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学习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隐忧与省思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远碧 杨薛琳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大数据技术支撑的自适应学习可谓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之举,是现代“因材施教”的技术实践。它通过构建学习者模型来规划自适应学习路径、完成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发挥学习的预测与预警功能,让人不得不折服于技术的无穷魔力。然而... 大数据技术支撑的自适应学习可谓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之举,是现代“因材施教”的技术实践。它通过构建学习者模型来规划自适应学习路径、完成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发挥学习的预测与预警功能,让人不得不折服于技术的无穷魔力。然而,智能的教育技术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同时,也潜藏着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僭越、超越性的消解、社会性的阻隔、生成性的限制等问题,使教育偏离价值轨道。省思大数据技术的可为与不可为,更好地呈现“自适应学习”新样态,需要在人机对话的基础之上建立人机秩序与人机协同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坚守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本质,追求对人完整性与内在性的充分展现与获致,从而实现技术赋能教育,让学习者真正享受到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学习 大数据技术 伦理隐忧 教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的生态基础:数字化技术支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南中 邱骏鹏 田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1,共11页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具体表现为教育的综合实力强、价值功能强、社会感知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蕴含教育本体建设的整体性推进、认知的系统性生成、价值的指向性回应和建设方法论的可持续取向等行动方向。教育强国与...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具体表现为教育的综合实力强、价值功能强、社会感知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蕴含教育本体建设的整体性推进、认知的系统性生成、价值的指向性回应和建设方法论的可持续取向等行动方向。教育强国与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在空间、时间和功能维度上深度耦合,即两者在生成空间上通过竞合关系拓展资源,在建构时间上相互依存、互利发展,在功能关系上相互形塑、支持对方功能实现。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态基础,学习型社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拓展学习者规模、形塑教育与社会互动的环境,服务教育强国的本体建设、认知建设、学习生态优化和可持续方法论的生成,塑造教育强国所需的现代化学习生态、高品质学习条件、“家—校—社”联动教育机制和大规模个性化教学。要实现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对教育强国的滋养,需要系统强化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数字化基础能力,完善数字技术功能内嵌的基础环境;夯实建设主体的联动关系,围绕数字化学习建构行动者网络;聚焦学习者数字化参与体验,形成“历时+共时”交织的高品质学习过程;针对数字化生态提高技术适配水平,释放数字化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学习型社会 数字化技术 教育生态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悟空的毫毛:正在重塑学习技术系统的多智能体 被引量:5
3
作者 顾小清 郝祥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9,共14页
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加速了教育的数智化跃迁进程,那些赋能教育的技术角色,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中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本文首先追溯了赋能教育的类智能体百年发展历程,剖析教学机器演变到智能学伴的数智化轨迹,及其扮演的多种虚拟角... 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加速了教育的数智化跃迁进程,那些赋能教育的技术角色,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中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本文首先追溯了赋能教育的类智能体百年发展历程,剖析教学机器演变到智能学伴的数智化轨迹,及其扮演的多种虚拟角色;基于此,重点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智能体新发展,探讨智能体在教育实践中从单一走向多元,以多重分身代理学习中的角色,为未来教育创造无限可能的新趋势;最后,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之下教育智能体从独立走向协同的模式转变,以及对学习系统的重塑,希望激发更多关于未来教育的前瞻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智能体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多智能体 学习技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理论架构、现实梗阻与突破路径
4
作者 钱小龙 庞雁嫣 黄蓓蓓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73-80,共8页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是顺应时代趋势、满足人民需求和促进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需要从三重向度来把握。一是理论架构,...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是顺应时代趋势、满足人民需求和促进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需要从三重向度来把握。一是理论架构,具体归纳为理念驱动作为逻辑起点、制度指引作为逻辑要点、技术支撑作为逻辑重点、场景创新作为逻辑难点。二是现实梗阻,包括理念认知与认可程度亟须进一步提升、政策法规与制度标准亟需进一步完善、技术应用与数据靶控亟须进一步加强,以及场景创新与场景应用亟需进一步拓展。三是突破路径,应树立提升数智技术重塑的参与主体观念、不断优化数智技术重塑的各项制度内容、构建数智技术重塑的数据共享与安全机制、持续拓展数智技术重塑的场景创新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终身学习 公共服务 技术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项目式学习:现实图景、逻辑理路与生态系统
5
作者 桑国元 王佳怡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9,共8页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教育数字化和学校育人方式变革。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展现出新的发展潜能。为探讨数字技术赋能项目式学习的新样态,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技术应用于...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教育数字化和学校育人方式变革。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展现出新的发展潜能。为探讨数字技术赋能项目式学习的新样态,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技术应用于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成效,指出其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丰富学生项目体验与发展学生高阶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揭示出技术功能与项目式学习目标的表层耦合、技术整合与项目式学习实施的生态断层以及教师在数字化项目式学习中的角色焦虑等现实困境。其次,从项目情境、项目脚手架、项目协作、项目评价四个方面厘清了从物理场域到虚实共生、从群体同步到精准适配、从线性层级到分布式网络、从主观判断到可视化分析的四重逻辑理路。最后,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建构了项目式学习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分别对应项目式学习的数字化理念、区域资源、数字化平台及实践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项目式学习 教学变革 技术整合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电量曲线和深度学习的非技术性损失检测与识别
6
作者 王云静 肖克宇 +3 位作者 曲正伟 韩晓明 董海艳 Popov Maxim Georgievitch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211,共10页
电网中的非技术性损失不仅对电力公司经济效益造成显著影响,同时也给系统的电能质量和运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不法用户牟取利益的技术手段也日益复杂,使得传统的非技术性损失检测方式逐渐陷入局限。文章研究了基于用电量曲线实施用电... 电网中的非技术性损失不仅对电力公司经济效益造成显著影响,同时也给系统的电能质量和运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不法用户牟取利益的技术手段也日益复杂,使得传统的非技术性损失检测方式逐渐陷入局限。文章研究了基于用电量曲线实施用电篡改行为的操作手段,总结了一系列用于生成虚假用电数据的篡改策略。基于用电量曲线提取获得电力用户的用电行为特征之后,采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将其与实施用电篡改行为的结果相关联。最后通过构建多层级的神经网络架构,利用深度学习解决用电特征序列的多分类问题。根据某区域实际用电数据进行的算例仿真显示,文章研究内容能够实现对非技术性损失的有效检测以及具体篡改策略的分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损失 深度学习 用电量曲线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分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与学习革命--艺术通识教育的未来之路
7
作者 安宁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69,共8页
探讨技术赋能在艺术通识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通过梳理“音乐导聆”课程从传统教学形式到慕课的演进过程,强调科学技术如何提高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分析近年来教学方式上的一系列变革,展示科技在提升教育的包容性和自主性方面的作... 探讨技术赋能在艺术通识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通过梳理“音乐导聆”课程从传统教学形式到慕课的演进过程,强调科学技术如何提高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分析近年来教学方式上的一系列变革,展示科技在提升教育的包容性和自主性方面的作用,讨论教材在数字化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教材和在线资源相结合,提升学习效率。展望技术赋能艺术通识教育的未来,强调教育数字化在推动教育公平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学习革命 艺术通识教育 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tent-BARTKPG:基于对比学习的中文专利关键技术词生成研究
8
作者 冉从敬 刘省身 +2 位作者 王浩伟 梁玉莲 王福新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760,共13页
传统的关键词抽取方法在专利关键技术词生成领域准确度不足,这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文本中的字面内容、生成关键技术词序列中的冗余信息以及与目标关键技术词的不一致性。为此,本文结合中文专利文本特有的语料特性,深入探索如何实现更精... 传统的关键词抽取方法在专利关键技术词生成领域准确度不足,这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文本中的字面内容、生成关键技术词序列中的冗余信息以及与目标关键技术词的不一致性。为此,本文结合中文专利文本特有的语料特性,深入探索如何实现更精准的关键技术词生成,提出一种两阶段的专利关键技术词抽取-生成和重排模型,并在两个阶段中引入对比学习训练策略,以进一步增强模型性能。最终,本文构建了一个中文专利关键技术词生成模型Patent-BARTKPG,实现了中文专利文本的关键技术词的精准生成。研究结果表明,Patent-BARTKPG模型在中文专利数据集上的关键技术词生成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关键技术词抽取和生成模型,初步实现了中文专利领域关键技术词的高质量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专利文本 专利关键技术词生成 生成模型 对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的困境解析及路径重构——基于境脉学习理论的视角
9
作者 王佳杰 黄健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8,共10页
产教融合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困境亟需破解。境脉学习理论对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研究具备天然的理论适配性,构建由物理境脉、文化境脉、社会境脉、认知境脉组成的境脉体系是提升产教融合培... 产教融合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困境亟需破解。境脉学习理论对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研究具备天然的理论适配性,构建由物理境脉、文化境脉、社会境脉、认知境脉组成的境脉体系是提升产教融合培养成效的核心支撑。当前,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学场景“代际鸿沟”、符号系统“意义悬浮”、协同网络“生态解耦”、知识转化“通道梗阻”困境。基于境脉学习理论,需要打造“产教实景共生”的数智化教学场景,构建“现代工匠精神”的浸润式形塑体系,建设“产业需求导向”的价值共创共同体,形成“问题链导向”的知识转化通道,方能有效破解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貌合神离”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技能型人才 产教融合 境脉学习理论 境脉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畜牧人才培养目标的外文阅读课程与国外养猪技术学习的融合策略
10
作者 张丽莉 《养猪》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聚焦于畜牧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外文阅读课程与国外养猪技术学习的融合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意识、资源及方式等方面的现状,指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认知不足、资源参差不齐及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随后,基于这些问题... 本文聚焦于畜牧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外文阅读课程与国外养猪技术学习的融合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意识、资源及方式等方面的现状,指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认知不足、资源参差不齐及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随后,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具体的融合策略,包括优化课程设置、明确融合主题、紧扣畜牧人才素养设定教学目标、深度挖掘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以及开发多元评价工具等。这些策略旨在通过外文阅读课程与养猪技术学习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实践能力,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人才培养 外文阅读课程 养猪技术学习 融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身体技术”到“技术身体”:现象学视域下元宇宙学习空间的建构转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田琳子 张亮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推动教育元宇宙从萌芽阶段进入发展阶段,促使教育者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建构更理性、更人性的元宇宙学习空间。在人类学视角下,身体技术是生活世界的身体技术化,身体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规训与利用;在现象学视...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推动教育元宇宙从萌芽阶段进入发展阶段,促使教育者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建构更理性、更人性的元宇宙学习空间。在人类学视角下,身体技术是生活世界的身体技术化,身体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规训与利用;在现象学视域下,技术身体是虚拟世界的技术具身化,身体与技术的关系是彼此拓展与共生。在教育元宇宙中,身体与技术的关系逐渐从传统相互规训的“身体技术”形态演变为协同共生的“技术身体”范式。在唐·伊德的“三个身体”(即物质身体、文化身体、技术身体)理论观照下,元宇宙学习空间在身体与技术的双向共生关系中呈现出以技术为中介的“身体—技术—空间”生成逻辑,进而划分出真实世界、镜像世界和理念世界“三重空间”。技术身体观照下元宇宙学习空间的建构应基于学习者肉身在场的物理感知域,促进多元感知的具身学习;重塑基于文化身体的社会文化域,加强共同体间的学习交互;生成基于技术身体的人机协同域,形成身体和技术的经验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技术 技术身体 元宇宙 技术现象学 学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制裁、双轮驱动与中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雨暄 岳立 潘均柏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6,共13页
本文以美国对中国展开的芯片制裁作为外部冲击,采用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导并结合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美国制裁对中国芯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探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差... 本文以美国对中国展开的芯片制裁作为外部冲击,采用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导并结合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美国制裁对中国芯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探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差异,依托使命驱动理论和愿景驱动理论,借助机器学习因果效应估计方法检验政府和企业双元视角下的驱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①美国制裁适得其反,引发中国芯片企业创新,该创新效应在国有、大规模和知识产权高保护区企业的作用更强;②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一个从基础研究阶段到技术突破阶段再到价值体现阶段的过程,美国制裁对三阶段的影响随阶段难度递增而依次减弱;③政府使命驱动和企业愿景驱动是抵御美国制裁并达成创新激励的重要作用渠道,分阶段来看,双轮驱动机制对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阶段的创新效应显著,跨越研发期的价值体现阶段则需要找寻其他机制发挥激励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美国技术制裁 双轮驱动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的技术化重塑与教育应对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姿铭 谭维智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引发了人们对学习变革的热议。通过介入学习者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的重塑使得知识转向一种后人类知识,引发了学习内容的意义重组,机器他者的出现拓展了学习活动的关系,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引发了人们对学习变革的热议。通过介入学习者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的重塑使得知识转向一种后人类知识,引发了学习内容的意义重组,机器他者的出现拓展了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者的身体技术由意义转化向意义赋予更迭。但技术对学习的重塑并不允诺学习善的达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的重塑存在着学习内容意义建构的失序与同质化、学习过程的无他者与个性化的同一性困境、学习者世界的符号化置换与“感”“知”失衡的潜在风险。对此,面对学习的技术化重塑,教育需要保卫规范性,在教育的训练中培养理性的自主;关注差异性,在教育中培养回应他者的能力;回归生命性,发展本源性的身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技术重塑学习 知识学习 人机关系 身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深度学习的数据存储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巩山 赵传磊 +2 位作者 蒋金虎 张为华 陈左宁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3-1064,共52页
随着数据总量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以深度学习和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成功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然而,随着GPU等加速器运算速度的提高,数据存储已经成为了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的主要瓶颈之一... 随着数据总量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以深度学习和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成功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然而,随着GPU等加速器运算速度的提高,数据存储已经成为了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的主要瓶颈之一,主要表现为:(1)数据集的规模快速增长,无法完全缓存在内存中;(2)若无额外处理,数据集主要由小文件组成。在每轮训练中,训练任务会随机读取训练集中的文件;(3)与GPU等加速器相比,存储设备的带宽增长缓慢,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变大;(4)模型参数和中间数据等模型状态非常大,经常超过GPU等加速器的存储容量,出现了内存墙的问题;(5)为了实现容错,训练任务通常会执行检查点操作,保存最新的模型状态,但这引入了较高的性能开销。因此,面向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的数据存储技术成为了热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相关背景,包括流程、模型以及分布式训练。其次,本文总结了深度学习的数据特点,包括数据集和模型的规模与类型,以及数据准备(包括数据加载和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计算(包括模型训练和模型推理)的数据访问模式。接着,本文分析了深度学习在数据加载、数据预处理以及模型计算阶段的数据存储需求,提出了面向深度学习的数据存储技术研究框架。然后,本文梳理了现有的相关工作,并根据针对的阶段不同将其分为3类:(1)面向数据加载的存储优化技术关注于如何加速数据加载阶段,包括数据集存储格式、数据集存储系统、数据集缓存系统以及数据加载器;(2)面向数据预处理的存储优化技术关注于如何加速数据预处理阶段,包括数据预处理流水线、分离式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缓存以及近存储数据预处理;(3)面向模型计算的存储优化技术关注于如何加速模型计算阶段,包括模型状态存储技术、模型训练容错技术、模型存储系统以及性能测试与分析工具。最后,本文讨论了现有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数据存储技术 数据加载优化 数据预处理优化 模型计算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赋能工程结构爆炸毁伤评估
15
作者 冯彬 陈力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3-688,共6页
现代战争条件下,优先摧毁重点设施及重要经济目标能够达到瘫痪控制体系、瓦解经济基础的作用,是先发制人、制敌先机的重要手段,建筑目标的高效毁伤及评估技术成为当前世界强国的关注重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类精确制导弹药凭借超高... 现代战争条件下,优先摧毁重点设施及重要经济目标能够达到瘫痪控制体系、瓦解经济基础的作用,是先发制人、制敌先机的重要手段,建筑目标的高效毁伤及评估技术成为当前世界强国的关注重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类精确制导弹药凭借超高速、远射程、高精度、大威力的优势,已成为打击建筑目标的首选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制导弹药 高效毁伤 工程结构 深度学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智慧学习的模型建构及实践应用
16
作者 刘慧薇 方海光 孔新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12-18,共7页
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未来的学习是以智慧为本位的复杂学习和深度学习。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驱动教与学变革的技术工具,为智慧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与可能。为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进程,在分析数字孪生技... 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未来的学习是以智慧为本位的复杂学习和深度学习。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驱动教与学变革的技术工具,为智慧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与可能。为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进程,在分析数字孪生技术的主要特征,基于认知数字孪生体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变化的基础上,构建出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学习模型,并对模型的核心要素与构建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解读,提出了智慧学习模型在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可能应用路径,为后续智慧学习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智慧学习 个性化定制学习 可执行知识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的老年智慧学习路径研究
17
作者 李佳棋 邵晓枫 刘文怡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9,共7页
老年智慧学习作为面向未来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了便捷、可持续的学习路径,对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在我国老年智慧学习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技术接受模型理论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是决定个体对新... 老年智慧学习作为面向未来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了便捷、可持续的学习路径,对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在我国老年智慧学习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技术接受模型理论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是决定个体对新技术接受程度的核心因素,这一观点能较好地指导老年智慧学习研究。在这一理论视角下,为加强老年智慧学习建设,应改造老年智慧学习平台,提升老年人对新技术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打造智慧学习空间,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搭建智慧学习支持体系,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 老年教育 老年智慧学习 老年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与企业ESG表现——基于专利文本与机器学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奕淇 雷婷 董昊娟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5,183,共16页
数字技术创新是驱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框架下,以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技术创新对ESG表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 数字技术创新是驱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框架下,以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技术创新对ESG表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能够通过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财务经营风险和缓解外部环境限制来提升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地区、非重污染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对提升ESG表现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对数字技术创新度进行划分,发现颠覆性和渐进性数字技术创新均能有效提升企业ESG表现,并且颠覆性数字技术创新在数字产品制造业中作用更大,而渐进性数字技术创新则在数字效率提升业中表现更为突出。研究结论提供了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企业ESG表现的微观经验证据,为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贯彻ESG理念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ESG表现 机器学习 文本分析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产品系统何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定性过程研究
19
作者 史轩亚 宋迪 杜义飞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8,共14页
复杂产品系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然而,在领先企业和市场客户的双重压力下,国内企业极易局限在复杂产品系统技术架构的非核心层次上,落入关键核心技术反复引进的陷阱。如何将组织学习重心从技... 复杂产品系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然而,在领先企业和市场客户的双重压力下,国内企业极易局限在复杂产品系统技术架构的非核心层次上,落入关键核心技术反复引进的陷阱。如何将组织学习重心从技术引进转移至自主开发,成为国内企业深入复杂产品系统技术架构、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的关键。本文通过考察东方汽轮机核电技术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深入探索国内企业突破复杂产品系统技术瓶颈的内生动能。研究发现,东汽在复杂产品系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的路径中,通过知识留存动态协调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互动模式,展现出了内生的组织学习“隔离”构型。本研究有效回应了后发企业在复杂产品系统追赶中如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这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更广意义的组织学习和技术追赶文献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产品系统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自主化 组织学习 定性过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技术”视角下学习者主体身份的解构与重构
20
作者 杨霞 何被周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43,共7页
“身体—技术”引发的学习者主体身份问题是当前数字化学习空间中的重要面向。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字技术带来的学习者身体面向的转变,具体包括其在实践场域、媒介表现以及感知方式等方面不同形式的数字化“表演”。其次,分析了“身体—技... “身体—技术”引发的学习者主体身份问题是当前数字化学习空间中的重要面向。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字技术带来的学习者身体面向的转变,具体包括其在实践场域、媒介表现以及感知方式等方面不同形式的数字化“表演”。其次,分析了“身体—技术”视角下学习者主体身份的解构,具体表现在主体精神意识的自主绵延、主体人身属性的无限消解以及主体理性思维的日渐式微等方面,使得关乎学习者主体的身份认同悄然发生位移。最后,面对学习者主体身份呈现出的“解构”困境,文章基于“身体—技术”视角,从多个维度重构学习者主体身份:一是以个体需要为中心,构筑主体精神意识的自我边界;二是以虚实共生为原则,重塑主体人身属性的伦理秩序;三是以积极控制为手段,形成主体理性思维的自我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技术 学习 主体身份 虚实共生 理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