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0-2020年秦岭南北降水季节性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李双双 胡佳岚 延军平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8,共12页
基于1970-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辅以经验正交分解法、趋势分析等方法,对秦岭南北降水季节性指数(PS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识别降水季节性空间主导模态,探讨降水季节性空间异常与全区海温的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 1970-2020年,秦岭南... 基于1970-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辅以经验正交分解法、趋势分析等方法,对秦岭南北降水季节性指数(PS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识别降水季节性空间主导模态,探讨降水季节性空间异常与全区海温的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 1970-2020年,秦岭南北PSI线性变化趋势并不显著,以3.2 a的年际波动周期为主。1997年后,较长干季逐渐成为区域降水季节性的常态;(2)在空间上,秦岭南北有61.3%的区域降水季节性为单一空间主导型,组合类型相对较少。其中,湿季偏长和干湿均衡是单一形态的主导类型;“干湿均衡-干季偏长”是组合形态的主导类型;(3)前冬、春季北大西洋涛动处于负相位,赤道中东太平洋由厄尔尼诺转拉尼娜时,秦岭南北PSI异常偏高,全区发生极端干旱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季节性指数 厄尔尼诺 北大西洋涛动 秦岭南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中国降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2
作者 胡家晖 董思言 +2 位作者 王磊斌 李伟 李庆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3-655,共13页
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模拟日降水结果进行统计降尺度处理,在评估降水季节性相关指标降尺度模拟性能基础上,分析人为强迫对中国不同气候分区降水季节性指数(SI)等指标的影响,并利用未来中等排放情景(SSP2-4.5)模拟分析... 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模拟日降水结果进行统计降尺度处理,在评估降水季节性相关指标降尺度模拟性能基础上,分析人为强迫对中国不同气候分区降水季节性指数(SI)等指标的影响,并利用未来中等排放情景(SSP2-4.5)模拟分析了未来不同强迫造成中国降水季节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MIP6模式数据统计降尺度后集合模拟的中国区域雨季和降水季节性指数分布与观测分布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对雨季起始和持续时间趋势模拟较好。根据CMIP6模式不同强迫试验结果统计降尺度,发现1961~2014年人为强迫和自然强迫共同作用(ALL)与自然强迫(NAT)相比,中国区域降水量减少,雨季持续时间增加,但NAT和ALL强迫下的雨季起始时间差异较小。同时也发现历史时期中国区域降水季节性的变化主要受到雨季持续时间和降水量变化的影响,未来降水季节性变化将更强。本研究通过人类活动对中国降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些将为相关降水季节性变化影响和适应策略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季节性指数 CMIP6模型 人类活动作用 未来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近300年降水季节性变化特征
3
作者 卢嘉怡 叶爱中 +1 位作者 吴国灿 毛玉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3-851,共9页
基于北京地区1724−2022年的月降水资料,定义了降水季节性指数(seasonality index,SI),量化了降水季节性特征,分析了降水季节性的变化趋势与波动规律,并探讨了降水季节性与海气指数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724−2022年北京地区SI仅呈现... 基于北京地区1724−2022年的月降水资料,定义了降水季节性指数(seasonality index,SI),量化了降水季节性特征,分析了降水季节性的变化趋势与波动规律,并探讨了降水季节性与海气指数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724−2022年北京地区SI仅呈现微弱的递增趋势,其波动特征更为明显,表明降水季节性可能在增强.通过滑动t检验方法将SI序列划分为13个增减阶段.在1834年前,SI变化平缓,1834年后,SI基本呈现以60年为周期的增减交替.从季节尺度来看,在SI的递减阶段,降水季节性降低,降水分布更均匀,原本集中于夏季的降水趋于向秋季分散,其次为春季;在SI的递增阶段,降水季节性增强,降水更集中,表现为春季与秋季降水百分比有所降低,降水重新向夏季集中.4个海气因子中,印度洋偶极子模式指数与SI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北大西洋涛动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与SI的负相关性更为稳定,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与SI的正相关性更为稳定.根据周期特征推测,当前很可能处于SI的上升阶段,有必要注意北京市夏季的防洪抗涝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季节性 北京地区 海气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降水的季节性 被引量:21
4
作者 姚世博 姜大膀 范广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1203,共13页
本文使用一套基于中国气象局所属的2416个台站数据所得的高分辨降水资料,对1961~2013年中国降水季节性进行了研究。就全国平均而言,各季节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率最高的为夏季(56.5%),春季(19.3%)和秋季(18.9%)次之,冬季(5.3%)最少;针对... 本文使用一套基于中国气象局所属的2416个台站数据所得的高分辨降水资料,对1961~2013年中国降水季节性进行了研究。就全国平均而言,各季节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率最高的为夏季(56.5%),春季(19.3%)和秋季(18.9%)次之,冬季(5.3%)最少;针对不同地区,各季节降水百分率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华南春季降水最多、东北至高原一线秋季降水大于春季降水。春、夏两季降水百分率高值(低值)区域略呈现出降水百分率减少(增多)趋势,秋季整体上略微减少,冬季则显著增加;季节降水百分率的变率整体表现为夏季大而冬季小,其西部的变率与地形为显著负相关,东部变率的大值区位置随季节变化;秋冬两季的降水百分率变率有显著增加,各季节不同地区变率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季节性 百分率 变率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降水季节性的预估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世博 姜大膀 范广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8-1392,共15页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共46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数据,通过评估择优选取了14个模式来预估21世纪中国各季节降水百分率及其变率。结果表明,模式集合平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各季节降水百分率及其变率,但模式与观...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共46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数据,通过评估择优选取了14个模式来预估21世纪中国各季节降水百分率及其变率。结果表明,模式集合平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各季节降水百分率及其变率,但模式与观测间、各模式间都存在一定不同,空间上西部差异较大,季节上夏季差异明显。21世纪中国降水百分率整体表现为夏季大冬季小,但存在区域性,如华南春季降水百分率大于夏季。与1986~2004年相比,中国降水百分率整体表现为在夏季显著减少,冬春季显著增加,但高原则与之相反。此外,模式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百分率的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RCP8.5情景下降水季节性变幅要大于RCP4.5情景。降水季节性的变率在四季均表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但21世纪早、中和末期与1986~2004年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置信水平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 降水季节性 百分率 变率 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气象干旱与降水季节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帅 杜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共5页
为揭示长江流域气象干旱与降水时空分异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长江流域39个分区1960~2019年的月降水数据,先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方法构造了长江流域气象干旱指数系列;然后根据游程理论对干旱指数系列进行干旱过程识别,并由此提取干旱次数... 为揭示长江流域气象干旱与降水时空分异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长江流域39个分区1960~2019年的月降水数据,先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方法构造了长江流域气象干旱指数系列;然后根据游程理论对干旱指数系列进行干旱过程识别,并由此提取干旱次数、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干旱频率等干旱特征变量;最后引入季节性指数,探讨了干旱特征变量与降水季节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降水具有显著的季节性,降水季节性指数自西向东逐渐减少。干旱特征变量与降水季节性指数之间在空间上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即降水季节性越弱的区域,干旱越严重(干旱历时越长、干旱烈度越大)。这可能归因于降水季节性较弱区域春、冬两季干旱发生频率较高。该研究可为长江流域气象干旱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降水季节性 长江流域 干旱特征变量 标准降水指数 季节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附近地表空气中的~7Be浓度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让荣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17-320,310,共5页
从杭州附近地区的两次调查结果表明,地表空气中的~7Be 浓度平均为5.9mBq/m^3,比 UNSCEAR 报道的德国均值高130%。其中10~12月最高;2~4月其次;5~6月居中,接近于全年平均水平,7~9月浓度最低。全年呈现出从秋冬到第2年夏秋逐渐下降的... 从杭州附近地区的两次调查结果表明,地表空气中的~7Be 浓度平均为5.9mBq/m^3,比 UNSCEAR 报道的德国均值高130%。其中10~12月最高;2~4月其次;5~6月居中,接近于全年平均水平,7~9月浓度最低。全年呈现出从秋冬到第2年夏秋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与杭州地区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基本一致;而未显示出 UNSCEAR 报道的与平流层沉降有关的春天最高,晚初最低的变化规律,说明降水过程是影响大气~7Be浓度的主要原因。~7Be所产生的年吸收剂量与^(222)Rn 相比可不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e 浓度 地表空气 季节性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秀荣 徐祥德 王维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9-758,共10页
运用1960—1997年内NCEP/NCAR的格点为2.5°×2.5°多个再分析气象要素资料以及西北地区95个加密测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诊断方法对影响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的整层大气的水汽水平输送特征、各层水汽垂直输... 运用1960—1997年内NCEP/NCAR的格点为2.5°×2.5°多个再分析气象要素资料以及西北地区95个加密测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诊断方法对影响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的整层大气的水汽水平输送特征、各层水汽垂直输送特征以及西北地区春、夏季各个边界区域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系列研究,揭示了西北地区季节性降水的水汽源以及水汽源三维输送路径特征;同时阐述了西北地区季节性降水与同期空中水汽含量显著性相关的原因。并用西北地区干、湿年份相关气象要素场对本文的一些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季节性降水 整层大气 各层大气 水汽源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19年河南省年内降水分配非均匀性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家栋 田宏伟 +1 位作者 黄进 张金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2-349,共8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年内降水分配非均匀性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托河南省113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月降水数据,评估了降水季节性指数(PSI)的时空变化。[结果]①PSI的空间分布表明河南省北部呈现出较高的降... [目的]分析河南省年内降水分配非均匀性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托河南省113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月降水数据,评估了降水季节性指数(PSI)的时空变化。[结果]①PSI的空间分布表明河南省北部呈现出较高的降水非均匀性,超过28%的降水集中在7月;②基于主成分分析,河南省可以划分为4个呈现不同PSI演变特征的子区域,分别为西部、中东部、北部、南部;③西部、中东部、及南部地区的PSI在1990年后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而北部地区PSI呈现出更为强烈的短期振荡;④河南省大部分地区PSI的年代际变化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影响;⑤与其他粮油作物相比,冬小麦产量的年际波动对PSI更为敏感。[结论]河南省年内降水分配的时空变异性较强,其与大尺度环流信号的相关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年内降水分配' 非均匀性 降水季节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的分解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云霞 刘桂要 +2 位作者 邓强 时新荣 袁志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872-6884,共13页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过程,但在雨热同期的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时期凋落物基质质量动态对该区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还不清楚。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分析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刺...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过程,但在雨热同期的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时期凋落物基质质量动态对该区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还不清楚。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分析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的分解特征和分解过程中凋落叶基质质量的变化与分解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经过391 d的分解,刺槐凋落叶的平均质量损失速率为(51.0±8.44)mg/d,显著地高于油松凋落叶(36.7±4.83)mg/d;雨季期间两树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均显著地高于旱季,其中夏季多雨期间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最高,冬季微量降雨期间质量损失速率最低。(2)在整个分解过程中两树种凋落叶C和N含量都表现为净释放且主要发生在雨季,P含量表现为释放与富集交替进行;刺槐凋落叶C/N比、C/P比和N/P比呈波动的趋势,油松凋落叶C/N比则显著地增加且在夏季多雨期出现峰值,C/P比呈波动的状态,N/P比变化较小。(3)不同降雨时期刺槐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与凋落叶P含量动态显著正相关,与C含量、C/P比和N/P比动态显著负相关。油松凋落叶质量损失速率与C/N比动态显著正相关,与C、N含量动态显著负相关,与N/P比动态呈负二次函数的关系。这些结果说明黄土丘陵区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分解速率之间的差异显著且两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都集中在雨季期间;此外凋落叶分解主要受到凋落叶N含量和N/P比动态变化的制约,与刺槐凋落叶相比,N含量与N/P比对油松凋落叶的限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凋落叶质量 季节性降水 气候变化 人工林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