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车用NH_(3)-SCR铜基分子筛催化剂孤立态Cu^(2+)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晨光 封硕 +2 位作者 邢玉烨 沈伯雄 苏立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1331,共11页
NH_(3)选择催化还原技术(NH_(3)-SCR)作为一种高效去除NO_(x)的手段,已广泛地应用到柴油车尾气脱硝过程当中。车用NH_(3)-SCR技术常采用铜基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NH_(3)反应转化为N_(2);但在实际应... NH_(3)选择催化还原技术(NH_(3)-SCR)作为一种高效去除NO_(x)的手段,已广泛地应用到柴油车尾气脱硝过程当中。车用NH_(3)-SCR技术常采用铜基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NH_(3)反应转化为N_(2);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N_(2)O的生成、催化剂的水热老化与尾气中的SO_(2)会影响铜基分子筛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因此,本文以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中孤立态Cu^(2+)的研究进展为基础,总结了Cu-SSZ-13中两种孤立态Cu^(2+)对NH_(3)-SCR反应与N_(2)O生成的影响;综述了两种孤立态Cu^(2+)对水热老化与SO_(2)响应的差异;归纳了诱导Cu-2Z生成的手段。同时,本文以Cu-LTA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为例,简要回顾了Cu-LTA中孤立态Cu^(2+)的研究进展,对Cu-LTA的研究趋势与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本文可为其他类型的铜基分子筛催化剂在柴油车尾气脱硝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即明确分子筛中两种孤立态Cu^(2+)相关性质,通过调控孤立态Cu^(2+)对催化剂进行合理设计,在保持高催化活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与SO_(2)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水热稳定性 二氧化硫 孤立Cu^(2+)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CuCl/HY分子筛结构及CO吸附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钟荣强 李鹏 +2 位作者 赵毅 薄德臣 高秋英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固态离子交换过程中的载体结构和骨架变化,同时考查吸附剂的CO吸附容量。方法首先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aY,然后通过氨离子交换法得到NH4Y,经过焙烧得到HY载体,将CuCl和HY按照一定比例机械混合,分别在250℃、350℃、450℃、550... 目的研究固态离子交换过程中的载体结构和骨架变化,同时考查吸附剂的CO吸附容量。方法首先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aY,然后通过氨离子交换法得到NH4Y,经过焙烧得到HY载体,将CuCl和HY按照一定比例机械混合,分别在250℃、350℃、450℃、550℃、650℃和750℃的氮气环境下焙烧,得到系列吸附剂样品,利用XRD、Ar吸附/脱附、SEM等方法表征样品。结果采用固态分散法制备吸附剂时,低温区间主要是CuCl在HY载体上进行单层分散,高温区间主要是CuCl与分子筛表面的羟基发生离子交换,形成孤立态的Cu^(+),进一步提高温度,分子筛的结构发生坍塌。结论孤立态的Cu^(+)更有利于对CO的吸附。在CuCl和HY的混合体系下,最优焙烧温度为650℃,此时,样品不但具有较高的CO吸附量,还具有较高的CO/N_(2)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l/HY 分散法 焙烧温度 孤立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