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科研型团队学术生态系统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耘涛 刘妍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46-149,共4页
高校科研型团队是承担高校科研工作的主体,从剖析高校科研型团队学术生态系统内涵与要素入手,分别针对高校科研型团队学术生态系统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宏观环境中的各个要素,提出相应处理机制,以推动高校科研型团队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关键词 高校科研型团队 学术生态系统 微观环境 中观环境 宏观环境 系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竞争情报学术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与热点透视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桦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2,159,共6页
为了总结经验,启发创新,将竞争情报研究引向深入。以CSSCI收录的论文为来源,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我国竞争情报学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主题。结果表明:研究态势在时间、作者合作网络、核心机构和载文期刊等4个维度上呈现出多样... 为了总结经验,启发创新,将竞争情报研究引向深入。以CSSCI收录的论文为来源,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我国竞争情报学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主题。结果表明:研究态势在时间、作者合作网络、核心机构和载文期刊等4个维度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构特征与分布格局;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竞争情报系统、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反竞争情报、产业竞争情报、人际网络以及图书馆与竞争情报服务等7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情报 学术生态系统 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 图书馆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术道德生态系统:意蕴、境遇与重构 被引量:4
3
作者 郑伟 张茂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共5页
学术道德生态系统是以学术发展为目标,以学术道德为主线,学术价值观、学术成果和学术环境等因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组织系统。在剖析高校学术道德生态系统现实困境与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唤醒"学术良知以培育正确的学术... 学术道德生态系统是以学术发展为目标,以学术道德为主线,学术价值观、学术成果和学术环境等因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组织系统。在剖析高校学术道德生态系统现实困境与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唤醒"学术良知以培育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创新学术评价机制以引导学术成果功能回归、规避科层制管理弊端以优化学术道德生态系统环境的重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术道德生态系统 学术价值观 学术成果 学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负责任出版”计划及其对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婷 夏军辉 张群群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1,共11页
“迈向负责任出版”计划是对“开放获取”S计划实施后暴露出的发布滞后、不平等出版模式、同行评审贡献隐藏等问题的修正。文章梳理了“迈向负责任出版”计划的内容和特点、给学术交流生态系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分析新计划对推进我国... “迈向负责任出版”计划是对“开放获取”S计划实施后暴露出的发布滞后、不平等出版模式、同行评审贡献隐藏等问题的修正。文章梳理了“迈向负责任出版”计划的内容和特点、给学术交流生态系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分析新计划对推进我国开放获取实践的重要启示。研究发现:该计划推动了学者主导、基于社区的学术交流系统的形成,提出“发布-审查-策划”模型及全面战略任务,旨在改变学术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加速预印本平台发展。但也面临诸如响应范围有限、诚信问题、品牌声望削弱等挑战及多方合作缺失。我国应建立自主全流程开放获取平台,强化期刊出版质量管理与评估,平衡各方开放获取利益,推动人文社科开放获取研究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向负责任出版”计划 S计划 开放获取 预印本 学术交流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与学术评价体系变革:应用场域及可能贡献 被引量:13
5
作者 金雪涛 许志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媒介对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发轫、发展于以印刷术为支撑的纸媒环境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封闭性与网络的开放性、互... 媒介对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发轫、发展于以印刷术为支撑的纸媒环境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封闭性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形成尖锐的矛盾,作为学术生产主体的学术共同体权利旁落,出版商成为学术生态体系的中心。区块链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学术场域中,国外已有不少区块链的应用平台。本文以Scienceroot为例,分析私有场域中区块链学术网络平台的特点及弱点。Scienceroot基于科学代币(Science Token,简称ST)运营,集科研协作、资助和出版、学术评价与交易于一体,是基于网络和科研工作者的新型学术生态系统。该系统中,学术评价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去中介,评议专家范围更广、匹配更精准和灵活,作者能够参与其中,评议过程开放透明,评议专家的劳动能够得到确认和激励;二是评价的对象既可以是成熟的成果也可以仅仅是科学研究议题;三是同行评议和量化评价、内容评价和影响力评价相结合。虽然平台构建了新型的学术生态系统,但是由于该平台由技术企业所创办,因此存在资本逐利性与学术产品公共性之间的矛盾、评议的公正性及学界认可度尚不明确、公有链的运行效率等问题。除了被私有出版主体或技术企业所运用,区块链还可以被公有制大学等学术研究主体所运用,这才是区块链真正价值之所在。在这种场域下,基于区块链的学术网络平台能够实现学术共同体的虚拟重构。通过线上学术机构联盟或学科联盟,学术共同体能直接参与学术合作与学术生产,行使学术评议的权利。在这种学术生态系统中,学术共同体占主导地位,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和交流;激励机制可以让同行评议专家及科研合作者的劳动得到承认和确权,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识机制让评价机制能够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智能合约有助于鼓励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等。一方面,这一学术生态系统既保留了私有场域中Scienceroot平台的优点,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资本逐利本性对学术产品公共性的影响,有利于打破科层制行政组织对学术评价的过度干预,减少学术特权和学术寻租行为;另一方面,这种评价以学术同行的共识为前提,能够得到联盟内学术机构的普遍认可,利于快速打破以出版商为中心的学术评价体系。虽然区块链对学术评价体系变革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如何解决记账节点风险、运行效率等问题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场域 学术评价 学术共同体 学术生态系统 破“五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弱势学科建设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健云 陈亮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9,I0002,I0003,共12页
学科建设是衡量大学发展的重要指标。为适应“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具体要求,部分高校在学科评估的绩效导向下将裁撤弱势学科作为其优化学科布局的基本方式。但无论是从学术场域内部的学科体系关联性而言,还是从社会网络结构下的权... 学科建设是衡量大学发展的重要指标。为适应“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具体要求,部分高校在学科评估的绩效导向下将裁撤弱势学科作为其优化学科布局的基本方式。但无论是从学术场域内部的学科体系关联性而言,还是从社会网络结构下的权力主导与资本角逐来看,盲目裁撤弱势学科既易造成其在学科群落中的“位置感”缺失和“话语权”旁落,也可能导致整个学科组织系统失衡与学科持续发展断层。为此,重新确立弱势学科的身份认同,激活弱势学科的内生发展潜能,构建合理有序的学科生态系统,有助于打破弱势学科的生存受阻藩篱,营造学科间融通共生的协调发展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理论 弱势学科 学科建设 学术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