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溶栓治疗下肢骨折合并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廖世强 史书茗 +4 位作者 张强 李传勇 郑光锋 潘知常 戎建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评估系统溶栓(ST)与标准抗凝(SA)治疗下肢骨折合并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合并D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小腿血栓负荷评分≥3分时,由健侧股... 目的评估系统溶栓(ST)与标准抗凝(SA)治疗下肢骨折合并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合并D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小腿血栓负荷评分≥3分时,由健侧股静脉成功置入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IVCF)后,再行骨科手术。术后进一步抗凝或溶栓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ST组(尿激酶系统溶栓+标准抗凝治疗)和SA组(标准抗凝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小腿血栓负荷评分、血栓溶解率、IVCF放置时间、取出率、拦截血栓情况、血红蛋白、血小板、D-二聚体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SA组和ST组小腿血栓负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且治疗后ST组评分显著低于SA组(P=0.002)。ST组血栓溶解率显著高于SA组(P<0.001)。两组IVCF放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取出率均为100%,ST组拦截血栓情况显著少于SA组(P=0.002)。两组血红蛋白(P=0.238)、血小板(P=0.914)、D-二聚体(P=0.756)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均显著升高(P均<0.001)、D-二聚体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结论SA与ST治疗下肢骨折合并DDVT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与SA相比,ST有助于提高小腿血栓溶解率,降低IVCF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骨折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相关性孤立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祝杰(综述) 龙波 刘海霞(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癌症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在VTE中占比多、危害大,可分为近端DVT形成(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癌症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在VTE中占比多、危害大,可分为近端DVT形成(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PDVT)及孤立性下肢远端DVT形成(isolated distal deep vein thrombosis,IDDVT)。PDVT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已有较多研究,然而对约占下肢DVT 50%的IDDVT却鲜有研究,临床工作中对癌症相关性IDDVT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也欠规范,因此本文对癌症相关性孤立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下肢远端深静脉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肿瘤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不同部位深静脉血栓抗凝疗程的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马景滔 黄劼 +2 位作者 张烨 陈萌 张智颖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721-3728,共8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已有广泛研究,但疾病的个性化最优管理甚少。本文从下肢不同部位系统探讨了该疾病的血栓抗凝时间,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目前小腿肌间静脉、小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已有广泛研究,但疾病的个性化最优管理甚少。本文从下肢不同部位系统探讨了该疾病的血栓抗凝时间,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目前小腿肌间静脉、小腿轴静脉、股腘静脉以及髂股静脉等不同部位抗凝疗程的循证建议。本文认为在下肢不同部位的深静脉血管中,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DVT)发生率高,而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PDVT)并发肺栓塞(PE)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概率更大。DDVT抗凝推荐采用短期抗凝(2~6周),延长抗凝疗程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相反还会增加出血风险;PDVT及混合型LEDVT应采用中长期抗凝(≥3个月),特别是未达到介入治疗指征的股腘深静脉血栓形成(FDVT)。无限期的抗凝治疗仅是延迟血栓栓塞的复发,并没有真正降低血栓复发风险。本文可为深入了解LEDVT和优化其抗凝疗程,以及为LEDVT的个性化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疗程 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的抗凝疗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玉林 单位 杨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深静脉血栓患者87例,根据抗凝时长不同分为3组,回顾性分析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结果显示,3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抗凝不足3个月者与抗凝满...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深静脉血栓患者87例,根据抗凝时长不同分为3组,回顾性分析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结果显示,3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抗凝不足3个月者与抗凝满3个月者疗效相似,提示部分无法坚持3个月持续抗凝的或医从性较差的患者,可至少保证2个月的持续抗凝,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孤立静脉血栓 抗凝疗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间静脉血栓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国华 刘声野 +2 位作者 李波霞 常耀文 王文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6-941,共6页
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是院内检查常见血栓形式,现较公认属于深静脉血栓范畴,但因范围和血栓负荷较小,其治疗方案与较大范围深静脉血栓有差异。本文通过对肌间静脉血栓的介绍,较详细总结了肌间静脉血栓目前国内外的抗血栓治疗等进展,认为针... 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是院内检查常见血栓形式,现较公认属于深静脉血栓范畴,但因范围和血栓负荷较小,其治疗方案与较大范围深静脉血栓有差异。本文通过对肌间静脉血栓的介绍,较详细总结了肌间静脉血栓目前国内外的抗血栓治疗等进展,认为针对血栓蔓延高危患者需抗凝治疗,低危患者可动态彩超监测,后续酌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提出了合并急性脑血管病、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时,抗血栓方案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静脉血栓 孤立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 抗凝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