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前教育投入与学前教育发展探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田景正 余冰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63,共6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经历了以基层单位为基础的"分散性"投入到市场化投入再到以政府财政为主导投入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前教育投入状况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及对学前教育主要功能和属性的认识密切相联。学前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经历了以基层单位为基础的"分散性"投入到市场化投入再到以政府财政为主导投入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前教育投入状况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及对学前教育主要功能和属性的认识密切相联。学前教育投入主体、结构和方式在三个阶段均有自己的特点,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家应对学前教育进行科学全面的定位,学前教育投入应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投入 普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地区差异与成因——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祥云 徐晓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共6页
利用2002-201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并对其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地区差异仍十分突显。根据地... 利用2002-201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并对其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地区差异仍十分突显。根据地区学前教育投入水平差异的形成原因,应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教育公平,支持民间投资,完善贫困资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投入 地区差异生均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路径选择——以浙江省安吉县为参照标准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焱 康建琴 +1 位作者 潘月娟 程学琴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1,共6页
以浙江省安吉县目前的幼儿园办园成本和政府分担比例为参照标准,论文通过测算三种不同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所需的财政投入规模,考察了它们各自的现实可行性。结果表明,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要求的财政投入规模最大;逐步增加政府财... 以浙江省安吉县目前的幼儿园办园成本和政府分担比例为参照标准,论文通过测算三种不同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所需的财政投入规模,考察了它们各自的现实可行性。结果表明,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要求的财政投入规模最大;逐步增加政府财政成本分担比例构建"三为主"模式,政府投入增量最低;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对政府财政投入的要求略高于"三为主"模式。论文建议要完成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应当选择从构建"三为主"学前教育体系入手,逐步实施把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到最后实施学前三年义务教育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学前一年义务教育 学前三年义务教育 “三为主”学前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立法保障研究--基于政策法律化的视角 被引量:9
4
作者 席晓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15,共9页
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应落实政府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责任。鉴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符合政策法律化的条件,本研究建议《学前教育法》采用专章立法形式,规定学前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经费预算、经费标准、财政补助及财政... 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应落实政府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责任。鉴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符合政策法律化的条件,本研究建议《学前教育法》采用专章立法形式,规定学前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经费预算、经费标准、财政补助及财政引导等条款。通过政策法律化确保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的长期性、全局性及强制性,解决民众对优质低价学前教育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政策法律化 立法保障 财政事权 财政预算 财政补助 财政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格兰高质量普惠性早期保育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欢 王小英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3,共13页
英格兰政府自1997年以来协调使用直接供给、财政投入和规制管理三大政策杠杆,先后针对早期保育教育的可获得性、质量、可承受性进行了大幅改革。首先是引入市场模式,鼓励小规模供给,保障服务的可获得性,与此同时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完善... 英格兰政府自1997年以来协调使用直接供给、财政投入和规制管理三大政策杠杆,先后针对早期保育教育的可获得性、质量、可承受性进行了大幅改革。首先是引入市场模式,鼓励小规模供给,保障服务的可获得性,与此同时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完善注册与督导制度,加强师资结构与薪资待遇,普遍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水平,然后努力扩大供给侧投入,改革投入方式,提高拨款透明性与公平性,并简化需求侧投入方式,提高补贴力度。我国政府应充分认识市场力量的作用与局限性,切实保障低收入家庭儿童能入园、入好园,并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激励私立机构提升保教质量,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性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供给 学前教育投入 学前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