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译述·缝合·吸收·圆融:论20世纪前期我国学者接受西方艺术理论的四种学术范型 |
张晓刚
陈纯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 |
杜书瀛
|
《甘肃社会科学》
|
2000 |
6
|
|
3
|
学术分科制度的建立与现代中国学术典范的内在缺失——学术史反思札记之二 |
戴登云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6 |
1
|
|
4
|
学术转型期的“钱学” |
尚春波
|
《现代中文学刊》
|
1995 |
0 |
|
5
|
在多元拓展中寻求理论的突围——从艺术学角度看我国新时期的艺术心理学研究 |
张晓刚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0 |
|
6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成型期 |
杜书瀛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7
|
商务印书馆隆重推出“《文史哲》丛刊” |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8
|
商务印书馆即将推出“《文史哲》丛刊” |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9
|
张梦阳的鲁迅研究之研究 |
卢家明
|
《河北学刊》
|
2001 |
0 |
|
10
|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扬弃──以汉语语法研究为例 |
杨启光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1
|
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 |
杨启光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