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lsar-18支架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中期疗效
1
作者 朱涛 张琳 +3 位作者 曾玺 张伟 张新千 李凤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Pulsar-18支架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应用Pulsar-18支架治疗的SIDSMA患...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Pulsar-18支架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应用Pulsar-18支架治疗的SIDSMA患者的数据。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影像学特征等基本信息,记录随访期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支架通畅率和血管重塑情况。结果:该研究纳入了45例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为45~72岁,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为48.89%(22/45)。手术成功率100%。45名病人共置入63枚支架,支架直径5~7 mm。围手术期无支架急性血栓等并发症。穿刺点血肿发生概率0%。支架置入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通畅率均为100%;血管完全重塑率分别为64.4%、82.2%、82.2%和86.7%。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因十二指肠溃疡出现血便,病因,经内镜止血后痊愈。其他患者在2年内无腹痛复发、无新发动脉瘤、无假腔增大。结论:Pulsar-18支架置入术是治疗SIDSMA的1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提供高血管完全重塑率,并在中期随访内有良好的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血管完全重塑率 血管部分重塑率 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介入术后应用仿生唾液腺诱导技术缓解继发口干症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1 位作者 尹媛媛 孙红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探讨仿生唾液腺诱导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介入术后缓解继发口干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ISMAD... 目的探讨仿生唾液腺诱导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介入术后缓解继发口干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ISMAD腔内治疗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1~48 h使用棉签蘸温水(25~35℃)湿润口唇,术后1~2 h内每15 min 1次,3~48 h内每30 min 1次。试验组40例患者术后1~48 h使用仿生唾液腺诱导技术提供15 mL/h的连续可控水流,持续保持口唇和口腔内湿润。观察两组术后1、12、24、48 h口干程度及口腔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术后1、12、24、48 h口渴发生率及口渴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口腔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ISMAD介入术后应用仿生唾液腺诱导湿润技术能显著降低口渴发生率,提高患者口腔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唾液腺诱导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介入术 口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介入专家委员会 李燕 +1 位作者 尹媛媛 葛静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4-1281,共8页
为规范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最佳临床护理实践,经介入血管领域医护专家讨论、修改、完善形成《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诊治方法、术前护理、危险因素干... 为规范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最佳临床护理实践,经介入血管领域医护专家讨论、修改、完善形成《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诊治方法、术前护理、危险因素干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策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临床护理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护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A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敖炜群 曾蒙苏 +3 位作者 吴东 孙静 刘军 丁景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IDSMA患者的MSCTA资料,应用多种重组方法对图像进行重建,并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4例SIDSMA患者均显示破口,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IDSMA患者的MSCTA资料,应用多种重组方法对图像进行重建,并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4例SIDSMA患者均显示破口,夹层破口距离肠系膜起始部距离0.4-4.3cm不等;17例显示内膜片,20例病变肠系膜上动脉(SMA)管径有不同程度增粗,其中2例伴SMA动脉瘤形成;4例患者清楚显示SMA分支受累,3例患者SMA远端分支闭塞,2例患者局部肠道可见缺血性改变。结论:MSCTA有助于SIDSMA的诊断,并能准确地对夹层进行评估,给临床提供有治疗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成 王哲 +1 位作者 李凤贺 赵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71-1376,共6页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腔内治疗和保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分析,为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腔内治疗和保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分析,为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Ⅰ型、Ⅱ型SISMAD患者30例,腔内治疗组12例,保守治疗组18例,以2组病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图像数据为基础,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组病例均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入院时夹层段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表现为低血流流速流量、高壁面压力、低壁面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最低WSS区域出现在假腔内。腔内治疗术后SMA内血流恢复稳定,壁面压力降低、WSS升高至稳定;而保守治疗中,随着假腔血栓化及血栓吸收,真腔重塑,SMA内血流逐渐恢复稳定,壁面压力逐渐降低、WSS逐渐升高至稳定。结论:Ⅰ型、Ⅱ型SISMAD保守治疗中血流动力学可逐渐恢复至稳定,因此认为保守治疗作为Ⅰ型、Ⅱ型SISMAD的首选治疗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保守治疗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40
6
作者 许永乐 熊江 +2 位作者 郭伟 刘小平 刘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治疗方法及方法选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诊治的10例SMA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按是否发生肠缺血坏死和(或)SMA破裂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探讨各型夹层的治疗方法及...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治疗方法及方法选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诊治的10例SMA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按是否发生肠缺血坏死和(或)SMA破裂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探讨各型夹层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9例患者属单纯型,保守治疗后腹痛好转,其中5例患者未予抗凝治疗。1例属复杂型,保守治疗腹痛不缓解,采用开放手术行血管重建,术后腹痛缓解。结论随着CTA和DSA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孤立性SMA夹层得以确诊。多数SMA夹层患者,尤其是单纯型,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甚至不需要抗凝治疗;复杂型患者,往往需要包括开放手术在内的血管重建术才能取得好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孤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A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7
作者 周丹 李澄 +3 位作者 杜先懋 颜虹 何玲 袁红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0-1041,10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使用8层螺旋CT所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位原始图像及各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征象。结果:M...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使用8层螺旋CT所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位原始图像及各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征象。结果:MSCTA动脉期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图像亦可清楚显示。结论:MSCTA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清楚显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孤立动脉夹层 MS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与评估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志明 关键 +1 位作者 严超贵 李子平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8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多种成像技术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9例SISMA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例经DSA证实,15例由临床随访证实,所有病例均行MSCT检查及薄层重建、VR、MPR和CTA等后处理。DSA术前完成MSCT平... 目的:探讨MSCT多种成像技术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9例SISMA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例经DSA证实,15例由临床随访证实,所有病例均行MSCT检查及薄层重建、VR、MPR和CTA等后处理。DSA术前完成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未行DSA者3~6个月内随访复查CT。按Yun分型进行MSCT诊断,探讨各型SISMAD的影像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9例SISMAD按Yun分型法进行MSCT诊断,Ⅰ型7例(真假腔均通畅,可见假腔的入口和出口);Ⅱ型12例(真腔通畅,假腔无血流),其中Ⅱa型4例(假腔无出口),Ⅱb型8例(假腔内血栓形成,伴真腔狭窄);Ⅲ型0例(夹层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MSCT的薄层、MPR、CTA及探针分析清晰地显示了SISMAD的内膜破裂及夹层内血栓情况;同时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11例,内脏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瘤样扩张3例。SISMAD临床上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不明原因的突发性腹痛为起病特点;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是SISMA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MSCT可准确诊断SISMAD并对其分型、发现内脏动脉或大动脉的相关病变,对其稳定性的评估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系膜上动脉 动脉夹层 孤立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腹腔动脉夹层2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凯 张圆 +2 位作者 罗岚 赵剑波 陈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3-404,共2页
临床资料病例1,61岁。以"腹痛10 h"主诉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控制欠佳,吸烟史30年,15支/d。查体:腹软,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 Pa)。血常规及血、尿淀粉酶、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 临床资料病例1,61岁。以"腹痛10 h"主诉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控制欠佳,吸烟史30年,15支/d。查体:腹软,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 Pa)。血常规及血、尿淀粉酶、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PT 14.6 s,PTR 1.17 s,抗双链DNA测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急症行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显示,腹腔动脉起始段乳头状突起,考虑腹腔动脉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 腹腔动脉夹层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晓昉 张会霞 +1 位作者 李俊 蒋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4-736,共3页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solated abdominal aorta dissection,IAAD)是一种少见但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的主动脉疾病。其在所有类型的主动脉夹层中仅占1%~4%^([1-2]),是指夹层病变部位仅累及膈肌水平以下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表现。1822年...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solated abdominal aorta dissection,IAAD)是一种少见但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的主动脉疾病。其在所有类型的主动脉夹层中仅占1%~4%^([1-2]),是指夹层病变部位仅累及膈肌水平以下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表现。1822年发现首例IAAD病例,但到目前其发病率、自然病程、治疗策略以及临床转归仍不十分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腹主动脉夹层 腔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