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30
1
作者 孟华 姜玉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919-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腿肌肉内深静脉 (比目鱼肌静脉、腓肠肌静脉 )、胫后静脉、腓静脉、胫前静脉 ,以及静脉以上近端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 检出的 13... 目的 探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腿肌肉内深静脉 (比目鱼肌静脉、腓肠肌静脉 )、胫后静脉、腓静脉、胫前静脉 ,以及静脉以上近端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 检出的 13例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中 ,77%为小腿肌肉内深静脉受累 ,少数为腓静脉及胫后静脉受累 ,未发现胫前静脉单独受累者 ;比目鱼肌内的单支静脉血栓为最常见的类型 ,且半数合并近端深浅静脉返流。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地检出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病变 ,小腿深静脉特别是肌肉内深静脉应包括在下肢深静脉检查常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 比目鱼肌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诊断标准 声像图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TGF-β1在小鼠深静脉血栓中的时序性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娟娟 黄俊杰 +5 位作者 张煜 卓嘉英 陈刚 杨舒涵 赵蕴琦 范琰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10 d、14 d、21 d过量麻醉处死小鼠,在结扎点的下方提取形成血栓的下腔静脉段。对照组小鼠不进行结扎,提取与实验组相同部位的正常下腔静脉段作为对照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qPCR检测IL-10和TGF-β1在血栓形成期间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0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TGF-β1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蛋白质印迹法以及real-time qPCR检测结果显示,各实验组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7 d和10 d达到峰值,术后7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72±0.15)倍,术后10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15±0.28)倍。TGF-β1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10 d和14 d达到峰值,术后10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58±0.14)倍,术后14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34±0.19)倍。结论深静脉血栓演变期间IL-10和TGF-β1呈现时序性表达变化,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可以为血栓形成时间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静脉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时序表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的抗凝疗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玉林 单位 杨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深静脉血栓患者87例,根据抗凝时长不同分为3组,回顾性分析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结果显示,3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抗凝不足3个月者与抗凝满...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深静脉血栓患者87例,根据抗凝时长不同分为3组,回顾性分析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结果显示,3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抗凝不足3个月者与抗凝满3个月者疗效相似,提示部分无法坚持3个月持续抗凝的或医从性较差的患者,可至少保证2个月的持续抗凝,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孤立远端静脉血栓 抗凝疗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相关性孤立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祝杰(综述) 龙波 刘海霞(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癌症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在VTE中占比多、危害大,可分为近端DVT形成(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癌症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在VTE中占比多、危害大,可分为近端DVT形成(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PDVT)及孤立性下肢远端DVT形成(isolated distal deep vein thrombosis,IDDVT)。PDVT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已有较多研究,然而对约占下肢DVT 50%的IDDVT却鲜有研究,临床工作中对癌症相关性IDDVT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也欠规范,因此本文对癌症相关性孤立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下肢远端静脉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肿瘤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基本预防依从性护理专案管理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铮 井坤娟 +8 位作者 马晨霞 甄莉莉 尚琳 陆芳 崔敬 王琪 甄玉婷 刘倩 曹永靖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282-4285,共4页
目的:构建提高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基本预防依从性护理专案,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4月—7月(专案改善前)手术的166例病人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选择2020年1月—2020年7月(专案改善后)... 目的:构建提高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基本预防依从性护理专案,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4月—7月(专案改善前)手术的166例病人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选择2020年1月—2020年7月(专案改善后)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应用构建的DVT护理专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DVT基本预防执行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活动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人DVT护理专案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手术病人预防DVT的依从性,为提高手术病人DVT基本预防依从性提供了可靠的健康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基本预防 护理专案 依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 被引量:28
6
作者 陈丽艳 宋文珺 +2 位作者 辛兰 房庆娥 焦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 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 ,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 对 119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 ,改进术后护...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 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 ,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 对 119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 ,改进术后护理 ,仅3例并发DVT ,发生率 3 .95 %。结论 认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 ,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术后 后下 预防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深筋膜下内镜交通支离断术与传统手术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勇 赵渝 +3 位作者 时德 代远斌 乔正荣 向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33-835,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腿深筋膜下内镜交通支离断术对溃疡治疗的优点。方法  9名溃疡患者的 1 1条肢体接受小腿深筋膜下内镜交通支离断术 ,1 4名溃疡患者的 1 4条肢体接受传统Linton手术 ,比较两者交通支结扎数目、切口感染率、切口延迟愈合率... 目的 探讨小腿深筋膜下内镜交通支离断术对溃疡治疗的优点。方法  9名溃疡患者的 1 1条肢体接受小腿深筋膜下内镜交通支离断术 ,1 4名溃疡患者的 1 4条肢体接受传统Linton手术 ,比较两者交通支结扎数目、切口感染率、切口延迟愈合率、溃疡愈合率及住院日。结果 ①内镜治疗组平均结扎交通支数 (3 63± 1 0 3)支与Linton治疗组 (2 4± 1 1 2 )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②内镜治疗组切口感染率 (2 2 2 2 % )和切口延迟愈合率 (1 1 1 1 % )均比Linton治疗组的切口感染率 (42 86 % )和切口延迟愈合率 (35 71 % )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③内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 (88 89% )与Linton治疗组溃疡愈合率 (85 71 %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前者平均愈合时间 (2 2 2 5± 7 2 9)d比后者 (35 33± 5 1 9)d明显缩短 (P <0 0 1 )。④内镜治疗组平均住院日 (1 5 78± 3 83)d比Linton治疗组的 (2 7 36± 9 74)d明显缩短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结论 小腿深筋膜下内镜交通支离断术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 ,交通支结扎彻底 ,切口感染率、切口延迟愈合率和溃疡复发率降低 ,住院时间缩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下内镜 交通支离断术 传统手术 下肢静脉溃疡 小腿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建梅 曾春娥 +5 位作者 陈春梅 熊晨悦 罗丽婷 张学学 张达颖 王志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6-678,684,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胶原酶溶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为对照组(一般护理组),于胶原酶溶...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胶原酶溶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为对照组(一般护理组),于胶原酶溶解术后给予常规护理;B组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干预组),于胶原酶溶解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加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A、B两组病人DVT发生率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B组病人DVT发生率和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A组,且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胶原酶溶解术后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解术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蔡秋妮 钟玲娟 +1 位作者 陈丽芬 郭娇娇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3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心理、饮食、运动、药物4方面给予综...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3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心理、饮食、运动、药物4方面给予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肺栓塞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饮食、心理、运动、药物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血栓 肺栓塞 依从 饮食 运动 药物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洁芹 沈慧 李继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二聚体水平、头颅CT及头颅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CE-MRV)。结果 6例患者均为青年,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以急性起病的头痛为单一临床表现,头痛程度均为中重度,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部位以额颞部和枕部居多,性质多为胀痛或搏动性疼痛。6例患者中4例D-二聚体水平升高,2例正常。5例患者起病时头颅CT平扫可见横窦密度增高,入院后所有患者经头颅MRI+CEMRV检查证实为CVST,受累静脉窦多为横窦、乙状窦。经抗凝治疗后6例患者头痛均缓解,预后良好。结论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CVST患者极为少见,因此,对初发的进行性加重的孤立性头痛患者需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即使D-二聚体检测正常,仍需尽早行头颅MRI+CE-MRV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此类患者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头痛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口服利伐沙班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于洁 李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调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口服利伐沙班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44例出院后仍需长期口服利伐沙班治疗的LEDVT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orisky... 目的调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口服利伐沙班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44例出院后仍需长期口服利伐沙班治疗的LEDVT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服药信念问卷(BM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多维疲乏量表(MFI)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LEDVT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位评分为7(4.13,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服药信念(P=0.014)、抑郁(P=0.042)、疲劳(P=0.008)、伴发慢性病种类(P=0.001)及服药种类数(P=0.001)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LEDVT患者口服利伐沙班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疲劳、抑郁程度等,以提高服药信念及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利伐沙班 服药依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肿瘤病人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原红 赵秋月 +3 位作者 金志红 周立军 张璟 杨焦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2期347-349,共3页
肺动脉栓塞(APE)是胸外科术后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0%,70%~95%的肺栓塞来源于深静脉血栓(DVT)[1]。据国外资料统计,90%的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引起。LDVT的形成是导致APE的主要原因。行开胸术的胸部肿瘤... 肺动脉栓塞(APE)是胸外科术后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0%,70%~95%的肺栓塞来源于深静脉血栓(DVT)[1]。据国外资料统计,90%的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引起。LDVT的形成是导致APE的主要原因。行开胸术的胸部肿瘤病人为血栓发生的中、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开胸术后 肿瘤病人 预防护理 胸部 胸外科术后 肺动脉栓塞 资料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警性护理干预 被引量:28
13
作者 赵雪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警性护理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静脉血栓形成 预警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细菌性脑膜炎为病因的合并脑小血管病影像表现的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晶 张广 +3 位作者 孙宏巍 翟蕴 孙艳艳 汤颖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1岁,2020年11月11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5 d(2020-11-06)早晨起床后出现头痛,呈持续性全脑胀痛,以枕部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前无眼前闪光、亮点等先兆症状;发病过...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1岁,2020年11月11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5 d(2020-11-06)早晨起床后出现头痛,呈持续性全脑胀痛,以枕部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前无眼前闪光、亮点等先兆症状;发病过程中不伴有发热、颈项强直、肢体无力、肢体抽搐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脑膜炎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脑小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廖化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早期活动等。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58例中,1... 目的:探讨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早期活动等。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58例中,1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5.9%。讨论: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孤立深静脉血栓的诊疗进展
16
作者 焦保庭 檀晓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40-941,共2页
远端孤立深静脉血栓(IDDVT)是一种特殊的深静脉血栓(DVT),鉴于其发病并非像DVT那么普遍,因此,其诊治一直以来未得到重视,且在诊疗策略上未达成共识。本综述通过对既往研究的复习,从IDDVT的概念、诊断、临床研究、治疗等方面对... 远端孤立深静脉血栓(IDDVT)是一种特殊的深静脉血栓(DVT),鉴于其发病并非像DVT那么普遍,因此,其诊治一直以来未得到重视,且在诊疗策略上未达成共识。本综述通过对既往研究的复习,从IDDVT的概念、诊断、临床研究、治疗等方面对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孤立静脉血栓 诊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伴发症状性及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6
17
作者 刘亚枫 李建军 +3 位作者 杨军 顾海伦 王维 刘宝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时间、症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年随访资料,依据有无DVT分为非DVT组(183例)和DVT组(48例)。比较2组患者...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时间、症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年随访资料,依据有无DVT分为非DVT组(183例)和DVT组(48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心脏病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假体类型、置换类型、术后疼痛及术后3个月是否口服抗血小板药。对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状性DVT主要发生于术后1月内,无症状性DVT发病高峰在术后3~6个月,且后者发生率高于前者。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史(P <0.05)、手术时间(P <0.01)、术后疼痛(P <0.05)、术后3个月是否口服抗血小板药(P <0.05)是DVT形成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术后3个月口服抗血小板药(OR=0.32,95%CI:0.17~0.86,P <0.01)是DVT形成的保护性因素,术后疼痛(OR=1.89,95%CI:1.84~2.37,P <0.01)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论 规范抗凝剂护理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仍可并发DVT,且多为无症状性DVT,口服抗血小板药是DVT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术后疼痛是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症状下肢静脉血栓 无症状下肢静脉血栓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腹主动脉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涛 杨盛家 +2 位作者 俞恒锡 齐一侠 齐立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0-822,共3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2岁,主因"发热、寒战伴腹胀10 d"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寒战,最高体温40.5℃,并伴有轻度腹胀。余无其他阳性症状。当地医院给予抗炎、解热等对症处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行腹部CT检查发现假性腹主动脉...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2岁,主因"发热、寒战伴腹胀10 d"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寒战,最高体温40.5℃,并伴有轻度腹胀。余无其他阳性症状。当地医院给予抗炎、解热等对症处理,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行腹部CT检查发现假性腹主动脉瘤,遂转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一步治疗。追问病史:近1个月体质量下降10 kg,既往体健。查体:脐右侧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大小约3 cm×4 cm,无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静脉血栓形成 突发高热 搏动包块 对症处理 左髂总静脉 腔内修复术 髂外静脉血栓 支架术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敏 柏亚妹 刘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等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等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电刺激。连续10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及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穴位电刺激 间歇充气加压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34
20
作者 吴远美 刘英 余喜亚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 评价对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患者进行恰当的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近期医学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 ,临床发现住院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特别是具有... 目的 评价对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患者进行恰当的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近期医学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 ,临床发现住院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特别是具有各种高危因素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给患者带来痛苦 ,严重者可发生肺栓塞 ,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 ,低剂量肝素和小分子量肝素的应用安全、有效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应加强护理 ,做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治疗 护理 高危因素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