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气交理论探微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坤杰 魏雅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8,共2页
气交是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万物的生存与变化都依赖于天地之气相交,阴阳相合而成。哲学巨著《周易》明确提出阴阳的概念并阐述世界万物是通过阴阳二气交感而化生的。《内经》把《周易》气交理论与人体医学有机地结合起... 气交是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万物的生存与变化都依赖于天地之气相交,阴阳相合而成。哲学巨著《周易》明确提出阴阳的概念并阐述世界万物是通过阴阳二气交感而化生的。《内经》把《周易》气交理论与人体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原来的哲学概念升华为医学理论,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周易》是中医理论的渊薮,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源于《周易》,“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气交 中医理论 学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证论》学术特点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36-437,共2页
《血证论》是清代医家唐宗海所著与各种出血和血液紊乱有关的证治专著。其医理精深 ,论述精辟 ,成书以后影响广泛 ,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界对于血证的临床治疗实践。尤其是其吐血篇所载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 ,被奉为治疗出血病证的指... 《血证论》是清代医家唐宗海所著与各种出血和血液紊乱有关的证治专著。其医理精深 ,论述精辟 ,成书以后影响广泛 ,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界对于血证的临床治疗实践。尤其是其吐血篇所载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 ,被奉为治疗出血病证的指导纲领 ,为现今一代又一代医学生研习和遵从。但其可取之处绝不仅止于此 ,其理法方药及其所体现的学术思想源出《内经》、《难经》 ,发其精旨奥义 ,又有临床实践作为坚实的基础 ,有作者个人的心得体会和对医学的独特见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论 学术探讨与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医现代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海权 艾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3-254,共2页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 ,它是过程的科学和演化的科学 ,它的基本科学思维方式和特点与未来科学革命的方向是相通的。由于历史的局限 ,中医药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科学有些脱节 ,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发展速...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 ,它是过程的科学和演化的科学 ,它的基本科学思维方式和特点与未来科学革命的方向是相通的。由于历史的局限 ,中医药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科学有些脱节 ,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发展速度上已处于劣势。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 (以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理论与技术方法 ) ,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现代化 学术探讨 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主升发在五脏中的作用探微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竹风 陈家旭 +2 位作者 赵歆 岳广欣 汪宝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6-777,共2页
应用中医的基本理论,从肝在五脏中具有升发功能的特性出发,阐述它辅助心主神明,协助肺降,资脾胃运化,助肾元气,详细讨论了肝与心、肺、脾和肾的关系。并且详述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探讨了肝主升发在五脏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升发 五脏 学术探讨与论述: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对的组配形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永光 曹莉 +1 位作者 陈颖 韩佩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9-1120,共2页
我国中医药界历来重视对药对的研究,自汉以前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文字记载立论,始见于<内经>半夏秫米汤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症;首创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据统计有147对.据考证论述药对的专著有<雷公药对>、<徐... 我国中医药界历来重视对药对的研究,自汉以前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文字记载立论,始见于<内经>半夏秫米汤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症;首创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据统计有147对.据考证论述药对的专著有<雷公药对>、<徐之才雷公药对>、<得配本草>、<新广药对>、<施今墨药对>,但流传下来的不多.药对配伍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药对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配伍 学术探讨与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精室与脏腑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劲松 王晓虎 徐福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1-1412,共2页
依据古今中西医文献,从诸多方面,详细地论述了男子奇恒之腑精室与脏腑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关系等。
关键词 精室 奇恒之腑 脏腑 中医理论 学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玄府学说的起源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雷春燕 王燕 +2 位作者 沈兰芳 李志英 刘光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玄府学说 理论与应用 学术探论与论述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男子奇恒之腑精室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劲松 徐福松 曾庆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1-532,共2页
主要论述男子精室为奇恒之腑的理论依据、生理病理、临床应用、精室病治疗方法等,提出精室病治疗原则、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等。
关键词 精室 奇恒之腑 学术探讨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冠心病从虚热瘀毒论治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明丹 杜武勋 +1 位作者 柴山周乃 刘长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49-1550,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冠心病 虚热瘀毒 学术探讨与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火郁发之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红霞 曹丽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3-1144,共2页
关键词 火郁发之 实火 阴火 学术探讨与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筱颖 郭霞珍 刘晓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6-536,共1页
关键词 五脏 中医理论 学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志内涵探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巧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20-1322,共3页
关键词 情志 七情 内涵 类别 学术探讨与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肺胃相关 被引量:6
13
作者 章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08-808,共1页
强调肺与胃相关是《内经》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对临床辨证施治很有启发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指出现代医学也从临床上证实了肺胃相关的客观事实。
关键词 肺胃相关 内经 学术探讨与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寒温并用法浅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8-409,共2页
寒温并用法是张仲景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灵活运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具体体现。它贯穿全部《伤寒论》,究其施治之法,体现在: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法;寒温并用,清上温下法;寒温并用,表里双解法;寒温并用,和解权变法;寒... 寒温并用法是张仲景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灵活运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具体体现。它贯穿全部《伤寒论》,究其施治之法,体现在: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法;寒温并用,清上温下法;寒温并用,表里双解法;寒温并用,和解权变法;寒温并用,清宣郁热法;寒温并用,滋阴扶阳,通利血脉法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温并用 中医理论 学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帝四经》中顺道思想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15
作者 战佳阳 李双丽 +3 位作者 张志宇 杨英昕 陈珩 赵明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633-634,共2页
关键词 顺道 黄帝四经 黄帝内经 学术探讨与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六经传变之我见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传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传变 学术探讨与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几个非常见证候
17
作者 杨泰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02-502,共1页
关键词 辨证 非常见证候 学术探讨与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