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学位法》时代学术复核制度的法治逻辑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姚荣
王倩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9,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CIA230318)。
-
文摘
学术复核制度作为维护学位申请人合法权益、规范学位授予权行使、实质性化解学位争议的一大制度创新,旨在发挥其促进学术公正、尊重学术自治的价值功能。为了考察实践中高校学术复核制度的运行逻辑,本研究对9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准学术复核制度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学术复核制度在实践中面临受理范围类别有限且条件苛刻、受理机构独立性欠缺和专业性不足、专家回避原则执行不力和人员构成不尽合理、复核处理期限不明和申请人参与程度低等多重法治困境。为将学术复核制度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我国应从规范制定、制度实施、强化监督三个维度着手,建立健全《学位法》框架下的学术复核办法,完善学术复核内部治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术复核制度的国家监督体系,以促进学位争议案件中学术评价纠纷的实质和公正解决。
-
关键词
《学位法》
学术复核制度
“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术自治
受理范围
受理机构
专家遴选
程序运行
-
Keywords
Academic Degree Law
academic review system
"Double First-class"initiative institutions
academic autonomy
scope of acceptance
acceptance agency
experts selection
program run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学位法》学术复核程序运行的理论图景及其展开
- 2
-
-
作者
李海峰
葛庆盼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教育法研究中心
-
出处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第四十条创设了学术复核制度。该条款在规范内容上略显粗疏,这决定了对学术复核程序进行体系性建构十分必要。就学术复核参与主体来说,学位申请人、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同行专家分别为启动主体、复核主体与审查主体。在学术复核的实质启动要件中,应当对“专家评阅”“答辩”“成果认定”进行准确理解,并且将有实质影响的导师意见纳入其中。学术复核应遵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资格审查、复核专家实质审查、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局形式审查的三级复核程序设计。复核决定中的“最终决定”宜理解为学术复核程序上的终局。只有这样,当学术复核决定引发不授予学位的后果,且学位申请人就不授予学位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相关机关才可对学术评价事项进行“二次判断”。
-
关键词
学术复核制度
学位评定委员会
启动要件
程序机制
-
Keywords
academic review system
degree evaluation committee
initiation requirements
procedural mechanism
-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