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研究中的“学习”转向——对学习发生机制及教育行动实现机制的探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有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教育”往往成为涵括并指代“学习”的一个概念。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学”也往往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教”的结果。这样一种“教育”对“学习”的指代与僭越导致教育内涵的错位以及对学习之真正本质的忽略。作为... 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教育”往往成为涵括并指代“学习”的一个概念。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学”也往往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教”的结果。这样一种“教育”对“学习”的指代与僭越导致教育内涵的错位以及对学习之真正本质的忽略。作为人的社会性行动,教育与学习在行动意向及具体行动过程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教育指向对他人成长的促进,学习则指向个体对人类社会意识及生存世界的积极投入与参与。教育和学习总是与特定形态的知识相关联。在不同类型的文化知识领域,学习的发生机制不尽相同,基于摹仿的学习、基于对话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人文理解的学习代表着几种典型的学习发生方式。教育行动的实现不外是对学习的促进,针对不同的学习发生机制,教育行动的实现机制也必定有所不同,对此的明辨可导向更为明智的教育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转向 教育意向性 学习发生机制 教育行动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学习发生机制 被引量:69
2
作者 郭炯 郝建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38,共7页
人工智能正在从外置性技术辅助走向内融性技术渗透,促使学习者所使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形式发生变化,对学习条件、学习过程、知识获得、迁移与问题解决等带来影响,尤其对学习过程中信息输入、加工处理、信息输出和反馈四个基本... 人工智能正在从外置性技术辅助走向内融性技术渗透,促使学习者所使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形式发生变化,对学习条件、学习过程、知识获得、迁移与问题解决等带来影响,尤其对学习过程中信息输入、加工处理、信息输出和反馈四个基本环节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重新认识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学习发生机制。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学习环境设计从工具性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人工智能提供的逼真、丰富的学习环境,促使学习从知识学习走向知识应用场景的学习;人机协同智能结构的形成将分担原本全部由学习者大脑完成的认知活动,形成融合智能,改变信息加工过程;人工智能延展了效应器官与外部信息交流的可达性,支持多路径的信息输入,诱发多重学习表现,全方位、全过程采集学习者在体验、实践、交互中的过程数据,促进学习者自我认知发展,提供实时的个性化反馈与评估。人工智能应用于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知识获取、技能习得上,还需要聚焦问题解决、反思、批判性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避免学习者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而丧失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学习发生机制 学习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性学习视域下的农民非正式学习发生机制--基于要素定位法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颂歌 王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91,共10页
促进农民学习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农民学习以非正式学习为主,但学界对农民的群体性非正式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仍缺乏专门研究。拓展性学习作为一种分析群体如何共创进步性实践的学习理论,有助于揭示农民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机... 促进农民学习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农民学习以非正式学习为主,但学界对农民的群体性非正式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仍缺乏专门研究。拓展性学习作为一种分析群体如何共创进步性实践的学习理论,有助于揭示农民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机制。基于对T庄锣鼓队非正式学习个案的田野调查,借助拓展性学习理论的“三角模型”和“环状模型”,遵循“群体+成果定位→主体定位→其他要素定位→总述学习机制”的“要素定位法”分析思路发现:农民非正式学习的过程性递进可划分为由始动主体主导的个体发动层、卷入其他主体后的群体互助层、面向学习成果拓展的系统巩固层三个层次,学习活动的持续和进阶由来自个体的内生动力、来自群体的延续动力以及来自外部的再生动力驱动。因此,为促进农民的非正式学习,应当倡导学习的多元价值以催生内生动力,通过注重基层教育自治的网格组团学习模式维持延续动力,借助外部激励发挥学习的交换价值以强化再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学习 非正式学习 拓展性学习 要素定位法 学习发生机制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亚杰发生建构思想下的学习发生 被引量:9
4
作者 白倩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7,共7页
关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已有源于心理学范式的解释普遍跳过了对“知识何以可能”的哲学追问,所给出的答案虽各有特色,但也各有局限。追溯哲学认识论成就,发现皮亚杰发生建构思想中的“两个范畴说”刻画了认识主体内部每个当下知识发... 关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已有源于心理学范式的解释普遍跳过了对“知识何以可能”的哲学追问,所给出的答案虽各有特色,但也各有局限。追溯哲学认识论成就,发现皮亚杰发生建构思想中的“两个范畴说”刻画了认识主体内部每个当下知识发生的内在机制,可以作为思考学习发生问题的新起点。据此,文章揭示了皮亚杰发生建构论的哲学内涵及其知识观内核,并从真理观、学习发生的过程以及学习走向何方三个方面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给出了系统性解释。研究认为:皮亚杰发生建构思想下的学习是指发生在学习者内部的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构造与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以发生在学习者内部的问题解决来解释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所给出的是一种更加贴近原初真相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建构 学习发生 知识与思维 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学习发生,让学生发展
5
作者 张正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0,共2页
课堂教学设计的重心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欲望以及困惑,引导和帮助学生围绕所预设的目标任务开展学习,让学生的学科素养有所丰富和提升。故而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任务为驱动,以... 课堂教学设计的重心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欲望以及困惑,引导和帮助学生围绕所预设的目标任务开展学习,让学生的学科素养有所丰富和提升。故而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素养 以问题为导向 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的学习 任务为驱动 困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评《语文阅读教学指导:让阅读学习真正发生》
6
作者 吕松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强调教学活动、评价过程与学生发展三者的有机统一。在此背景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的关键一环,也不得不被重新审视,并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重新建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强调教学活动、评价过程与学生发展三者的有机统一。在此背景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的关键一环,也不得不被重新审视,并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重新建构。笔者在参与扬州市“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情境体验’的初中散文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23/J/009)时,读到了柏春庆老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一书,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重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该书2024年1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从评价视角出发,全面剖析了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评价观导向下的教学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项课题 情境体验 评价观 语文课堂 学习真正发生 教学实践研究 创意表达 语文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者深度学习何以发生:从行为序列到行动进向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璇律 田莉 张向众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3,共10页
随着新的全球学习格局的形成,社会变革带来了学习概念和学校组织的相应转变。21世纪学习范式转型与深度学习“发生问题”的研究吁求,从实践改革与理论发展两方面要求我们必须重审学习者深度学习。基于此,首先在对深度学习相关文献进行... 随着新的全球学习格局的形成,社会变革带来了学习概念和学校组织的相应转变。21世纪学习范式转型与深度学习“发生问题”的研究吁求,从实践改革与理论发展两方面要求我们必须重审学习者深度学习。基于此,首先在对深度学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学习者深度学习行为的课堂观察指标;其次,通过测试卷对“深度学习倾向的学习者”进行聚类识别,为选择性观察提供意义的聚焦对象;再次,基于课堂观察和滞后序列分析法,从实践层面对“课堂中深度学习如何发生”进行学习行为序列的提取与分析;最后,在分析上述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行动进向:关联知识与行动问题情境的深度学习触发源点、支持身份建构的对话-协作共同体的深度学习中心逻辑以及促进自我扩展的反馈素养的深度学习中介环节,以此在研究转化的意义上回应“学习者深度学习何以发生”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发生机制 深度学习发生行为序列 滞后序列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学习中枢模式发生器的仿人机器人适应性行走控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成菊 耿烷东 +1 位作者 张长柱 陈启军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70-2181,共12页
为了克服传统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关节空间控制方法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本文基于自学习中枢模式发生器模型,提出了一套在线调制和融合多传感器信息的仿人机器人环境自适应行走控制方法.算法难点在于如何在机器... 为了克服传统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关节空间控制方法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本文基于自学习中枢模式发生器模型,提出了一套在线调制和融合多传感器信息的仿人机器人环境自适应行走控制方法.算法难点在于如何在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将自学习CPG用于工作空间轨迹生成,并使CPG参数直接和步态模式相关联.本文提出了利用自学习CPG来学习和实时生成机器人质心轨迹和脚掌轨迹的方法,在线调节机器人步长、抬腿高度和步行速度等关键参数.参考生物反射行为,利用传感反馈信息激发CPG以产生具有环境适应性的工作空间轨迹,提升行走质量.控制系统的参数通过优化算法来进一步改善行走性能.相比于传统的CPG关节空间法,本文所采用的自学习CPG工作空间法不仅极大简化了CPG网络结构而且提高了仿人机器人行走的适应性.最后,通过仿人机器人坡面适应性行走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学习中枢模式发生 适应性行走 轨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足用好教材,让学习真正发生
9
作者 付小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0,共1页
优秀的教学设计,能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科学选择“教什么”;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内容,并从“单元提示”“思考探究”等内容中获得“怎样教”的灵感,化繁为简,从学生学的视角设计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李老师的设计充分... 优秀的教学设计,能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科学选择“教什么”;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内容,并从“单元提示”“思考探究”等内容中获得“怎样教”的灵感,化繁为简,从学生学的视角设计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李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考探究 化繁为简 人文主题 学习真正发生 挖掘文本 李老师 教学设计 用好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学习真正发生——读《怎样上出魅力家常课》
10
作者 李佳坤 姜扬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79-80,共2页
每一次课堂教学改革都承载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推动着无数语文教师反复思考与实践,但结果常常不能尽如人意,甚至可能滑向某种教学形式的极端。究其根源,一些课堂教学形式的提出不仅没有促使学习真正发生,反而成为教师加入教学改革的装... 每一次课堂教学改革都承载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推动着无数语文教师反复思考与实践,但结果常常不能尽如人意,甚至可能滑向某种教学形式的极端。究其根源,一些课堂教学形式的提出不仅没有促使学习真正发生,反而成为教师加入教学改革的装裱工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张玉新老师的《怎样上出魅力家常课》,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诸多语文教育者的好评,不到三个月便入选了教师喜爱的100本书90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真正发生 家常课 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教师 思考与实践 教育者 加入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赋能学习何以可能 被引量:43
11
作者 吴虑 杨磊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4,共7页
ChatGPT凭借类人的认知、生成和创造能力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思维革命,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认知框架正在建立。对学习而言,ChatGPT将通过高密度信息的即时输出,强调聚焦问题的自组织学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和理解生成来实现对学习... ChatGPT凭借类人的认知、生成和创造能力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思维革命,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认知框架正在建立。对学习而言,ChatGPT将通过高密度信息的即时输出,强调聚焦问题的自组织学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和理解生成来实现对学习起点、学习形态和学习路径的重塑。同时,该过程中潜在的逻辑张力也给学习带来了不确定性,集中体现为知识高效生产与学习者思维替代、深度学习生成与学术伦理越界、海量数据训练与特定意识形态偏向三重矛盾。为更好地规避风险,加速释放ChatGPT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红利,使ChatGPT真正赋能学习,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要将ChatGPT技术教育化,开发出具备“教育品性”的EduGPT并研制使用规范,以确保学习者与其理性健康互动;其次,要从为学习者搭建脚手架和促进知识迁移的角度优化应用设计,促使学习者由“利用ChatGPT学习”转向“在ChatGPT中学习”;最后,要从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有效发生的立场重设教育评价,从而驱动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技术赋能 学习发生 促进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学习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活动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Z期1-2,共2页
当前,很多教师被动参加培训,态度不积极。通过研究成人学习发生的条件,以期探索适合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模式。笔者基于行动学习理念设计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期望通过该种方式,丰富当前教师培训模式与培训方... 当前,很多教师被动参加培训,态度不积极。通过研究成人学习发生的条件,以期探索适合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模式。笔者基于行动学习理念设计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期望通过该种方式,丰富当前教师培训模式与培训方法,让教师乐于培训,并在培训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以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 学习发生 行动学习 教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境感知的学习者建模:内涵、特征模型与实践框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一岩 郑永和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4,共9页
基于情境感知的学习者建模是近年来智能教育领域关注的前沿话题,旨在以“情境感知”核心理念和“学习者建模”关键技术为依托,整合行为分析、认知诊断、知识追踪、情感计算、情境感知、学习者建模、教育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形成面向复... 基于情境感知的学习者建模是近年来智能教育领域关注的前沿话题,旨在以“情境感知”核心理念和“学习者建模”关键技术为依托,整合行为分析、认知诊断、知识追踪、情感计算、情境感知、学习者建模、教育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形成面向复杂教育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以探究外在教育情境要素对于学习者内在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而揭示深层次的学习发生机理。为此,基于对先前研究的系统分析,提出基于“人—机—物—环境—活动”的教育情境感知模型和基于“知识—认知—情感”的学习者模型,构建融合教育情境信息的学习者模型。基于情境感知的学习者模型的构建,需要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实现对教育情境的智能感知与融合计算,利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对学习者特征的深入挖掘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学习者特征与教育情境的智能匹配与动态调整,以此探究学习者深层次的学习兴趣、学习偏好、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特征。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需要从学习者和教育情境描述指标的构建、多模态数据感知与融合关键技术研发、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理论和技术研究、基于情境感知的学习者建模的技术伦理问题诠释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者建模 情境感知 多模态数据融合 学习发生机理 智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语言更深处漫溯
14
作者 严景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4-65,共2页
这篇设计与单元学习任务相衔接,以点带面,流程清晰,课堂活动集中;聚焦文本,以“言”解“文”,指向文言作品的深度学习,对大单元框架下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很有启示意义。在教学策略和技术层面,突出的优点有二。一是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学习... 这篇设计与单元学习任务相衔接,以点带面,流程清晰,课堂活动集中;聚焦文本,以“言”解“文”,指向文言作品的深度学习,对大单元框架下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很有启示意义。在教学策略和技术层面,突出的优点有二。一是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学习的意义,让文言学习真正发生。与现代文相比,文言语用规则的差异带来程度不等的阅读困难,制约着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现代文 以点带面 课堂活动 文言文教学 阅读困难 学习真正发生 语用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恩遇见 不负遇见
15
作者 谢霞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22,共2页
多么幸运,遇见“中语杯”,遇见一群有着教育情怀的语文人!2023年11月,我有幸观摩了“第七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聆听了教育专家的学术报告和评委们的精彩点评。为期三天的学习,让人倍感温暖而又充实。一群语文人在... 多么幸运,遇见“中语杯”,遇见一群有着教育情怀的语文人!2023年11月,我有幸观摩了“第七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聆听了教育专家的学术报告和评委们的精彩点评。为期三天的学习,让人倍感温暖而又充实。一群语文人在学习中碰撞,在思考中前行。真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巴尔蒙特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教育者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以及理解的程度决定着他们能走多远、看得有多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语 中青年教师 教育情怀 学习真正发生 巴尔蒙特 课堂教学大赛 教育理念 教育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