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随机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李玲燕 王斌 +8 位作者 黄甫昭 李健星 郭屹立 李冬兴 向悟生 陆芳 文淑均 陆树华 李先琨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25,共9页
基于弄岗15-hm2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动态监测样地2021年的野外复查数据,本研究对林分整体和优势种的随机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生活型和环境因子角度探讨随机体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林分整体还是优势种的角尺度分布中,随机体频率... 基于弄岗15-hm2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动态监测样地2021年的野外复查数据,本研究对林分整体和优势种的随机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生活型和环境因子角度探讨随机体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林分整体还是优势种的角尺度分布中,随机体频率均最高,在0.5以上。林分整体和优势种角尺度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乔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灌木为聚集分布,且随机体比例均超过55%。原有植株个体数、平均胸径、平均海拔、地形湿润度指数和坡度对随机体的解释率较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机体在喀斯特天然林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分布受林木生活型、生物因素以及复杂地形条件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体 角尺度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空间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群丛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 被引量:43
2
作者 黄甫昭 丁涛 +6 位作者 李先琨 郭屹立 王斌 向悟生 文淑均 李冬兴 何运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509-4517,共9页
为研究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群丛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随相对海拔变化,在对广西弄岗15 hm2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样地进行群丛划分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处于不同相对海拔高度群丛的物种多样性以... 为研究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群丛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随相对海拔变化,在对广西弄岗15 hm2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样地进行群丛划分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处于不同相对海拔高度群丛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群丛乔木层、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各群丛的多样性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群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枝花流苏树-广西牡荆-蚬木群丛>齿叶黄皮-黄梨木-蚬木群丛>山石榴-广西牡荆-蚬木群丛>南方紫金牛-苹婆-中国无忧花群丛>垂茉莉-苹婆-广西棋子豆群丛>割舌树-闭花木-蚬木群丛>米仔兰-闭花木-蚬木群丛>对叶榕-苹婆-董棕群丛;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中坡以下(弄岗样地相对海拔76.3 m以下)随相对海拔变化规律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理论,即处于该地段中部群丛的多样性高,相对海拔较低和较高的群丛的多样性低;而中坡以上(弄岗样地相对海拔76.3 m以上)多样性随相对海拔增高而增大;群丛各层次多样性与热带山地雨林一致,与亚热带喀斯特常绿阔叶林截然相反,呈现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这些结果表明地形空间异质性导致的水热差异影响着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物种多样性,相对海拔低、水热条件较好的中、下坡乔木多样性高,相对海拔较高、条件恶劣的中、上坡亚乔木、灌木多样性较高,所以在对喀斯特地区水热条件恶劣的中、上坡地带进行植被恢复时,应更多选择亚乔木、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物种多样性 丰富度 均匀度 相对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枯立木的空间格局及生境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屹立 王斌 +6 位作者 向悟生 丁涛 陆树华 黄甫昭 文淑均 李冬兴 李先琨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61,共8页
枯立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群落动态和演替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位于桂西南的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以样地中2011年第一次植被调查数据胸径(diameter at breas... 枯立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群落动态和演替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位于桂西南的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以样地中2011年第一次植被调查数据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1 cm的枯立木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分析其不同径级(小径级,1 cm≤DBH<5 cm;中径级,5 cm≤DBH<15 cm;大径级,15 cm≤DBH)的空间分布格局、枯立木多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生境关联性等。结果表明:枯立木所有个体和小径级分别在0~4 m和0~5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其它尺度为随机分布;中径级和大径级在0~30 m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大径级与凹凸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干旱度指数和样方内所有植株个体数为显著正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样方内最大胸径和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3种生境类型间的关联性并不显著;中径级与山坡呈正关联性、与山脊呈负关联性、与山谷无显著关联性;大径级与山谷呈正关联性、与山坡无显著关联性、与山脊呈负关联性。在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枯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小径级在小尺度内聚集分布,而较大径级在样地中表现出一定的生境关联性;树木死亡过程可能是小尺度内密度制约、大尺度内生境过滤和个体自然衰老等生态学过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点格局 相关性 环境因子 枯立木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石灰岩季节性雨林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献溥 孙世洲 李信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8-460,共33页
广西北热带地区石灰岩山地占据相当大的面积,特别是桂西南一带,那里形成一种独特的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与相邻的砂页岩或花岗岩山地季节性雨林镶嵌分布。本文主要论述它的分类系统和地理分布规律。
关键词 季节性雨林 森林群落 群落分类 群系 群丛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林隙特征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10
5
作者 向悟生 李冬兴 +5 位作者 王斌 李先琨 郭屹立 文淑均 陆树华 梁士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7,共11页
林隙是森林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小尺度森林干扰形式,对促进森林更新和循环演替具有重要作用。对热带喀斯特森林的林隙干扰目前还了解不多。该文采用Worldview-3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对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样地林隙干... 林隙是森林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小尺度森林干扰形式,对促进森林更新和循环演替具有重要作用。对热带喀斯特森林的林隙干扰目前还了解不多。该文采用Worldview-3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对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样地林隙干扰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解译到305个林隙,林隙的密度约为每公顷20个,林隙大小的变化范围为10~371 m^2,平均大小为52.3m^2,林隙面积占森林面积的10.6%;林隙在0~50 m尺度整体表现出聚集分布格局;林隙空间分布与大树(DBH≥10 cm)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与小树(DBH<10 cm)和枯立木无显著空间关联;不同生态因子对林隙的数量分布和基本结构影响不同,对林隙数量分布影响最显著的包括凹凸度、干旱度指数、丰富度,而坡向、海拔、丰富度对林隙大小有显著影响,海拔、岩石裸露度、地形湿润度指数、干旱度指数、多度等5个生态因子对林隙周长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隙在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普遍存在,林隙的空间分布与特征存在着地形分异特征,是喀斯特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境条件与喀斯特森林自身生物学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林隙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蚬木种群的增长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向悟生 农重刚 +5 位作者 王斌 刘晟源 丁涛 何兰军 李先琨 黄甫昭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5-290,共6页
蚬木是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优势种和特征种,研究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将为深入理解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动态提供基础。根据一个15h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及其4种改进模型对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用残差平方和、决定... 蚬木是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优势种和特征种,研究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将为深入理解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动态提供基础。根据一个15h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及其4种改进模型对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用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和AIC准则对拟合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李新运模型和刘金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但综合考虑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模型的简洁性,logistic模型和S形增长过程模型为较优模型。用logistic模型对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为50a左右,而在150a后,种群逐渐进入增长饱和期。种群目前接近增长饱和期,所以应加强保护,以维持蚬木群落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蚬木 种群增长 模型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及其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的启示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甫昭 李冬兴 +5 位作者 王斌 丁涛 向悟生 文淑均 郭屹立 李先琨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599-610,共12页
【目的】研究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了解群落内各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生态适应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弄岗15hm^2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进行样方划分及植... 【目的】研究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了解群落内各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生态适应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弄岗15hm^2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进行样方划分及植被调查的基础上,以375个20m×20m的样方作为不同的资源位,以各样方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运用Levins和Pianka公式计算、分析样地内30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果】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为苹婆、广西牡荆、茎花山柚、假玉桂和日本五月茶等,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07.04,195.01,176.88,142.05和126.23;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是三角车、肥牛树、对叶榕、米扬噎和中国无忧花等,分别为37.95,35.79,33.83,25.87和15.76;重要值排序靠前的闭花木、蚬木、海南椴和劲直刺桐的生态位宽度居于中间位置,生态位宽度为107.54,77.54,113.48,95.12。生态位重叠值等于1的种对有0对;生态位重叠值大于或等于0.5、小于1的种对有20对,占总种对数的4.6%,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小于0.5的种对有401对,占92.2%;生态位重叠度等于0的种对有14对,占种对数3.2%。【结论】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的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且绝大部分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小。苹婆、金丝李和茎花山柚等生态位宽度比较大,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且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在岩溶石漠化地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作为优先考虑物种。要建立完整的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参照系统,应在不同岩溶气候带建立不同演替阶段的天然植被监测样地,分析其环境条件、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等。在针对某个地区某个恢复阶段进行植被恢复设计时,应参照该地区这个恢复阶段的天然群落,选择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作为先锋种,选择生态位重叠度较小的物种作为伴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优势种群 生态位特征 石漠化 植被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酸性土地区季节性雨林的分类研究
8
作者 王献溥 李俊清 李信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1-503,共23页
季节性雨林是广西南部北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本文主要介绍酸性土地区季节性雨林的类型 ,记录了下列几个群系 :1、以窄叶坡垒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2、以擎天树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3、以小叶红光树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4、以风吹楠为主... 季节性雨林是广西南部北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本文主要介绍酸性土地区季节性雨林的类型 ,记录了下列几个群系 :1、以窄叶坡垒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2、以擎天树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3、以小叶红光树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4、以风吹楠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5、以咛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6、以紫荆木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7、以橄榄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8、以米老排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9、以大果马蹄荷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1 0、以红苞木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1 1、以仪花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1 2、以格木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1 3、以翅子树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1 4、以红鳞蒲桃为主的季节性雨林 ;并把已确定的群丛列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雨林 植被 分类 植物群系 植物群丛 北热带 广西 酸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雨菲 郭屹立 +10 位作者 李先琨 李冬兴 王斌 陈婷 陆芳 向悟生 黄甫昭 刘晟源 李健星 文淑均 陆树华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3-490,共8页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的机理。本研究以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全年收集的凋落叶混合均匀后采用分解袋法进行原位分解...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的机理。本研究以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全年收集的凋落叶混合均匀后采用分解袋法进行原位分解实验,探讨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物的分解特征。结果发现: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整体失重模式呈现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且不同生境类型下凋落叶失重率为:洼地>坡地>峰顶;分解过程中C含量呈波动状态,但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而N含量呈无规则波动;失重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并在分解初期和中后期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 C含量变化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则随分解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分解速率低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但与同类型的喀斯特森林退化区相当;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生境类型代表的微环境因子对凋落叶的分解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海拔引起的温度和湿度的差异是影响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C、N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凋落叶 分解速率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叶片微形态与光合生理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燕平 王斌 +7 位作者 韦玉莲 何凤 陆芳 李冬兴 黄甫昭 郭屹立 向悟生 李先琨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428,共14页
为深入理解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对异质性生境条件的适应策略,该研究以广西弄岗原生性森林7个优势树种为对象,测定各树种成年个体叶片微形态结构及生长季光合生理特征等指标,探讨树种叶片结构功能对喀斯特峰丛山地异质性生境的响应... 为深入理解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对异质性生境条件的适应策略,该研究以广西弄岗原生性森林7个优势树种为对象,测定各树种成年个体叶片微形态结构及生长季光合生理特征等指标,探讨树种叶片结构功能对喀斯特峰丛山地异质性生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沿喀斯特地貌部位的洼地-中坡-山顶生境梯度,树木的叶片紧密度、栅栏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等9个微形态指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叶片疏松度呈显著下降趋势。(2)沿洼地-中坡-山顶生境梯度,树木的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最大蒸腾速率等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胞间CO_(2)浓度、表观量子效率等均呈显著下降趋势。(3)叶片紧密度与光合能力、蒸腾能力等相关指标则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叶片疏松度与这两类指标则表现为显著负相关。综上认为,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存在光合效率和耐旱性之间的权衡,洼地生长的树木具有显著的弱光适应特征,中坡生长的树木表现较广的生境适应范围,山顶分布的树种因受强光、高温和裸岩限制而表现出较强的干旱适应特征以及保守的生态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季节性雨林 生境异质性 叶片微形态 光合生理特征 生态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动态监测样地树木死亡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雨菲 李先琨 +8 位作者 郭屹立 李冬兴 王斌 向悟生 黄甫昭 文淑均 李健星 陆树华 刘晟源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以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对象,结合2011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树木死亡个体的数量、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等。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6年,样地有86.5%的树种出现了个体死亡的现象,... 以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对象,结合2011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树木死亡个体的数量、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等。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6年,样地有86.5%的树种出现了个体死亡的现象,死亡个体占个体总数的14.4%;死亡个体的聚集程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小径级个体死亡与周边邻体和环境的关联性较大;竞争是影响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云林树木死亡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内树木死亡并非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而是树木本身特征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树木死亡 径级 空间格局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雨林夜间行 记新种窥精灵
12
作者 刘晟源(文/图) 《广西林业》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的西南部,主要保护北热带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和白头叶猴、黑叶猴、弄岗穗、望天树及苏铁属、金花茶属植物。在这片喀斯特丛林秘境之中,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神秘动物。随着夜拍等科研监测手段的使用,...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的西南部,主要保护北热带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和白头叶猴、黑叶猴、弄岗穗、望天树及苏铁属、金花茶属植物。在这片喀斯特丛林秘境之中,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神秘动物。随着夜拍等科研监测手段的使用,这些神秘动物一一显露真容。每当夜幕降临,弄岗秘境中这些暗夜精灵,从白日隐形中纷纷现身,展现它们天然的狂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苏铁属 黑叶猴 望天树 北热带 雨林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季节性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热带喀斯特4种典型适生树种凋落叶分解及碳、氮释放特征
13
作者 裴广廷 张雪冰 +5 位作者 贺同鑫 巢林 胡宝清 龙继凤 刘晟源 孙建飞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564-7575,共12页
土壤养分提升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探究喀斯特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可为筛选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优良树种提供数据支撑。以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广西棋子豆(Archidendron guangxiensis)、东京桐(Deutzianthus... 土壤养分提升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探究喀斯特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可为筛选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优良树种提供数据支撑。以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广西棋子豆(Archidendron guangxiensis)、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和海南椴(Hainania trichosperma)4种岩溶适生树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365d的凋落叶分解实验,分析不同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和碳、氮释放特征及调控因素。结果显示:凋落叶分解速率为海南椴(k=0.66)>蚬木(k=0.45)>东京桐(k=0.42)>广西棋子豆(k=0.39),分解95%的时间分别为4.51a、6.72a、7.17a、7.68a。初始碳含量、单宁含量、比叶面积和标准持水力是共同调控质量损失率的主要化学和物理性状。碳释放速率为海南椴>东京桐>蚬木>广西棋子豆,碳释放常数k为0.74-1.17,高于全球平均值0.69。氮释放速率为海南椴>广西棋子豆>东京桐>蚬木。碳、氮释放解耦,碳释放受初始化学性状(纤维素、氮/磷、氮、碳)和物理性状(比叶面积、标准持水力)共同调控,而氮释放主要受初始化学性状(碳/氮、木质素/氮、氮、木质素、氮/磷)调控。综上,海南椴凋落叶分解及碳、氮释放速率最快,固氮树种广西棋子豆凋落叶氮含量最高且具有较高的氮释放速率。海南椴和广西棋子豆是北热带喀斯特的优势适生树种,凋落叶年输入量较大,分解速率和氮释放速率较高,可作为石漠化土壤养分提升的潜在优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碳氮耦合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样方式对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区森林种-面积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向悟生 陆树华 +5 位作者 文淑均 丁涛 王斌 周爱萍 黄甫昭 李先琨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9-316,383,共9页
种—面积关系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基本格局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同区域最优种—面积关系模型的选择和取样调查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目前仍未十分明确。广西北热带是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 种—面积关系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基本格局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同区域最优种—面积关系模型的选择和取样调查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目前仍未十分明确。广西北热带是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保护较好的有喀斯特区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喀斯特区的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分别在两个保护区中建立典型群落的调查样地,对所有胸径大于2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取样调查。为了明确该区域典型森林的优选模型,探讨取样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采用组合样方法建立对数模型、逻辑斯蒂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并用秩相关分析检验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不同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模型在两种区域均为优选模型,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种—面积关系的模型均有影响,但不同模型对取样方式变化的敏感性不一致;逻辑斯蒂克模型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模型,可用于描述广西北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森林树种种—面积关系;在种—面积关系研究和模型的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取样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面积关系 起测胸径 最小取样单元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非喀斯特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物多样性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献溥 于顺利 《野生动物》 2011年第2期95-102,112,共9页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海南省的发展战略应该积极发展服务型、开放型和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显然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就是最根本和最关...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海南省的发展战略应该积极发展服务型、开放型和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显然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就是最根本和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作为生态旅游基本资源的季节性雨林、红树林、海洋生物资源和农业生物多样性被毁,一切都将是一纸空文。本文就拟简略地探讨一下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旅游 季节性雨林 红树林 观光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叶坡垒——十万大山中的“万年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亮 黄建平(图) 黄自云 《园林》 2013年第4期62-63,共2页
在广西十万大山中有一种名叫狭叶坡垒的珍贵龙脑香科植物,它的木材又硬又重、富含抗老化物质、耐腐力极强,用它制做的建筑和家具经久耐用,当地称其“万年木”。狭叶坡垒有着重要的科研、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它是中国热带季节性雨... 在广西十万大山中有一种名叫狭叶坡垒的珍贵龙脑香科植物,它的木材又硬又重、富含抗老化物质、耐腐力极强,用它制做的建筑和家具经久耐用,当地称其“万年木”。狭叶坡垒有着重要的科研、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它是中国热带季节性雨林的代表性树种之一,也是我国的特有种,属第三纪残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热带植物 坡垒 龙脑香科植物 季节性雨林 文化价值 中国热带 抗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弄岗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木质藤本空间格局及其与树种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芳 李先琨 +8 位作者 王斌 李冬兴 黄甫昭 李健星 陈婷 陆树华 郭屹立 文淑均 向悟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91-6202,共12页
木质藤本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木质藤本通过影响支持木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但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北热带喀斯特森林中,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关系鲜为人知。以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 dilleniifolia)群落为研究对... 木质藤本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木质藤本通过影响支持木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但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北热带喀斯特森林中,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关系鲜为人知。以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 dilleniifolia)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木质藤本的密度、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树种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木质藤本对树木的影响。结果显示:(1)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内木质藤本平均密度为0.0913株/m2,木质藤本在0—20m空间尺度整体表现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弱;不同径级木质藤本在不同尺度上的分布格局不同。(2)木质藤本对不同径级、不同种类、不同聚集强度的支持木选择表现以下体征:随着支持木径级增加,木质藤本攀附的比例和每木藤本数有增加趋势,且木质藤本胸径与支持木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附藤率较高的支持木有紫葳科(Bignoniaceae)种类和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单木附藤数量多的是南方紫金牛(Ardisia thyrsiflora);物种的聚集强度与附藤率、附藤数量呈负相关。(3)木质藤本的密度与支持木死亡率关系不显著,而物种的附藤率与死亡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木质藤本密度在原生性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并不高,且木质藤本对支持木具有选择性,但其对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的死亡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原生性季节性雨林的物种共存、极小植物种群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石漠化区域的植被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季节性雨林 木质藤本 空间格局 支持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立士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52,共6页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高立士西双版纳有30余个大小不等的自然勐(勐即平川,俗称坝子),每勐均有“垄社勐”即勐神林;600多个傣族村寨,每寨均有“垄社曼”即寨神林(以下简称“垄林”)。顾名思义,“垄林”即是寨神(氏族祖先...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高立士西双版纳有30余个大小不等的自然勐(勐即平川,俗称坝子),每勐均有“垄社勐”即勐神林;600多个傣族村寨,每寨均有“垄社曼”即寨神林(以下简称“垄林”)。顾名思义,“垄林”即是寨神(氏族祖先)、勐神(部落祖先)居住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林” 西双版纳傣族 自然保护 热带季节性雨林 自然生态观 植物多样性保护 水稻田 热带山地雨林 祖先崇拜 年平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调查访问纪实
19
作者 傅仁麟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为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需要,笔者和所里几位同行承河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介绍和河南地理研究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于今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考察访问了祖国西南边陲的明珠——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并... 为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需要,笔者和所里几位同行承河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介绍和河南地理研究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于今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考察访问了祖国西南边陲的明珠——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并考证了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现将访问、目睹和阅读有关文献所得整理成文,作为向领导和同志们的汇报材料。限于水平和时间,疏漏误谬之处,诚望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调查访问 热带植物 基诺族 植物资源 云南热带 实验植物 热带季节性雨林 美登木 水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新珍贵动物保护区
20
作者 林林 《广西林业》 1999年第6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珍贵动物 黑叶猴 石灰岩季节性雨林 珍稀动物 科学研究 赤红壤 月平均气温 短尾猴 护区 第四纪红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