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签约与垄断:孤岛时期京伶赴沪演出情况考察——以梅兰芳、程砚秋两家为例 |
张婷婷
黄承悦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23 |
0 |
|
2
|
银幕外的“摩登女郎”与银幕内的“东方女性”——论孤岛时期陈云裳的形象构建与气质表达 |
赵燕
陈犀禾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3
|
抗战八年一音专——记孤岛时期的私立上海音专 |
朱建
|
《音乐爱好者》
|
1995 |
0 |
|
4
|
上海“孤岛”时期翻译文学特点及原因探究 |
邹素
|
《外文研究》
|
2016 |
2
|
|
5
|
“孤岛”时期古装片中的女性银幕形象探析 |
王健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6
|
不屈的民族影像——“孤岛”时期上海电影与影人的抗争刍议 |
张代芬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7
|
沦陷时期上海的话剧创作 |
陈青生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8
|
《兰心大剧院》:镜像改编与类型重塑 |
张燕
冉与郭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9
|
从《正气歌》到《文天祥》 |
邵迎建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0 |
1
|
|
10
|
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版权阿题 |
郭刚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1
|
蒋卫和三“玩”惊险片 |
董亚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2
|
殷健灵:重返童年,珍重地对待儿童 |
谷珵
|
《教育家》
|
2022 |
0 |
|
13
|
俗世浮华与天才灵异——张爱玲散文特色浅说 |
黄艾榕
|
《写作》
|
2005 |
0 |
|
14
|
短暂百年中的永恒——忆我的老师吴琛 |
孙虹江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