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由卫星高度计数据确定南海长周期分潮及季节环流
被引量:
1
1
作者
暴景阳
赵进平
+1 位作者
张杰
许军
《海洋测绘》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应用1993~2002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数据,经沿迹潮汐调和分析方法,提取Sa分潮调和常数。由调和常数内插得到南海及邻近海域分潮波模型。根据潮汐模型计算了各季节平均海面距平并进而计算了平均季节环流,初步分析了海面高...
应用1993~2002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数据,经沿迹潮汐调和分析方法,提取Sa分潮调和常数。由调和常数内插得到南海及邻近海域分潮波模型。根据潮汐模型计算了各季节平均海面距平并进而计算了平均季节环流,初步分析了海面高变化和季节环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数据
长周期分潮
南海
季节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划分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
54
2
作者
晏红明
李清泉
+2 位作者
孙丞虎
袁媛
李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128,共18页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关键期气候监测业务,满足国家级气象服务的需求,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利用1961~2011年西南地区9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雨量资料和198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的高低层大气环流...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关键期气候监测业务,满足国家级气象服务的需求,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利用1961~2011年西南地区9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雨量资料和198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定义的标准问题。结果表明西南区域多年平均雨季开始日期在5月3候(27候),结束日期在10月3候(57候),季节转换期间高低层环流的突变特征进一步表明了该结论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多种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判断标准的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标准。同时,对影响西南地区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变化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雨季
划分标准
候雨量
大气
环流
季节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典型梅雨锋锋面结构分析
被引量:
29
3
作者
柳俊杰
丁一汇
何金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301,共11页
1999年梅雨期在长江中下游维持着一条典型的梅雨锋 ,锋面和梅雨雨带呈东西走向 ,从中国的四川省一直延伸到日本。锋面两侧的温度及湿度对比明显 ,并且其上有数个中间尺度的低涡沿梅雨锋依次向东移动发展 ,在长江中下游造成严重的梅雨暴...
1999年梅雨期在长江中下游维持着一条典型的梅雨锋 ,锋面和梅雨雨带呈东西走向 ,从中国的四川省一直延伸到日本。锋面两侧的温度及湿度对比明显 ,并且其上有数个中间尺度的低涡沿梅雨锋依次向东移动发展 ,在长江中下游造成严重的梅雨暴雨和洪涝。文中分析了 1999年这次典型梅雨锋的锋面结构。结果表明 ,从温度场看 ,由于梅雨区对流和降水的显著发展 ,梅雨锋的低层温度对比几近消失 ,其中上部仍具有典型的上宽下窄的锋面结构 ,锋面随高度向北倾斜。在低层经向温度场呈现复杂的暖 -冷 -暖的结构 ,即北部华北平原为地面感热加热造成的相对较暖的变性极地大陆气团 ,中间为冷空气南下和降水冷却造成的相对较冷的梅雨区 ,南部是相对较暖的热带海洋气团。在这种温度场下 ,由北部低层变性暖气团与梅雨区偏冷空气形成了明显的温度对比区 ,文中定义这个区域为梅雨赤道锋。因而 ,在低层东亚梅雨区的锋区结构由梅雨赤道锋和减弱的梅雨锋构成。在 6 0 0hPa以上前者消失 ,只有单一的极锋型的梅雨锋结构。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文中给出了东亚梅雨期锋面结构模型图。另外还指出 ,从假相当位温场分析 ,主要表现出梅雨区的深厚对流。降雨引起了高θse带及其南北高θse梯度区 ,其北侧高θse梯度区大致相当于梅雨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梅雨赤道锋
多重锋面
梅雨锋概念模型
东亚大气
环流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
被引量:
57
4
作者
强学民
杨修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33-1345,共13页
本文利用48年(1957~2004年)中国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划分问题.首先,选择了研究华南前汛期问题的区域和代表站点,然后对降水量、水汽(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
本文利用48年(1957~2004年)中国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划分问题.首先,选择了研究华南前汛期问题的区域和代表站点,然后对降水量、水汽(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和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前汛期起、止前后上述要素均有阶段性的突变.其中4月第1候(19候)是华南前汛期的开始,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和假相当位温等增加显著,对流开始活跃,水汽通量散度也由辐散变为辐合,降水量明显增加.但4月份总体雨量不强,主要为锋面降水.5月份随夏季风爆发,水汽继续增加,对流活跃,进入季风降水阶段;夏季风降水盛期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份.6月第4候(34候)前汛期结束,各降水指标骤减.然后根据降水和环流指标,提出了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标准,定义了逐年的开始和结束日期.最后对华南前汛期开始期之前、之后以及结束期之前、之后的大气环流背景做了对比分析.指出,前汛期开始前,环流形势有利于华南地区增暖增湿;开始期以后则有利于冷空气南下,造成连续降水,使华南进入前汛期.而前汛期的结束,则是由于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调整,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第一次北跳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开始期和结束期
锋面降水
季风降水
大气
环流
的
季节
调整
副高北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卫星高度计数据确定南海长周期分潮及季节环流
被引量:
1
1
作者
暴景阳
赵进平
张杰
许军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测工程系
中国海洋大学
出处
《海洋测绘》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文摘
应用1993~2002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数据,经沿迹潮汐调和分析方法,提取Sa分潮调和常数。由调和常数内插得到南海及邻近海域分潮波模型。根据潮汐模型计算了各季节平均海面距平并进而计算了平均季节环流,初步分析了海面高变化和季节环流的特征。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数据
长周期分潮
南海
季节环流
Keywords
altimeter data
annual constituent
the South China Sea
seasonal circulation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划分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
54
2
作者
晏红明
李清泉
孙丞虎
袁媛
李多
机构
云南省气候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128,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1065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云南联合基金项目U0833602
文摘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关键期气候监测业务,满足国家级气象服务的需求,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利用1961~2011年西南地区9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雨量资料和198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定义的标准问题。结果表明西南区域多年平均雨季开始日期在5月3候(27候),结束日期在10月3候(57候),季节转换期间高低层环流的突变特征进一步表明了该结论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多种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判断标准的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标准。同时,对影响西南地区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变化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
西南雨季
划分标准
候雨量
大气
环流
季节
转换
Keywords
Rainy season in Southwest China, Determination criterion, Pentad rainfall, Seasonal change of atmosphericcirculation
分类号
P4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典型梅雨锋锋面结构分析
被引量:
29
3
作者
柳俊杰
丁一汇
何金海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301,共11页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 (4 0 2 3 3 0 3 7)
"九五"攻关B计划:南海季风试验
文摘
1999年梅雨期在长江中下游维持着一条典型的梅雨锋 ,锋面和梅雨雨带呈东西走向 ,从中国的四川省一直延伸到日本。锋面两侧的温度及湿度对比明显 ,并且其上有数个中间尺度的低涡沿梅雨锋依次向东移动发展 ,在长江中下游造成严重的梅雨暴雨和洪涝。文中分析了 1999年这次典型梅雨锋的锋面结构。结果表明 ,从温度场看 ,由于梅雨区对流和降水的显著发展 ,梅雨锋的低层温度对比几近消失 ,其中上部仍具有典型的上宽下窄的锋面结构 ,锋面随高度向北倾斜。在低层经向温度场呈现复杂的暖 -冷 -暖的结构 ,即北部华北平原为地面感热加热造成的相对较暖的变性极地大陆气团 ,中间为冷空气南下和降水冷却造成的相对较冷的梅雨区 ,南部是相对较暖的热带海洋气团。在这种温度场下 ,由北部低层变性暖气团与梅雨区偏冷空气形成了明显的温度对比区 ,文中定义这个区域为梅雨赤道锋。因而 ,在低层东亚梅雨区的锋区结构由梅雨赤道锋和减弱的梅雨锋构成。在 6 0 0hPa以上前者消失 ,只有单一的极锋型的梅雨锋结构。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文中给出了东亚梅雨期锋面结构模型图。另外还指出 ,从假相当位温场分析 ,主要表现出梅雨区的深厚对流。降雨引起了高θse带及其南北高θse梯度区 ,其北侧高θse梯度区大致相当于梅雨锋 。
关键词
梅雨锋
梅雨赤道锋
多重锋面
梅雨锋概念模型
东亚大气
环流
季节
Keywords
Meiyu front, Meiyu equatorial front, Multilayer fronts,Conceptual model of Meiyu front
分类号
P44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
被引量:
57
4
作者
强学民
杨修群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33-1345,共13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GYHY200706005)
国家973项目(2004CB418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0953,40425009)联合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48年(1957~2004年)中国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划分问题.首先,选择了研究华南前汛期问题的区域和代表站点,然后对降水量、水汽(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和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前汛期起、止前后上述要素均有阶段性的突变.其中4月第1候(19候)是华南前汛期的开始,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和假相当位温等增加显著,对流开始活跃,水汽通量散度也由辐散变为辐合,降水量明显增加.但4月份总体雨量不强,主要为锋面降水.5月份随夏季风爆发,水汽继续增加,对流活跃,进入季风降水阶段;夏季风降水盛期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份.6月第4候(34候)前汛期结束,各降水指标骤减.然后根据降水和环流指标,提出了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标准,定义了逐年的开始和结束日期.最后对华南前汛期开始期之前、之后以及结束期之前、之后的大气环流背景做了对比分析.指出,前汛期开始前,环流形势有利于华南地区增暖增湿;开始期以后则有利于冷空气南下,造成连续降水,使华南进入前汛期.而前汛期的结束,则是由于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调整,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第一次北跳所造成的.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开始期和结束期
锋面降水
季风降水
大气
环流
的
季节
调整
副高北跳
Keywords
FRS in South China, Onset and end date, Frontal precipitation,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Seasonal transition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North shift of the WPSH
分类号
P46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由卫星高度计数据确定南海长周期分潮及季节环流
暴景阳
赵进平
张杰
许军
《海洋测绘》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划分标准的研究
晏红明
李清泉
孙丞虎
袁媛
李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次典型梅雨锋锋面结构分析
柳俊杰
丁一汇
何金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华南前汛期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
强学民
杨修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