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地方高校的学术使命”雁峰论坛
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加强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省级研究基地的建设。学校于4月13日至14日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地方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加强我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省级研究基地的建设。学校于4月13日至14日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地方高校的学术使命”雁峰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使命 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 我校 加强和改进 举办 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实现区域国别学的使命?——基于《区域国别学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的分析
2
作者 张蔚磊 李琳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2024年发布的《区域国别学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提出了区域国别学将担负起的两大使命——政治使命和学术使命。首先,分析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涵、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究了... 本文综合分析了2024年发布的《区域国别学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提出了区域国别学将担负起的两大使命——政治使命和学术使命。首先,分析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涵、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构建中国自主的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原则,如语言技能、问题意识、实践调查和家国情怀等,分析了区域国别研究的横向网络和纵向网络。其次,分析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六大领域,提出以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目标,培养区域国别人才。最后,在分析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知识要求和素养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如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齐头并进、建设国际合作体系、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基地,构建学术发展共同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政治使命 学术使命 基本要求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育学术发展的回顾与前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育学术发展研究》评介
3
作者 霍巧莲 《美育学刊》 2025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近年来,我国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新时代对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理论的发展和美育实践的推进,都需要对当代中国美育学术的发展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何齐宗教授的新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育学术发展研究》便是对这一重... 近年来,我国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新时代对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理论的发展和美育实践的推进,都需要对当代中国美育学术的发展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何齐宗教授的新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育学术发展研究》便是对这一重要学术使命的回应。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视域下美育学术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向”的最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美育理论 美育实践 教育学 演进逻辑 学术使命 回顾与前瞻 中国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被引量:2
4
作者 居其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4-48,共5页
我国有深厚的史学传统,历代史学大家对于史学研究"以史为鉴"之学术使命多有深邃认知和精辟阐述。中国音乐史是中国文化史、中国艺术史的一分支,而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又是中国音乐史的断代研究,因其对象世界自身的特殊性、... 我国有深厚的史学传统,历代史学大家对于史学研究"以史为鉴"之学术使命多有深邃认知和精辟阐述。中国音乐史是中国文化史、中国艺术史的一分支,而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又是中国音乐史的断代研究,因其对象世界自身的特殊性、所处时代条件的复杂性以及两者遇合之后呈现出的伟大曲折进程、波澜壮阔景观和正反历史经验,有待于史家重构其面貌、臧否其得失、提炼其遗产,使本学科"以史为鉴"使命更形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传统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 以史为鉴 学术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当代我国大学教师的社会使命
5
作者 陈金凤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39-44,共6页
在经典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下,当代我国大学教师的社会使命不外乎学术使命与服务使命。学术使命是大学教师的核心使命,服务使命是基于学术使命的派生性使命,是学术使命在当代社会的自然延伸,其本质仍然应当是学术的。为避免和克服现实中大... 在经典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下,当代我国大学教师的社会使命不外乎学术使命与服务使命。学术使命是大学教师的核心使命,服务使命是基于学术使命的派生性使命,是学术使命在当代社会的自然延伸,其本质仍然应当是学术的。为避免和克服现实中大学教师在承担学术使命与服务使命时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当以和谐论高等教育哲学为指导,促使大学教师和谐处理好学术使命与服务使命的关系,使二者统一于学术,统一于大学的和谐发展,为大学教师有效履行其社会使命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社会使命 学术使命 服务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导读
6
《阴山学刊》 2021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根脉,凝聚了中华传统的智慧。针对日益发展的科技带来的理论困境,近20年来学者逐渐将目光投向儒家文化。探索新技术革命与儒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承载了两个重要的学术使命:一是如何实现传统儒学的现代转化?...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根脉,凝聚了中华传统的智慧。针对日益发展的科技带来的理论困境,近20年来学者逐渐将目光投向儒家文化。探索新技术革命与儒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承载了两个重要的学术使命:一是如何实现传统儒学的现代转化?二是如何利用儒学智慧解决新技术革命所出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自21世纪以来,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学术界基于多学科视角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展开了理论探讨,形成了多维立体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转化 儒家文化 新技术革命 传统儒学 学术使命 理论困境 多维立体 多学科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