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马CRHR1调节慢性应激致老年前期小鼠学习记忆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屠心茹 徐家雯 +3 位作者 刘锐 陆雨琳 王书 姚余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目的探究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受体1型(CRHR1)在慢性应激致老年前期小鼠学习记忆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14月龄的C57BL/6J小鼠根据性别、基因型以及是否予以慢性不可预测应激(CUS)进行分组,对应激组施加为期30 d的CUS... 目的探究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受体1型(CRHR1)在慢性应激致老年前期小鼠学习记忆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14月龄的C57BL/6J小鼠根据性别、基因型以及是否予以慢性不可预测应激(CUS)进行分组,对应激组施加为期30 d的CUS。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测定学习记忆能力。Golgi-Cox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受损情况,Western blot测定海马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Ser2448)、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p-p70S6K(Thr389/Thr412)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CRH水平。结果相较于慢性应激前,WT应激各组小鼠慢性应激后的认知系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N应激各组小鼠慢性应激前后认知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WT应激组相比,WT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穿越平台和目标象限次数上升(P<0.01),KN各组小鼠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WT对照组,WT应激组小鼠海马CA1、CA3、DG区神经元复杂性降低(P<0.05),海马p-mTOR、p-p70S6K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KN应激组与KN对照组相比,除雌性组小鼠海马p-mTOR表达水平降低外(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各组小鼠血清CRH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马CRHR1调控慢性应激所致的老年前期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和神经元树突受损,其机制可能是慢性应激引起的高水平CRH无法与受体CRHR1结合,减轻了高水平CRH所抑制的mTOR/p70S6K信号通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学习记忆损伤 CRHR1 P-MTOR p-p70S6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调节学习记忆损伤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黄爱玲 宋凯 +1 位作者 熊凡捷 张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47,共4页
近年来,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学习记忆受损相关疾病研究热度很高,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其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针刺调节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实现的,然而针刺可调节哪些突触可塑性蛋白,针刺作用如何,尚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此,查阅相关... 近年来,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学习记忆受损相关疾病研究热度很高,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其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针刺调节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实现的,然而针刺可调节哪些突触可塑性蛋白,针刺作用如何,尚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此,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及分析近10年来针刺调节学习记忆损伤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中的规律及研究趋势,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突触可塑性 蛋白 学习记忆损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改善慢性疼痛经历诱发学习记忆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乔海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5-75,共1页
临床研究发现,慢性疼痛经历患者常伴有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因机制不明导致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针灸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研究表明,5-HT系统可调节学习记忆重要脑区-海马的突触可塑性。我们的研究发现,针灸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慢性... 临床研究发现,慢性疼痛经历患者常伴有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因机制不明导致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针灸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研究表明,5-HT系统可调节学习记忆重要脑区-海马的突触可塑性。我们的研究发现,针灸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疼痛经历诱发的学习记忆损害行为,改变DRN、Hip中C-Fos、5-HT1AR和5-HT2AR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为电针治疗慢性疼痛经历诱发学习记忆损害行为,扩大针灸临床应用及其它治疗方法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学习记忆损伤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卵磷脂联合大豆异黄酮改善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脑血管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余辉艳 池亚菲 +4 位作者 李红睿 王轩 周雪阳 肖荣 席元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3-999,共7页
目的观察大豆卵磷脂(soy lecithin,SL)和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IF)改善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脑血管保护的联合作用,探讨二者的最佳联合剂量,为明确大豆活性物质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联合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使用SPF级的成年... 目的观察大豆卵磷脂(soy lecithin,SL)和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IF)改善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脑血管保护的联合作用,探讨二者的最佳联合剂量,为明确大豆活性物质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联合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使用SPF级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模型组和9个不同的SL+SIF剂量组合干预组。应用水迷宫、脑血管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及酶法试剂盒等方法,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血管病理损伤、体内氧化损伤水平以及氧化还原平衡体系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Aβ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脑血管组织形态异常改变明显,并且伴有体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显著上升(P<0.05),谷胱甘肽与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比值(ratio of glutathione/oxidized glutathione,GSH/GSSG)显著下降(P<0.05)。相反,SL+SIF各干预组与Aβ模型组比较,二者对上述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SL(40 mg·kg^(-1)·d^(-1))+SIF(50 mg·kg^(-1)·d^(-1))是改善大鼠学习记忆、保护脑血管以及调节体内氧化还原平衡体系的最佳联合剂量。结论SL+SIF可以显著改善Aβ介导的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二者发挥抗氧化活性拮抗Aβ介导的脑血管损伤有关。二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协同效应,SL(40 mg·kg^(-1)·d^(-1))+SIF(50 mg·kg^(-1)·d^(-1))是大鼠神经保护的最佳联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卵磷脂 大豆异黄酮 联合 学习记忆损伤 Β淀粉样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的改善作用(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琳 何苗 +3 位作者 金万宝 赵海山 姚维凡 魏敏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gal与NaNO2联合腹腔注射方法建立AD模型小鼠,在造模同时及模型建立后两个时间点灌胃给予维生素E(28,280 IU/kg)观察疗效,实验结束后水迷宫检测...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gal与NaNO2联合腹腔注射方法建立AD模型小鼠,在造模同时及模型建立后两个时间点灌胃给予维生素E(28,280 IU/kg)观察疗效,实验结束后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的变化,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AChE、SOD活性、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Aβ、NF-B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同时给予维生素E可使D-gal与NaNO2联合诱导的AD模型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第1天F(3,56)=6.959;第2天F(3,56)=6.689;第3天F(3,56)=17.379;第4天F(3,56)=13.391;P<0.05],AChE活性降低[F(3,28)=29.431,P<0.05],SOD活性提高[F(3,28)=7.372,P<0.05],MDA含量降低[F(3,28)=11.235,P<0.05];同时可明显降低AD模型鼠脑组织中Aβ、NF-κB的表达(P<0.05)。模型建立后给予维生素E未发现上述变化。结论:维生素E可预防化学诱导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可能机制与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AChE活性、降低脑组织中Aβ、NF-κB的表达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维生素E 学习记忆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