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试验区转后续水驱开采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德
张智春
+2 位作者
高小鹏
高亚丽
支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1-62,共2页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是胜利油区最早开展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单元。通过矿场试验,认清了聚合物驱油的开采特征,即聚合物驱在注入一定量的聚合物溶液段塞后,需要转入后续注水开发,而且聚合物驱油的大部分油量要在后续水驱...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是胜利油区最早开展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单元。通过矿场试验,认清了聚合物驱油的开采特征,即聚合物驱在注入一定量的聚合物溶液段塞后,需要转入后续注水开发,而且聚合物驱油的大部分油量要在后续水驱阶段采出。因此,分析试验区转水驱后开发动态的变化特征、及时掌握油水井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为有效指导下步油田开发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
油田
中一
区
馆
3
聚合物驱
后续水驱
开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新认识——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上3砂组为例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振泉
郭长春
+3 位作者
王军
黄迎松
闫萍
陈丽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7,共9页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剩余可动油在研究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矿场生产动态实践也验证了该认识的正确性。根据研究区夹层分布规律及储层韵律性建立了全遮挡型、半遮挡型和韵律型3大类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其中,半遮挡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油井遮挡型、水井遮挡型和井间遮挡型3小类,韵律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正韵律型和均匀型2小类。新认识突破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局部集中的传统认识,对河流相老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密闭取心井
中一
区
Ng~上
3
孤岛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注聚后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
5
3
作者
徐德军
陈辉
+3 位作者
毛卫荣
魏新辉
姜毅
李运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7,共3页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3单元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 (4个反五点法注采井组 )注入质量浓度 10 0 0~ 2 0 0 0mg/L的聚合物溶液 0 .2 9PV后转入后续注水 ,到 1999年 5月底采出程度 34.4 % ,综合含水 87.3% ,接近注聚前的值 ,1999年 10月起在该井...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3单元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 (4个反五点法注采井组 )注入质量浓度 10 0 0~ 2 0 0 0mg/L的聚合物溶液 0 .2 9PV后转入后续注水 ,到 1999年 5月底采出程度 34.4 % ,综合含水 87.3% ,接近注聚前的值 ,1999年 10月起在该井组又开始了注低浓度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试验。所用聚合物为HPAM 35 30S ,-M =1.5× 10 7~1.8× 10 7,HD =30 % ,交联剂为Al3 + 质量浓度 10mg/L的AlCit溶液 ,聚合物与Al3 + 质量比为 2 0∶1。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 70℃、渗透率 4 .5 μm2 的人造岩心中注入在 4 5℃反应 2 4h的HPAM浓度 2 0 0mg/L的LPS共 4 .0PV ,阻力系数达到 135 ,注入 18.3PV后残余阻力系数仍达 5 5 ;气测渗透率 1.2 μm2 的人造岩心在 70℃水驱 5PV后原油采收率 33% ,再水驱 5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12 0 0mg/LHPAM溶液驱替 0 .35PV后采收率增加13% ,再水驱 5 .3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2 0 0mg/LHPAM / 10mg/LAl3 + LPS驱替 5 .6PV使采收率增加11.3%。在现场试验中 ,注入 0 .0 6 8PVLPS(第一阶段 2 0 0mg/LHPAM/ 15 0mg/LAlCit溶液 ,第二阶段 35 0mg/LHPAM / 5 5 0mg/LAlCit溶液 ) ,然后水驱 ,仍获得了增油减水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交联
聚合物驱油
HPAM/柠檬酸铝/水体系
提高原油采收率
孤岛中一区馆3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试验区转后续水驱开采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德
张智春
高小鹏
高亚丽
支军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岛采油厂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1-62,共2页
文摘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是胜利油区最早开展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单元。通过矿场试验,认清了聚合物驱油的开采特征,即聚合物驱在注入一定量的聚合物溶液段塞后,需要转入后续注水开发,而且聚合物驱油的大部分油量要在后续水驱阶段采出。因此,分析试验区转水驱后开发动态的变化特征、及时掌握油水井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为有效指导下步油田开发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孤岛
油田
中一
区
馆
3
聚合物驱
后续水驱
开采特征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新认识——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上3砂组为例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李振泉
郭长春
王军
黄迎松
闫萍
陈丽华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7,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2016ZX05011-001)
文摘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剩余可动油在研究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矿场生产动态实践也验证了该认识的正确性。根据研究区夹层分布规律及储层韵律性建立了全遮挡型、半遮挡型和韵律型3大类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其中,半遮挡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油井遮挡型、水井遮挡型和井间遮挡型3小类,韵律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正韵律型和均匀型2小类。新认识突破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局部集中的传统认识,对河流相老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密闭取心井
中一
区
Ng~上
3
孤岛
油田
Keywords
extra-high water-cut stag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sealed coring wells
Upper Ng
3
sand group of Zhongyi area
Gudao Oilfield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注聚后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
5
3
作者
徐德军
陈辉
毛卫荣
魏新辉
姜毅
李运峰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孤岛采油厂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7,共3页
文摘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3单元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 (4个反五点法注采井组 )注入质量浓度 10 0 0~ 2 0 0 0mg/L的聚合物溶液 0 .2 9PV后转入后续注水 ,到 1999年 5月底采出程度 34.4 % ,综合含水 87.3% ,接近注聚前的值 ,1999年 10月起在该井组又开始了注低浓度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试验。所用聚合物为HPAM 35 30S ,-M =1.5× 10 7~1.8× 10 7,HD =30 % ,交联剂为Al3 + 质量浓度 10mg/L的AlCit溶液 ,聚合物与Al3 + 质量比为 2 0∶1。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 70℃、渗透率 4 .5 μm2 的人造岩心中注入在 4 5℃反应 2 4h的HPAM浓度 2 0 0mg/L的LPS共 4 .0PV ,阻力系数达到 135 ,注入 18.3PV后残余阻力系数仍达 5 5 ;气测渗透率 1.2 μm2 的人造岩心在 70℃水驱 5PV后原油采收率 33% ,再水驱 5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12 0 0mg/LHPAM溶液驱替 0 .35PV后采收率增加13% ,再水驱 5 .3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2 0 0mg/LHPAM / 10mg/LAl3 + LPS驱替 5 .6PV使采收率增加11.3%。在现场试验中 ,注入 0 .0 6 8PVLPS(第一阶段 2 0 0mg/LHPAM/ 15 0mg/LAlCit溶液 ,第二阶段 35 0mg/LHPAM / 5 5 0mg/LAlCit溶液 ) ,然后水驱 ,仍获得了增油减水的效果 。
关键词
低浓度交联
聚合物驱油
HPAM/柠檬酸铝/水体系
提高原油采收率
孤岛中一区馆3试验区
Keywords
low concentration crosslinked polymer flood
HPAM/aluminum citrate/water system
postpolymer flood
enhancing oil recovery
unit Ng
3
of central region I of Gudao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试验区转后续水驱开采特征
王德
张智春
高小鹏
高亚丽
支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新认识——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上3砂组为例
李振泉
郭长春
王军
黄迎松
闫萍
陈丽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注聚后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徐德军
陈辉
毛卫荣
魏新辉
姜毅
李运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