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丽婷 高加勒 +1 位作者 原林皓 吴永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5-949,共5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探究相应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房颤患者159例,依... 目的分析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探究相应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房颤患者159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分为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探究二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进一步将孤立性房颤患者依据左心房内径男性是否大于4. 0 cm,女性是否大于3. 8 cm,分为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相比,脑卒中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年龄、性别、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出现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 781,95%CI:0. 832~17. 179,P=0. 085)。孤立性房颤患者中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患者相比,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升主动脉内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 176,95%CI:1. 007~1. 372,P=0. 040)。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相比,左心房内径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矫正后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立性房颤男性发病率较高,患者年龄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左心房内径增大与脑卒中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房颤 孤立性房颤 二维超声心动图 左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微创迷宫术治疗孤立性房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建乐 姜云 +3 位作者 倪布清 堵俊杰 顾嘉玺 邵永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8-690,695,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房颤行全胸腔镜微创迷宫术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6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胸腔镜微创迷宫术的118例孤立性房颤患者,根据在院期间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孤立性房颤行全胸腔镜微创迷宫术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6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胸腔镜微创迷宫术的118例孤立性房颤患者,根据在院期间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转律组和复发组,采集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并进行分类,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8例患者早期复发率4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房颤类型为持续性房颤、术前应用地高辛、有脑栓塞病史以及心脏彩超中左房内径≥40 mm是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有脑栓塞病史及左房内径≥40 mm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胸腔镜微创迷宫术是治疗孤立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术前有脑栓塞病史、左房内径≥40mm的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率高,结果可指导我们术前筛选更为适合行全胸腔镜微创迷宫术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并可推测孤立性房颤的发生机制不同于合并原发性心脏病的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微创迷宫术 孤立性房颤 早期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房颤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汪明琅 董政 +6 位作者 王罗卿 葛鲁敏 姚力 胡文静 徐海涛 孙黎明 王怡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研究孤立性房颤(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变化,探讨其内皮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在2014年12月—2017年1月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LAF病例为LAF组,选择同期体... 目的:研究孤立性房颤(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变化,探讨其内皮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在2014年12月—2017年1月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LAF病例为LAF组,选择同期体检的窦性心律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ADMA水平。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F组静息心率、体重指数、左房内径、ADM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心率、吸烟、胆固醇值是预测ADM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对于LAF组病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持续时间、吸烟、胆固醇值是预测ADM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LAF同样可以引起全身血管内皮损害;房颤持续时间、吸烟、胆固醇值是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程度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房颤 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 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孤立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合并肺部肿瘤切除6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嘉玺 刘鸿 +4 位作者 张伟 倪布清 顾卫东 邵永丰 孙浩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总结孤立性房颤外科微创消融术同期行肺部占位切除术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微创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同期行肺部占位切除术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加以总结分析。其中双侧肺... 目的:总结孤立性房颤外科微创消融术同期行肺部占位切除术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微创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同期行肺部占位切除术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加以总结分析。其中双侧肺占位者2例,单侧肺占位者4例。结果: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二次开胸、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单纯行肺组织楔形切除术者3例,肺叶切除术者1例,肺癌根治术者2例。病理结果分别为:慢性肉芽肿4例,浸润性腺癌2例。出院前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5例,房扑心律1例。结论: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和手术路径,腔镜下同期处理孤立性房颤及肺部占位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疾病痛苦也能减少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此手术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房颤消融术 肺部肿瘤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