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铵化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DENs催化聚(甲基氢硅氧烷)区域选择性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晓宏 潘勤敏 +1 位作者 Garry L.Rempel 彭晓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3-817,共5页
采用共络合法制备了部分季铵化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DENs)催化剂,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光散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该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形成、粒径及其分布.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 采用共络合法制备了部分季铵化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DENs)催化剂,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光散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该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形成、粒径及其分布.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RuRh双金属DENs催化剂对聚(甲基氢硅氧烷)的硅氢化改性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区域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化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 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 (甲基氢硅氧烷) 区域选择性催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聚酰胺-胺长链烷基季铵盐的合成和黏土稳定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性能 叶仲斌 +3 位作者 郭拥军 粟松涛 徐辉 柳建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端胺基树枝状聚合物PAMAM,再用正十二烷基溴和正十六烷基溴对端胺基进行季铵化,得到了两种大分子聚季铵盐PAMAMC12和PAMAMC16。用GPC方法测定,PAMAM的Mw和Mn分别为2237和1679,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相当...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端胺基树枝状聚合物PAMAM,再用正十二烷基溴和正十六烷基溴对端胺基进行季铵化,得到了两种大分子聚季铵盐PAMAMC12和PAMAMC16。用GPC方法测定,PAMAM的Mw和Mn分别为2237和1679,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相当于2.2代PAMAM;用IR和1H NMR方法证实了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表明季铵化彻底。黏土膨胀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季铵盐稳定黏土的能力好于Mw=5000的一种PDMDAAC,而PAMAMC12又好于PAMAMC16,最佳浓度范围在2.0%-3.0%。在2%黏土稳定剂驱替低渗地层岩心实验中,注入10 PV PDMDAAC使渗透率下降65.7%,注入两种季铵盐时渗透率略有升高后缓慢下降,注入50PVPAMAMC12时略低于初始渗透率。低渗人造岩心注入5 PV季铵盐后渗透率不同程度上升,注入50 PV蒸馏水后仍高于初始值。PAMAMC12是可用于特低渗地层的优良黏土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树枝状聚合物 有机 黏土稳定剂 合成 结构表征 特低渗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酰胺-胺反相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雪 滕厚开 +3 位作者 靳晓霞 徐俊英 李志元 单正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4,共4页
以二乙烯三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2.0G聚酰胺-胺,用自制季铵化试剂QT对其进行改性,得到末端带正电荷的改性聚酰胺-胺季铵盐反相破乳剂Q-PAMAM,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色谱表征。利用瓶试法对Q-PAMAM进行了破乳性能评价,结果显示,Q-PAMAM与... 以二乙烯三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2.0G聚酰胺-胺,用自制季铵化试剂QT对其进行改性,得到末端带正电荷的改性聚酰胺-胺季铵盐反相破乳剂Q-PAMAM,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色谱表征。利用瓶试法对Q-PAMAM进行了破乳性能评价,结果显示,Q-PAMAM与破乳剂协同使用时,当用量分别为133、200 mg/L时,在破乳温度85℃,破乳时间60 min条件下,对超稠原油的脱水率达到96.6%,且油水界面紧、齐,乳化层厚度仅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酰胺- 改性 原油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