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孤山智圆生平及著述考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力平
袁九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孤山智圆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虽然体弱多病、生命短暂,但学识深厚、著述丰富、思想活跃、人格高雅,在宋代思想史、佛教史以及文学史上均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拟以智圆为主体,专门对其生平及著述进行考述。
关键词
孤山智圆
生平
著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忏悔与自讼——孤山智圆的身心技术与宋初儒佛思想的整合
2
作者
吴忠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7,共7页
在宋初思想界,天台名僧孤山智圆通过对儒佛二教的新表述,较早提出了一套儒佛整合理论。基于"山外派"的心性学立场,智圆以佛教忏悔之法实为儒学内自讼之深者,将佛教置换为心性层面上的道德践履之学。与此同时,智圆又以儒学本...
在宋初思想界,天台名僧孤山智圆通过对儒佛二教的新表述,较早提出了一套儒佛整合理论。基于"山外派"的心性学立场,智圆以佛教忏悔之法实为儒学内自讼之深者,将佛教置换为心性层面上的道德践履之学。与此同时,智圆又以儒学本旨但在为仁向善,非限于名教礼学,故把对"身"的处理让度给儒学。智圆以释子身份"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将儒学因素纳入到天台佛教体系中,从而丰富了原有的"纯粹"佛教形式,使其呈现出"整体性"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智圆
儒释整合
身心理论
忏悔
自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孤山智圆的生死观
3
作者
陈维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6-169,共4页
作为一名释子,智圆是以追求生死的解脱为其一生学术的归旨。然而,智圆采取中庸之道,主张将儒、释、道三者融和,因此,智圆在阐释生死问题时与传统的佛学谈论生死是不一样的。并且,由于智圆对病有切身的体验,他所讲的生死具有世俗化的倾...
作为一名释子,智圆是以追求生死的解脱为其一生学术的归旨。然而,智圆采取中庸之道,主张将儒、释、道三者融和,因此,智圆在阐释生死问题时与传统的佛学谈论生死是不一样的。并且,由于智圆对病有切身的体验,他所讲的生死具有世俗化的倾向。进而,孤山智圆提出了一种"闲居"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智圆
生
死
生与死的关系
闲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孤山智圆生平及著述考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力平
袁九生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4,共6页
文摘
孤山智圆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虽然体弱多病、生命短暂,但学识深厚、著述丰富、思想活跃、人格高雅,在宋代思想史、佛教史以及文学史上均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拟以智圆为主体,专门对其生平及著述进行考述。
关键词
孤山智圆
生平
著述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忏悔与自讼——孤山智圆的身心技术与宋初儒佛思想的整合
2
作者
吴忠伟
机构
苏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7,共7页
文摘
在宋初思想界,天台名僧孤山智圆通过对儒佛二教的新表述,较早提出了一套儒佛整合理论。基于"山外派"的心性学立场,智圆以佛教忏悔之法实为儒学内自讼之深者,将佛教置换为心性层面上的道德践履之学。与此同时,智圆又以儒学本旨但在为仁向善,非限于名教礼学,故把对"身"的处理让度给儒学。智圆以释子身份"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将儒学因素纳入到天台佛教体系中,从而丰富了原有的"纯粹"佛教形式,使其呈现出"整体性"的形态。
关键词
孤山智圆
儒释整合
身心理论
忏悔
自讼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孤山智圆的生死观
3
作者
陈维
机构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6-169,共4页
文摘
作为一名释子,智圆是以追求生死的解脱为其一生学术的归旨。然而,智圆采取中庸之道,主张将儒、释、道三者融和,因此,智圆在阐释生死问题时与传统的佛学谈论生死是不一样的。并且,由于智圆对病有切身的体验,他所讲的生死具有世俗化的倾向。进而,孤山智圆提出了一种"闲居"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
关键词
孤山智圆
生
死
生与死的关系
闲居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孤山智圆生平及著述考
孙力平
袁九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忏悔与自讼——孤山智圆的身心技术与宋初儒佛思想的整合
吴忠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孤山智圆的生死观
陈维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