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述·缝合·吸收·圆融:论20世纪前期我国学者接受西方艺术理论的四种学术范型
1
作者 张晓刚 陈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2,共15页
20世纪前期(20—40年代),我国的艺术学研究进入了全面引进西学的深化开拓期。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对西方艺术理论的接受可概括为译述、缝合、吸收和圆融等学术范型,主要沿着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等学科方向开拓... 20世纪前期(20—40年代),我国的艺术学研究进入了全面引进西学的深化开拓期。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对西方艺术理论的接受可概括为译述、缝合、吸收和圆融等学术范型,主要沿着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等学科方向开拓,呈现出复杂的学术演进图景:一是全盘照搬、译述和介绍西方艺术理论;二是采用勾串中西、并联式缝合艺术理论的观念与方法;三是根据自身的接受图式(文化视野、研究动机、能力结构、兴趣爱好、传播意图等综合的结果),主动选择西方艺术理论,消化吸收后运用其学科框架和学术话语对中国经验进行研究阐发和吸收;四是在中西对话、沟通与交融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现代艺术理论话语体系。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这四种学术范型次第出现,轮流登场,更多呈现为交相演替、多元并置的状态。其中,多数学者致力于译述、缝合和吸收西方艺术理论,只有极少数学者进入圆融贯通的学术范型阶段,形成自洽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艺术理论 艺术学研究 学术范型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艺术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6
2
作者 杜书瀛 《甘肃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49-57,共9页
我们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初步认识是 :它是一个由 2 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 ,到 1 9、2 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 ,再到 2 0世纪 40年代之后的“定格” ,最后到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中国 2 0... 我们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初步认识是 :它是一个由 2 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 ,到 1 9、2 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 ,再到 2 0世纪 40年代之后的“定格” ,最后到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 ,是由古典文论的传统的“诗文评”学术范型向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转换的历史 ,是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由“诗文评”旧范型脱胎出来 ,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论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 ,是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 (现在正处在这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之中 )。这是中国文论历史性的转变和发展。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选择 ,同时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因此 ,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进行回顾与反思 ,应该紧紧盯住近百年来从古典文论到现代文艺学的历史发展中学术范型转换这个最显著的特点。这百余年的历史 ,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 ,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的 ,一是最初那二三十年 ,一是最末这二十来年 ;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和单调了一点。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要发展文艺学 ,必须不封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学术 诗文评 文化交流 学术范型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分科制度的建立与现代中国学术典范的内在缺失——学术史反思札记之二 被引量:1
3
作者 戴登云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4期28-33,共6页
如所周知,为了应对当代中国学术所遭遇的学术范式危机与精神状况危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表现出了强烈的学术史与思想史反思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言述因而也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艰难的蜕变时期,某种新的学术范型与思... 如所周知,为了应对当代中国学术所遭遇的学术范式危机与精神状况危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表现出了强烈的学术史与思想史反思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言述因而也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艰难的蜕变时期,某种新的学术范型与思想范型的兴起似乎便成了指日可待之事。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学术史反思意识的自觉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学界真的获得了某种学术转型与思想转型的自觉。当代中国学术持续的细密分化、实证化和学院化趋向与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的问题意识的匮乏和表述方式的千篇一律就是现实的明证与表征之一。学术似乎已越来越名正言顺地成为一种技术和名利,而不再是一种志业,更不再是一种文化创造的关键要素和生命安顿的本源依据。思想似乎也越来越从容地成为一种话语权力游戏,而不再是一种有生命关怀与真理底蕴的现实所指。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的非生命化趋向似乎难以抗拒。这与其说是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学术范式危机与精神状况危机的一种疗治,还不如说是一种加剧。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自然可以提供诸多解释。然而,若从学术书写和思想言述的“内在”理则来看,究其原因,某种在全球语境中的学术传统的难以追溯与重建、某种究竟何谓学术与学术传统的理论反省的匮乏,则是至关要紧的。因此,为了给当代学术史反思梳理出一个宏观的参照视野,笔者不揣浅陋,写作了此系列反思札记,以就教于学界方家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学术 分科制 范式危机 90年代以来 精神状况 问题意识 学术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转型期的“钱学”
4
作者 尚春波 《现代中文学刊》 1995年第5期9-12,共4页
"钱学"的题中之义夫汉儒以训诂专门,宋儒以义理相尚。似汉学粗而宋学精,然不明训诂,义理何自而知。概用诋诽,视犹土苴,未免既成大辂,追斥椎轮;得济迷川,遽焚宝筏。—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我们这里得首先弄明... "钱学"的题中之义夫汉儒以训诂专门,宋儒以义理相尚。似汉学粗而宋学精,然不明训诂,义理何自而知。概用诋诽,视犹土苴,未免既成大辂,追斥椎轮;得济迷川,遽焚宝筏。—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我们这里得首先弄明白所谓"钱学"的基本义界,即其题中应有之义有哪些,然后才有可能对近年来的"钱学"研究进行概观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转型 钱学 钱钟书 谈艺录 学术范型 围城 义理 学术思想 海外汉学 阅微草堂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多元拓展中寻求理论的突围——从艺术学角度看我国新时期的艺术心理学研究
5
作者 张晓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69-73,共5页
从艺术学角度重新梳理、整合我国新时期以来潜藏于各个相关学科的艺术心理学学术资源,以期对这门学科的演进、突破、发展趋势以及存在不足等有个系统认识,并由此展开学理性探讨。
关键词 艺术心理学 审美心理 艺术创造 艺术知觉心理 学术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成型期
6
作者 杜书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那时大都名之为"文学概论",五十年代称为"文艺学")基本成型的时期,此时大批重要理论著作出版,如雨后春笋,充满新气象、新观念、新思想。其中许多著作,观点不同甚至相...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那时大都名之为"文学概论",五十年代称为"文艺学")基本成型的时期,此时大批重要理论著作出版,如雨后春笋,充满新气象、新观念、新思想。其中许多著作,观点不同甚至相互冲突,但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说,它们不是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学术范型同旧的"诗文评"的学术范型的论争和对立,而是现代文学理论(文艺学)、美学范围之内的论争和对立。它们都是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文艺学)的组成部分。在众多学派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最有生气,毛泽东文艺思想不久之后即在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理论 学术范型 成型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务印书馆隆重推出“《文史哲》丛刊”
7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近六十年来,《文史哲》杂志名重学林,声誉远播海外汉学界,在数代读书人心目中享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她所刊布的一篇又一篇不同凡响的精湛力作,不断刷新着已经形成的学术共识。新中国学术范型的几次更替,都与这份杂志高度相关。《文... 近六十年来,《文史哲》杂志名重学林,声誉远播海外汉学界,在数代读书人心目中享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她所刊布的一篇又一篇不同凡响的精湛力作,不断刷新着已经形成的学术共识。新中国学术范型的几次更替,都与这份杂志高度相关。《文史哲》杂志素有把自己的文章按专题结集成册的光荣传统:早在1957年,就曾与中华书局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哲》 商务印书馆 丛刊 学术范型 光荣传统 中华书局 杂志 汉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务印书馆即将推出“《文史哲》丛刊”
8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关键词 《文史哲》 商务印书馆 丛刊 学术范型 新中国 光荣传统 中华书局 古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梦阳的鲁迅研究之研究
9
作者 卢家明 《河北学刊》 2001年第6期85-86,共2页
多年来 ,张梦阳致力于鲁迅研究的史料建设 ,同时潜心鲁学 ,精心著述。今年 ,撰写了三卷本《中国鲁迅学通史》 ,已出版的第 1卷从宏观上描述作为 2 0世纪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鲁迅学的发展史 ,从学术哲学的高度反思鲁迅学研究中的认知逻辑... 多年来 ,张梦阳致力于鲁迅研究的史料建设 ,同时潜心鲁学 ,精心著述。今年 ,撰写了三卷本《中国鲁迅学通史》 ,已出版的第 1卷从宏观上描述作为 2 0世纪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鲁迅学的发展史 ,从学术哲学的高度反思鲁迅学研究中的认知逻辑、思维方式和学术范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学术范型 张梦阳 鲁迅 认知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扬弃──以汉语语法研究为例
10
作者 杨启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9-16,共8页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当代中国学术的一种新范型,它的初创成功对于中国现代语言学是一场涉及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科学革命,以致二者之间不再存在"共同语言"。中国文化语言学又是从中国现代语言学中脱胎而来,以致二者之间又构成复...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当代中国学术的一种新范型,它的初创成功对于中国现代语言学是一场涉及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科学革命,以致二者之间不再存在"共同语言"。中国文化语言学又是从中国现代语言学中脱胎而来,以致二者之间又构成复杂的扬弃关系。本文从汉语语法观、词论、句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清理并显示了中国文化语言学与中国现代语言学之间的扬弃关系,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因西文已有之规矩"的研究方法、治学范型与汉语汉字不可调和之文化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分析了中国文化语言学学者之所以能够初步实现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扬弃的原因,指出了继续扬弃中国现代语言学于中国文化语言学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学 中国现代语言学 学术范型 扬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启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语言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融汇贯通了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研究对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探索汉语汉字的文化真谛和中华文化的语言本质而构建起来的学术新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学 西方人类语言学 本质差异 学术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