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典型CT“绳索征”为主要影像表现的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告
1
作者 罗瑞琦 张燕平 +2 位作者 严美茹 王思媛 刘向哲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588,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 d、抽搐15 h”于2020年12月30日入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于1 d前出现左上肢麻木、抬举无力,下肢可行走,15 h前出现四肢抽搐,持续3~5 min缓解,无头痛、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 d、抽搐15 h”于2020年12月30日入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于1 d前出现左上肢麻木、抬举无力,下肢可行走,15 h前出现四肢抽搐,持续3~5 min缓解,无头痛、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用降压药,无深静脉血栓及出血、凝血病史,无自身免疫病史。入院体格检查:卧位右侧血压为126/95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高级皮质功能粗测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面部针刺觉对称,双侧角膜反射正常引出,双侧咀嚼对称有力;双侧额纹、面纹对称,闭目及示齿有力;双耳粗测听力可,韦伯试验骨导听力居中,林纳试验双侧气导>骨导;双侧软腭上抬有力,双侧咽反射存在;双侧转颈、耸肩有力,伸舌居中,未见舌肌纤颤;四肢肌容积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索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 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发作的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2
作者 刘萍 刘梅丽 +1 位作者 陆卉 冀俊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2,共2页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而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ICVT)在临床上更为罕见。由于目前对ICVT的研究极少,故常被忽视。我们所介绍的患者,临床上以短暂性发作...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而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ICVT)在临床上更为罕见。由于目前对ICVT的研究极少,故常被忽视。我们所介绍的患者,临床上以短暂性发作症状为主要表现,国内外鲜见相关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短暂发作 皮质 孤立 脑卒中患者 脑血管病 主要表现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段建钢 宋宝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9-463,共5页
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严重,预后较差,现有治疗方案无法明显改善预后,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手段。炎症反应与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抗炎症治疗可能是颇具前景的治疗手段。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 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严重,预后较差,现有治疗方案无法明显改善预后,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手段。炎症反应与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抗炎症治疗可能是颇具前景的治疗手段。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新近研究提示,糖皮质激素短期冲击治疗联合抗凝治疗可能是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其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因此,梳理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成果、分析以炎症为靶点的抗炎症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临床潜力,可以为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可行的、有效且安全的抗炎症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 危重病 皮质激素类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4
作者 龚小沉 杨毅 +3 位作者 李肇坤 邹新宇 左家财 唐宇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报道1例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过程和转归。患者为39岁女性,以头痛、言语不清及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查体可见言语欠清晰,构音障碍,左侧肢体肌力下降等体征;在抗... 报道1例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过程和转归。患者为39岁女性,以头痛、言语不清及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查体可见言语欠清晰,构音障碍,左侧肢体肌力下降等体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行机械取栓、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去骨瓣减压、针对病因予以降细胞治疗;治疗后静脉窦完全再通,最终预后良好。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本病例的诊疗策略为临床类似病例的识别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R基因突变 原发血小板增多症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取栓 接触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龚洁芹 沈慧 李继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二聚体水平、头颅CT及头颅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CE-MRV)。结果 6例患者均为青年,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以急性起病的头痛为单一临床表现,头痛程度均为中重度,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部位以额颞部和枕部居多,性质多为胀痛或搏动性疼痛。6例患者中4例D-二聚体水平升高,2例正常。5例患者起病时头颅CT平扫可见横窦密度增高,入院后所有患者经头颅MRI+CEMRV检查证实为CVST,受累静脉窦多为横窦、乙状窦。经抗凝治疗后6例患者头痛均缓解,预后良好。结论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CVST患者极为少见,因此,对初发的进行性加重的孤立性头痛患者需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即使D-二聚体检测正常,仍需尽早行头颅MRI+CE-MRV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此类患者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头痛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6
作者 王金宝 谷亚钦 段建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患者男性,31岁,因反应迟钝、言语减少2天,意识不清1天,于2022年7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天散步后出现反应迟钝、言语减少,表现为自发性言语减少,可简单回答“是”、“否”,精神萎靡,伴眼部疼痛,当地医院急诊头部MRI提示“脑梗死”,予以... 患者男性,31岁,因反应迟钝、言语减少2天,意识不清1天,于2022年7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天散步后出现反应迟钝、言语减少,表现为自发性言语减少,可简单回答“是”、“否”,精神萎靡,伴眼部疼痛,当地医院急诊头部MRI提示“脑梗死”,予以对症治疗(具体方案不详);急诊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6 g/L(110~150 g/L),诊断为“贫血”,予以输血治疗(具体方案不详),病情仍逐渐加重;1天前出现意识丧失,急诊至我院就诊,头部CT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区斑片状低密度影,大脑大静脉、双侧大脑内静脉密度增高(图1),检查过程中出现双上肢抽搐,持续数秒钟后缓解。急诊以“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CVT);症状性癫痫”收入院,并予低分子量肝素0.80 ml/次(2次/d)皮下注射、甘露醇125 ml/次(3次/d)静脉滴注、苯巴比妥0.20 g/次(3次/d)和咪达唑仑10 mg/次(2次/d)肌肉注射等治疗。患者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4年余,未规律服药,发病前近1周频繁腹泻伴黏液(3~4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 结肠炎 溃疡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相关性孤立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祝杰(综述) 龙波 刘海霞(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癌症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在VTE中占比多、危害大,可分为近端DVT形成(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癌症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在VTE中占比多、危害大,可分为近端DVT形成(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PDVT)及孤立性下肢远端DVT形成(isolated distal deep vein thrombosis,IDDVT)。PDVT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已有较多研究,然而对约占下肢DVT 50%的IDDVT却鲜有研究,临床工作中对癌症相关性IDDVT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也欠规范,因此本文对癌症相关性孤立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下肢远端深静脉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肿瘤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结合抗Ⅹa因子活性监测诊治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一例
8
作者 谷亚钦 马红蕊 +2 位作者 胡舒缘 吉训明 段建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5-408,共4页
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ICoVT)的诊断一直充满挑战,根据患者体质量给予低分子肝素的常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全部患者获得满意疗效。该文报道1例经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诊断为重症ICoVT,并通过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调整抗凝药物剂量进行治疗的患者... 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ICoVT)的诊断一直充满挑战,根据患者体质量给予低分子肝素的常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全部患者获得满意疗效。该文报道1例经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诊断为重症ICoVT,并通过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调整抗凝药物剂量进行治疗的患者,以期为ICoVT的诊断及精准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静脉血栓形成 孤立皮质静脉血栓 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 抗Ⅹa因子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硬膜下血肿的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宣 张敏敏 +5 位作者 陈蕾 张萍 姜一 袁绘 邓本强 吴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265,共3页
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很少见,因皮质静脉解剖变异大、临床症状不典型和缺少影像学金标准,故常被延误诊断或漏诊,而伴硬膜下血肿的脑静脉血栓形成更为罕见。由于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尤为复杂。作者总结1例合... 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很少见,因皮质静脉解剖变异大、临床症状不典型和缺少影像学金标准,故常被延误诊断或漏诊,而伴硬膜下血肿的脑静脉血栓形成更为罕见。由于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尤为复杂。作者总结1例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产褥期患者病例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为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形成 血肿 硬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0
10
作者 高丽琴 庄利梅 +6 位作者 曹玲玲 朱蕾 周婷 周喆 赵娟 苏涛丽 李巧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23-25,共3页
目的将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其预防效果。方法将6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照组在术后开始使用间歇性... 目的将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其预防效果。方法将6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照组在术后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的D-二聚体浓度,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间歇充气加压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超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孟华 姜玉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919-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腿肌肉内深静脉 (比目鱼肌静脉、腓肠肌静脉 )、胫后静脉、腓静脉、胫前静脉 ,以及静脉以上近端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 检出的 13... 目的 探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腿肌肉内深静脉 (比目鱼肌静脉、腓肠肌静脉 )、胫后静脉、腓静脉、胫前静脉 ,以及静脉以上近端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 检出的 13例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中 ,77%为小腿肌肉内深静脉受累 ,少数为腓静脉及胫后静脉受累 ,未发现胫前静脉单独受累者 ;比目鱼肌内的单支静脉血栓为最常见的类型 ,且半数合并近端深浅静脉返流。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地检出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病变 ,小腿深静脉特别是肌肉内深静脉应包括在下肢深静脉检查常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 比目鱼肌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诊断标准 声像图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联合间歇性充气泵预防高龄直肠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武振峰 张冉 刘庆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224-4226,共3页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间歇性充气泵预防高龄直肠癌患者(≥70岁)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70岁)直肠癌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给...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间歇性充气泵预防高龄直肠癌患者(≥70岁)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70岁)直肠癌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与间歇性充气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各项凝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阳性症状和肺栓塞。试验组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1%与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1,P=0.026)。试验组术后第8天峰速度、平均速度、单位时间血流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试验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间歇性充气泵预防高龄直肠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红花黄色素 间歇充气泵 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早发性痫性发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斌 朱明振 +1 位作者 刘远洪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早发性痫性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2周内有无痫性发作分为早发性痫性发作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急性期临床表现、影像...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早发性痫性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2周内有无痫性发作分为早发性痫性发作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急性期临床表现、影像学、脑电图等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CVST早发性痫性发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纳入CVST患者64例,其中早发性痫性发作组19例(29.7%),对照组45例(70.3%)。单因素分析显示早发性痫性发作组妊娠期或产褥期(52.6%vs 20.5%,P=0.01)、意识障碍(31.6%vs8.89%,P=0.02)、多脑叶病变(52.6%vs 24.4%,P=0.03)、静脉性脑梗死合并出血(52.6%vs11.1%,P=0.01)、脑电图异常(73.7%vs 46.6%,P=0.01)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脑叶病变[比值比(odds ratio,OR)12.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12~78.41)]、静脉性脑梗死合并出血(OR 12.92,95%CI 1.68~99.25)、脑电图异常(OR 2.19,95%CI 1.07~4.49)是CVST早发性痫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脑叶病变、静脉性脑梗死合并出血、脑电图异常是CVST早发性痫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癫痫 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口服利伐沙班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洁 李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调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口服利伐沙班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44例出院后仍需长期口服利伐沙班治疗的LEDVT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orisky... 目的调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口服利伐沙班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44例出院后仍需长期口服利伐沙班治疗的LEDVT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服药信念问卷(BM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多维疲乏量表(MFI)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LEDVT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位评分为7(4.13,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服药信念(P=0.014)、抑郁(P=0.042)、疲劳(P=0.008)、伴发慢性病种类(P=0.001)及服药种类数(P=0.001)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LEDVT患者口服利伐沙班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疲劳、抑郁程度等,以提高服药信念及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利伐沙班 服药依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勇安 石巍巍 杨丕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皮质浅静脉血栓的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点。方法收集大脑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例,均行常规头部CT和MRI检查;7例同时行脑MR静脉造影;6例行静脉期脑DSA。2例行经导管静脉窦溶栓术;2例行探查及血肿清除术。... 目的探讨大脑皮质浅静脉血栓的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点。方法收集大脑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例,均行常规头部CT和MRI检查;7例同时行脑MR静脉造影;6例行静脉期脑DSA。2例行经导管静脉窦溶栓术;2例行探查及血肿清除术。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表现对照,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结果9例均为大脑上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单侧6例,双侧3例;2例为单纯大脑上静脉血栓形成,7例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其中2例合并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8例并发皮质脑实质病变,其中3例为静脉脑梗死,5例为出血性静脉脑梗死。2例CT见高密度束带征,5例MRI静脉内血栓呈高亮信号。7例MR静脉造影可见病变区域皮质引流静脉稀少或缺如,以及向深静脉或其他皮质浅静脉的侧支引流。6例DSA均见病变区域皮质浅静脉充盈延迟,引流静脉稀少、缺如,以及向深静脉或经皮质浅静脉侧支的引流,2例可见病变浅静脉引流入上矢状窦前“截断”征象。结论CT、MRI及DSA是诊断大脑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其典型改变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静脉血栓形成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TGF-β1在小鼠深静脉血栓中的时序性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娟娟 黄俊杰 +5 位作者 张煜 卓嘉英 陈刚 杨舒涵 赵蕴琦 范琰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10 d、14 d、21 d过量麻醉处死小鼠,在结扎点的下方提取形成血栓的下腔静脉段。对照组小鼠不进行结扎,提取与实验组相同部位的正常下腔静脉段作为对照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qPCR检测IL-10和TGF-β1在血栓形成期间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0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TGF-β1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蛋白质印迹法以及real-time qPCR检测结果显示,各实验组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7 d和10 d达到峰值,术后7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72±0.15)倍,术后10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15±0.28)倍。TGF-β1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10 d和14 d达到峰值,术后10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58±0.14)倍,术后14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34±0.19)倍。结论深静脉血栓演变期间IL-10和TGF-β1呈现时序性表达变化,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可以为血栓形成时间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静脉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时序表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警性护理干预 被引量:28
17
作者 赵雪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警性护理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静脉血栓形成 预警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细菌性脑膜炎为病因的合并脑小血管病影像表现的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晶 张广 +3 位作者 孙宏巍 翟蕴 孙艳艳 汤颖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1岁,2020年11月11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5 d(2020-11-06)早晨起床后出现头痛,呈持续性全脑胀痛,以枕部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前无眼前闪光、亮点等先兆症状;发病过...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1岁,2020年11月11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5 d(2020-11-06)早晨起床后出现头痛,呈持续性全脑胀痛,以枕部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前无眼前闪光、亮点等先兆症状;发病过程中不伴有发热、颈项强直、肢体无力、肢体抽搐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脑膜炎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小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引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广文 张振芳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495-496,共2页
患者,女,50岁.因"头痛、双眼模糊10个月"于2011年3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前10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双眼礼物模糊呈当地医院就诊.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栓塞 治疗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廖化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早期活动等。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58例中,1... 目的:探讨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早期活动等。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58例中,1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5.9%。讨论: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