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的实现
1
作者 李洪修 丁玉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教师课程决策是一种存在于学校公共生活中的公共性行动。在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具有公共理性、公共协商、公共制度三种公共表征。具体而言,公共理性是教师课程决策的公共性基础;公共协商有助于教师课程决策共识的达成;公共制度... 教师课程决策是一种存在于学校公共生活中的公共性行动。在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具有公共理性、公共协商、公共制度三种公共表征。具体而言,公共理性是教师课程决策的公共性基础;公共协商有助于教师课程决策共识的达成;公共制度是教师课程决策的保障。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的实现需要唤醒教师的“公共人”意识;建立教师研究共同体,推动教师课程决策的公共参与和协商;建立教师公共意志表达机制与利益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共生活 教师课程决策 公共表征 公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控制”走向“治理”——基于“治理”理念的学校公共生活探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叶飞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5,共6页
随着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控制"为核心逻辑的学校公共生活模式遭受了愈来愈多的批判。在控制型的学校公共生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灌输与被灌输的扭曲关系... 随着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控制"为核心逻辑的学校公共生活模式遭受了愈来愈多的批判。在控制型的学校公共生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灌输与被灌输的扭曲关系,它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阻碍了学校教育的民主变革,限制了学生的公民品质发展。与控制模式不同,"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模式,它致力于解构学校组织中的权威主义、技术理性、强制灌输、心灵隔离等弊病,使学校公共生活回归到公共性与民主性的轨道上来。"治理"赋予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治理权利,鼓励学校生活中的公民伙伴关系,从而使学校和课堂成为一个民主治理的空间,提升和扩大学校组织的公共利益,稳固而持久地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学校公共生活 控制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公共生活的省思与建构——基于“他者”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鹏 王雅丽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6,共7页
他者并非他人,而是“他异性”,任何共在都是异在着的共在,公共生活的本性要求“我”与“他者”共同在场。从“他者”视角审视当前学校公共生活状况,作为一种准公共领域的学校往往表现出诸多的非公共性问题,然而,承认他者、正视异质又是... 他者并非他人,而是“他异性”,任何共在都是异在着的共在,公共生活的本性要求“我”与“他者”共同在场。从“他者”视角审视当前学校公共生活状况,作为一种准公共领域的学校往往表现出诸多的非公共性问题,然而,承认他者、正视异质又是主体我和现代学校教育不能回避的原则,是直抵教育生活公共属性的关键条件。基于此,如何让“他者”在学校公共生活中真实出场亟待得到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共生活 他者 伦理共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校公共生活拓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慧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4-36,共3页
学校公共生活拓展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重塑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公共生活拓展教育,应树立人性化的学校公共生活拓展教育观念,重视对文化的选择,充实学校公共生活拓展的教育内容,改进学校公共生活拓展教育的方式方法... 学校公共生活拓展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重塑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公共生活拓展教育,应树立人性化的学校公共生活拓展教育观念,重视对文化的选择,充实学校公共生活拓展的教育内容,改进学校公共生活拓展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学校公共生活拓展教育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要基于实践评价的功能发挥,形成公共生活拓展的评价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科学观念落实在日常教育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校公共生活拓展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生活视野中的学校管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睿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共3页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亟待改善现存的科层化的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以公共生活为理念的学校管理制度。基于公共生活的学校管理具有主体的平等性、参与的广泛性、过程的协商性和价值的公共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 科层制度 学校管理 学校公共生活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生活视域下学生学校生活的教育意蕴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17-19,共3页
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学校公共生活是学生体验公共生活方式的场所,对于培养学生的公共生活意识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公共生活理论视域中,先验性、联合行动、心灵共同体、习惯构成了人的社会性存在。学校具有公共生活的... 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学校公共生活是学生体验公共生活方式的场所,对于培养学生的公共生活意识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公共生活理论视域中,先验性、联合行动、心灵共同体、习惯构成了人的社会性存在。学校具有公共生活的基本形式,体现在教育的公共性、师生共同学习、教育目的的社会可接受性。学校公共生活的教育意蕴在于基于学生发展的生长理路,在共同教养、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养成学生共同意识。逐渐形成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学校公共生活 学生成长 意识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公共精神的意蕴、异态与涵养向度 被引量:4
7
作者 冯璇坤 刘春雷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54-56,共3页
公民培育需要教师们成为背携公共精神行囊在育人之途砥砺前行的"公共人"。教师公共精神作为面向学校公共生活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呈现出公共理性阙如、公共参与弱化和公共关怀异化的异态窘况。教师公共精神需... 公民培育需要教师们成为背携公共精神行囊在育人之途砥砺前行的"公共人"。教师公共精神作为面向学校公共生活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呈现出公共理性阙如、公共参与弱化和公共关怀异化的异态窘况。教师公共精神需要以身份确认、民主、情感作为涵养向度,具体落实于转化型知识分子认可、公共参与价值体认与教育爱的孕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公共精神 学校公共生活 公民教育 公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附近”的消失——基于PISA2022数据的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崔媛 李雯 赵茜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1,共4页
研究选取PISA2022参测的10个国家(地区)为样本,分析了青少年通过校内外社会交往状况与情感联结状态所构建的“附近”的状态。一是学校内“附近”被压缩,学校公共生活匮乏,交往规范失灵,青少年与同辈和教师的情感联结缺乏,多个国家(地区... 研究选取PISA2022参测的10个国家(地区)为样本,分析了青少年通过校内外社会交往状况与情感联结状态所构建的“附近”的状态。一是学校内“附近”被压缩,学校公共生活匮乏,交往规范失灵,青少年与同辈和教师的情感联结缺乏,多个国家(地区)的青少年具有孤独感,学校归属感不强。二是校外生活“附近”虚化,学校功能的延伸侵占校外交往空间,受到社会环境的冲击,青少年同辈“小圈子”萎缩。三是“附近”数字化,闲暇时间被网络占据,网络社交以弱关系、被动性为主,网络游戏屏蔽真实社会交往,但强关系网络社交型塑“数字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A2022 社会交往 “附近” 学校公共生活 “数字附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