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会计学术的自主性——认知模式、知识创造与学科发展
1
作者 冯巧根 《财会通讯》 2025年第19期3-11,共9页
管理会计学术的自主性是以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为载体,自主知识体系是由自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共同构成的集合体。管理会计要通过认知创新,优化知识创造的形成机制,完善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路径选择。管理会计自主知识体系... 管理会计学术的自主性是以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为载体,自主知识体系是由自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共同构成的集合体。管理会计要通过认知创新,优化知识创造的形成机制,完善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路径选择。管理会计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问题为引领,围绕认知模式创新,满足学科发展的知识创造及其学术追求的预期目标。管理会计“看似微观,实则宏观”,面对理论与实践认知的学术新情境,适应知识创造的外部环境,并在结构性动因与执行性动因的制度演进中突出认知基础对知识创造的功能作用,体现管理会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在管理会计本土化持续推进的同时,主动对接国外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展现出管理会计学术自主性的客观追求。中国情境的管理会计学术研究既要重视本土化的原始理论创新,也要优化嵌入式的知识创造。在构建中国本土化自主性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同时,主动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学术的对接,力图为全球管理会计的知识创造贡献中国智慧,进而推动中国式管理会计学科的进步、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会计 学术自主性 认知模式 知识创造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学术职业的风险与承认正义需求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艺林 蒋冬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4-142,共9页
学术职业是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的专门职业。学术职业天生是有风险的,无论是学术道路,还是学术自主行为空间,都充满着各种不确定与不可控的因素。外力的干扰则加剧了学术职业的风险。但是,学术职业又特别需要基本的安全保障,这是高深... 学术职业是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的专门职业。学术职业天生是有风险的,无论是学术道路,还是学术自主行为空间,都充满着各种不确定与不可控的因素。外力的干扰则加剧了学术职业的风险。但是,学术职业又特别需要基本的安全保障,这是高深学问孕育、产生和传播的特点所决定的。欧美国家保障学术职业安全,从而降低学术职业风险的各种制度与做法,是有一定成效的,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对中国学术职业而言,当务之急是,用切实可行的成文规则保障承认正义的落实,以满足广大学术从业者的承认正义需求,使学术从业者能专注学术工作,并能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职业 学术风险 承认正义 学术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基层治理研究之述评——以十八大以来《中国季刊》的文献为样本 被引量:4
3
作者 叶娟丽 王亚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100,258,259,共15页
十八大以来,中国基层治理研究日益受到海外学术界的关注。《中国季刊》作为海外汉学的权威性刊物,其中关于中国基层治理研究的样本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本领域的研究概貌。在研究力量方面,随着海内外学术交流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逐步... 十八大以来,中国基层治理研究日益受到海外学术界的关注。《中国季刊》作为海外汉学的权威性刊物,其中关于中国基层治理研究的样本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本领域的研究概貌。在研究力量方面,随着海内外学术交流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逐步由被动借鉴他国研究转向主动开展本土化研究,国内外学者之间初步呈现出合作与对话的趋势;在研究论域方面,趋于行动化的乡村治理研究、趋于阶层化的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以及趋于二元性的社会组织研究等,成为海外中国基层治理研究的主要论域;在研究方法方面,重视实地调查和多种类型的定性研究方法,并注重分析性概念的生成以及多学科视角的分析。海外中国基层治理研究对国内本土化研究的启示在于,要构建具有学术自主性的中国基层治理研究,需加强问题意识与方法自觉,打造基于本土化实践的概念体系,以期形成符合国情并能够与西方话语平等对话的学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基层治理研究 《中国季刊》 学术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论”体范式与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史家的史观和史学方法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3期87-94,I0006-I0008,I0003,共10页
关于电影史观与史学方法的探讨,其表层是电影史著书写中史料与史论的关系与构成问题,本质上是在一个全球化的崭新文化视野下中国电影史学的学术主体性如何评估和如何安置的问题。在中国电影史学领域,对于这一命题自觉和认真反应的是20世... 关于电影史观与史学方法的探讨,其表层是电影史著书写中史料与史论的关系与构成问题,本质上是在一个全球化的崭新文化视野下中国电影史学的学术主体性如何评估和如何安置的问题。在中国电影史学领域,对于这一命题自觉和认真反应的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史家。他们在当时视为新兴思潮的苏联社会科学理论的感应下,有意识地将外来意识形态引入中国电影史学领域,开始自觉地尝试运用"史论体"与"发展史"史学模式来撰写电影史著作,从而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结构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论体”史学范式 左翼电影史学 学术自主性与原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隐的源流:近代中国大学之欧陆影响源探微——以“巴黎情结”为视点 被引量:1
5
作者 代玉 刘超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8,共14页
近代中国知识系统的发展始终受到域外学术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源除日本、美国、德国之外,或首推法国。近代中国大学与法国大学有异常密切的关联,这集中体现为其与巴黎大学在组织机构、学术交流、人才输送、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深度互动。... 近代中国知识系统的发展始终受到域外学术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源除日本、美国、德国之外,或首推法国。近代中国大学与法国大学有异常密切的关联,这集中体现为其与巴黎大学在组织机构、学术交流、人才输送、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深度互动。这些深度互动的影响极复杂、深远。巴黎大学最集中地代表欧陆在中国的学术存在,代表西方优雅的他者在东亚的投影。这种跨国的密切交互,是当时中国学术建设与大学发展的重要国际背景。中国大学成长起来后,开始自觉追求学术独立和文化自主。然而,因基础薄弱和环境所限,中国大学与巴黎名校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国人孜孜以求的学术独立,也终未能实现。近代中国大学的知识演化历程,集中代表近代中国知识精英的艰辛探索,也代表东西方学术的深度碰撞与融合。这从侧面勾勒出一幅奇异的世界学术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巴黎大学 大学模式 学科建设 国际交流 学术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