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初学术思潮转换刍议
1
作者
史革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5,共8页
明清之际,学术思潮出现了新的历史转换。清初,经历过明清鼎革之变的宿儒遗民思想影响在学术界依然很大,他们在继续晚明学术风气的基础上,深沉反思现实与历史,积极探索新的学术出路,为清初学术发展开出新格局,展示出明清之际学风发展的...
明清之际,学术思潮出现了新的历史转换。清初,经历过明清鼎革之变的宿儒遗民思想影响在学术界依然很大,他们在继续晚明学术风气的基础上,深沉反思现实与历史,积极探索新的学术出路,为清初学术发展开出新格局,展示出明清之际学风发展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学术
程朱理学
经学
学术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衡派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云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52,共6页
本文对处在中国学术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大背景之下的学衡派学术立场和学术动向进行了总体考察 ,指出学衡派一方面仍坚持传统学术学以载道的主旨 ,但他们学术实践显然不囿于此 ,他们在学术研究中能够坚持客观的态度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本文对处在中国学术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大背景之下的学衡派学术立场和学术动向进行了总体考察 ,指出学衡派一方面仍坚持传统学术学以载道的主旨 ,但他们学术实践显然不囿于此 ,他们在学术研究中能够坚持客观的态度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研究范式上 ,也接受了分科研究等现代学术的研究模式 ;同时 ,他们努力传播西学 ,是一些现代学术学科的奠基人。这一切都表明 ,学衡派是中国现代学术建立过程中重要的一支力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中国
学术
现代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乡村人类学重要的学术遗产:研究路径与问题
被引量:
2
3
作者
庄孔韶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4,共6页
考察20世纪40年代的人类学作品,可以看到中国乡村人类学不尽相同的研究思路。我们不一定能对今日的问题作出答案,却能找到乡村人类学研究不同的、然而又相关的路径,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思考,昔日问题的线索何以延续到今日?
关键词
半社会
平衡论
察机
宗族
理念先在
学术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术概念的特质与学术发展的动能
被引量:
18
4
作者
郑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0,共4页
学术发展既是一种稳固模态,更是一个递进、跃动过程。学术概念是跃动、迁移的,所以,对它的研究或描述就应当摈 弃凝固化思维。因为学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无限性特征,学术研究自然 也就...
学术发展既是一种稳固模态,更是一个递进、跃动过程。学术概念是跃动、迁移的,所以,对它的研究或描述就应当摈 弃凝固化思维。因为学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无限性特征,学术研究自然 也就永无止境。可以说,学术概念的跃动特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诉求和学术凸显。学术的基本内涵是"学"与"术"的表述及其 关系阐释。学术是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方法的统一。学术的综合交融特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大批新学科的诞生。 正因为学术创造旨在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分化,从而成为促进学术及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能。发现学术新 大陆、新亮点,需要不同学科、不同国家间学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重要她位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在学术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伴随 经济全球化,区域性的学术传统及学术价值认同将为脱胎于各种学术文明体系的全球文明所取代。中国学术必将要吸纳、融合 其他民族的学术文化,使之构成推动全球化学术进程的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概念
学术
发展
学术
概念动态观
学术
内涵综合观
学术
融合
转换
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初学术思潮转换刍议
1
作者
史革新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5,共8页
文摘
明清之际,学术思潮出现了新的历史转换。清初,经历过明清鼎革之变的宿儒遗民思想影响在学术界依然很大,他们在继续晚明学术风气的基础上,深沉反思现实与历史,积极探索新的学术出路,为清初学术发展开出新格局,展示出明清之际学风发展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清初
学术
程朱理学
经学
学术转换
Keywords
the academic learning in early Qing
the principle school of "Cheng" and ,"Zhu"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 switch of academic learning
分类号
K24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衡派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云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52,共6页
文摘
本文对处在中国学术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大背景之下的学衡派学术立场和学术动向进行了总体考察 ,指出学衡派一方面仍坚持传统学术学以载道的主旨 ,但他们学术实践显然不囿于此 ,他们在学术研究中能够坚持客观的态度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研究范式上 ,也接受了分科研究等现代学术的研究模式 ;同时 ,他们努力传播西学 ,是一些现代学术学科的奠基人。这一切都表明 ,学衡派是中国现代学术建立过程中重要的一支力量 。
关键词
学衡派
中国
学术
现代
转换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乡村人类学重要的学术遗产:研究路径与问题
被引量:
2
3
作者
庄孔韶
机构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4,共6页
文摘
考察20世纪40年代的人类学作品,可以看到中国乡村人类学不尽相同的研究思路。我们不一定能对今日的问题作出答案,却能找到乡村人类学研究不同的、然而又相关的路径,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思考,昔日问题的线索何以延续到今日?
关键词
半社会
平衡论
察机
宗族
理念先在
学术转换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术概念的特质与学术发展的动能
被引量:
18
4
作者
郑东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0,共4页
文摘
学术发展既是一种稳固模态,更是一个递进、跃动过程。学术概念是跃动、迁移的,所以,对它的研究或描述就应当摈 弃凝固化思维。因为学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无限性特征,学术研究自然 也就永无止境。可以说,学术概念的跃动特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诉求和学术凸显。学术的基本内涵是"学"与"术"的表述及其 关系阐释。学术是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方法的统一。学术的综合交融特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大批新学科的诞生。 正因为学术创造旨在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分化,从而成为促进学术及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能。发现学术新 大陆、新亮点,需要不同学科、不同国家间学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重要她位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在学术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伴随 经济全球化,区域性的学术传统及学术价值认同将为脱胎于各种学术文明体系的全球文明所取代。中国学术必将要吸纳、融合 其他民族的学术文化,使之构成推动全球化学术进程的动能。
关键词
学术
概念
学术
发展
学术
概念动态观
学术
内涵综合观
学术
融合
转换
观
Keywords
academic notion
academic development
dynamic views of academic notion
comprehensive views of academic connotation
conversion views of academic mixture
分类号
C0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初学术思潮转换刍议
史革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学衡派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换
周云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乡村人类学重要的学术遗产:研究路径与问题
庄孔韶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学术概念的特质与学术发展的动能
郑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