个方面来把握。公民教育实施路径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构筑,形成系统的公民教育网络。其中,家庭公民教育是基础,学校公民教育是主渠道,社会公民教育则是前两者的延伸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家庭公民教育 学校公民教育 社会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中小学公民教育综述
18
作者 侯丹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88,共4页
欧洲大多国家认为公民教育在培养未来积极的和负责任的公民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们非常重视中小学阶段的公民教育,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力图提高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将围绕欧洲学校公民教育目标、内容、教育途... 欧洲大多国家认为公民教育在培养未来积极的和负责任的公民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们非常重视中小学阶段的公民教育,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力图提高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将围绕欧洲学校公民教育目标、内容、教育途径和方法、课程设置、教育评估、教师培训六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欧洲 综述 中小学 小学阶段 教育目标 教育途径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教育比国学教育更重要
19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4,共1页
据报道,国内唯一的传统文化实验教材日前在北京正式发行。在笔者看来,国学教育在重要性、急迫性、合理性上,现在远没有达到必须集体进行的程度。相反,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来说,今天和将来更重要和更急迫的是公民教育,因为... 据报道,国内唯一的传统文化实验教材日前在北京正式发行。在笔者看来,国学教育在重要性、急迫性、合理性上,现在远没有达到必须集体进行的程度。相反,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来说,今天和将来更重要和更急迫的是公民教育,因为现代人应该是公民,现代社会是一个公民的社会。个人需要以公民的意识和身份争取正当权益,社会和国家也需要公民来维系。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公民社会发育的初期,学校公民教育应当有大作为。公民的养成,虽然并不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毫无疑问责无旁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国学教育 现代社会 个人需要 学校教育 实验教材 传统文化 正当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教育关切的三个重要命题
20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16,共1页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公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与教育课题,正在逐步重新进人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这是中国社会与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公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与教育课题,正在逐步重新进人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这是中国社会与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认为,以下三点至关重要,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公民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二是中国公民教育应当具有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特质,应当反对简单的“拿来主义”。三是学校公民教育应与和谐社会生活同步建设,应当反对狭隘的公民教育理念。檀传宝的主张是:应当通过“公民生活”的建设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其要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要营造有利于公民教育的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 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 命题 北京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