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气候背景下的季节性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以塔北地区古近系苏维依组为例
1
作者 杨沁超 张莉 +1 位作者 窦鲁星 刘洪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316-5329,共14页
季节性三角洲是在陆相盆地中由季节性河流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现代季节性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地形平缓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中,然而在古代沉积记录中季节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研究仍然不够深入。选取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苏维依组作为... 季节性三角洲是在陆相盆地中由季节性河流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现代季节性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地形平缓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中,然而在古代沉积记录中季节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研究仍然不够深入。选取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苏维依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63口测录井资料及215.52 m岩心资料,建立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板及岩相类型组合模板,分析总结沉积相平面特征的垂向演化规律,建立研究区整体的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塔北地区苏维依组发育4大类、17小类岩相类型,苏维依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南北两侧不断退积的季节性浅水辫状河三角洲;苏维依上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北侧发育多洪水事件且向后退积的季节性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最后建立了季节性浅水三角洲受可容纳空间、沉积基准面频繁变化和突发性事件等因素影响的剖面及单井沉积模式。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干旱气候背景下的季节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提供了参考,也可以为岩性圈闭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地区 苏维依组 岩相类型 季节性浅水辫状三角洲 季节性浅水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南部花港组上段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发育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春峰 陈忠云 +5 位作者 万延周 陈建文 徐东浩 冯桢鸣 俞伟哲 姜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5,共11页
针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南部花港组上段H5及H4砂组沉积相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建立了针对浅水三角洲划分相带的新方法及研究流程,即“单井定相-平面描砂-寻岸划线-分区划带”。研究区具有形成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地质条件并形成了独特的不同... 针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南部花港组上段H5及H4砂组沉积相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建立了针对浅水三角洲划分相带的新方法及研究流程,即“单井定相-平面描砂-寻岸划线-分区划带”。研究区具有形成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地质条件并形成了独特的不同相带交互沉积区,在花港组上段H5及H4砂组沉积时期,盆内地形宽缓,丰水期与枯水期频繁交替出现,形成了研究区中部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和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在较小的沉积旋回内交替出现。在丰水期,研究区中部以三角洲前缘相、浅湖相沉积为主,在枯水期,研究区中部以三角洲平原相沉积为主。以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为指导,在研究区中部识别了大量河道砂体,这些砂体与该区的大型构造脊相迭合形成了众多有勘探潜力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其中部分圈闭经钻探获得了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曲流三角洲 交互式沉积 砂体展布 西湖凹陷 花港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山2段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3
作者 曹军 乔向阳 +7 位作者 贺永红 周进松 杜永慧 王玺童 田坤 赵子丹 朱耿博仑 罗顺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5-1698,共14页
【目的】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气田主力产气层山西组山2段砂体呈狭长条带状分布,与北部各大气田上古生界砂体大面积连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厘清山西组山2段砂体成因机理对理解该区砂体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 【目的】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气田主力产气层山西组山2段砂体呈狭长条带状分布,与北部各大气田上古生界砂体大面积连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厘清山西组山2段砂体成因机理对理解该区砂体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山2段为地质原型,利用水槽沉积模拟实验探讨其砂体形成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结果与结论】平缓坡度与低水流强度是山2段分流河道呈低弯度曲流态的重要因素,水平面的变幅速率是控制山2段砂体纵向延伸的关键因素,砂体的大小及长宽比受岸线及流量变化控制,砂体整体的延伸距离及长宽比分别与水退的幅度和速率成正比。山西组沉积期,在水平面大幅度下降、岸线向湖区长距离迁移背景下,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延伸较远距离;砂体叠置样式具有“垂向叠置”、“垂向切割”和“侧向迁移”的特征。该认识对山西组砂体分布预测和寻找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模拟实验 浅水曲流三角洲 控砂机制 山2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过程与沉积模式探讨——沉积过程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分析的启示 被引量:48
4
作者 冯文杰 吴胜和 +2 位作者 张可 赵文凯 贾风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47-2064,共18页
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是近年来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国内外学者基于地下储层、露头、现代沉积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不同学者往往持不同观点,在缺乏沉积过程与演化特征观察、分析的现... 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是近年来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国内外学者基于地下储层、露头、现代沉积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不同学者往往持不同观点,在缺乏沉积过程与演化特征观察、分析的现状下,很难统一认识。基于此,本文选取鄱阳湖赣江三角洲这一典型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根据其水动力、水深、沉积物供给等数据,采用基于泥沙水动力学的沉积过程数值模拟软件(Delft3D)再现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生长与演化过程,并与现代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对比验证,建立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在浅水环境下,曲流河三角洲快速向湖生长,三角洲前缘持续向前延伸并快速平原化,具有典型的宽平原-窄前缘的特征。三角洲垂向沉积厚度较小,但底积-前积-顶积三层结构完整。(2)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发育数条同期活跃的高弯度分流河道,在平原近端,分流河道存在频繁的侧向迁移现象,可对先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侵蚀改造,形成串珠状点坝,经长期侧向迁移可形成大规模的长条宽带状分流河道复合体,分流河道对先期沉积体的长期改造使得大部分厚层砂体呈正韵律,导致先期河口坝保存程度较低;在前缘远端,由于堤岸不稳定,分流河道往往存在决口改道现象,废弃的水道缺乏砂质沉积物供给而成为高泥质充填水道,多条废弃分流河道在三角洲平原远端形成高泥质充填河网系统。(3)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平原分流河道在水体中的短程延伸,水道长约300m,由于水体较浅,河口处水流冲刷能力较强,水携沉积物多在水下分流河道侧缘堆积形成指状坝。由于分流河道建设性极强,水下分流河道往往频繁发生决口或侧向摆动,经多期复合,可形成多分叉复合体指状坝,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在废弃后往往被泥质充填。(4)受三角洲平原远端水道决口改道的控制,前缘多分叉指状复合坝沿岸线迁移,可形成大面积近等厚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浅水三角洲 沉积过程数值模拟 沉积特征 演化过程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前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地震沉积学特征——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肃宁地区为例 被引量:74
5
作者 曾洪流 赵贤正 +5 位作者 朱筱敏 金凤鸣 董艳蕾 王余泉 朱茂 郑荣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76,共11页
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肃宁地区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综合解释资料,开展隐性前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地震沉积学特征研究,并总结隐性前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肃宁地区古近系沙-上亚段(Es1s)一东三段(Ed3)可... 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肃宁地区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综合解释资料,开展隐性前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地震沉积学特征研究,并总结隐性前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肃宁地区古近系沙-上亚段(Es1s)一东三段(Ed3)可识别出8个四级层序,反映湖平面周期性变化。从湖心向湖岸、从湖侵域向高位域,泥岩由灰色变为红色,显示湖水由深变浅。地震反射结构指示湖水变浅:Esl。(SQV3)叠瓦状前积厚度显示湖心水深40~60m;随后叠瓦状前积结构消失,演变为亚平行结构(SQV4-SQV6),反射连续性逐渐变差,反映水深不超过30m。岩心、测井曲线和地层切片分析揭示,与Es1s的SQV3叠瓦状前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体系不同,Es1s的SQV4-sQv6为隐性前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体系,地震沉积学响应特征主要为分带向湖盆中心推进的河道状和垛状地貌体系,指示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垛状体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曲流三角洲 隐性前积地震反射 地震沉积学特征 饶阳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赵皇庄——肃宁地区沙一段为例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茂 朱筱敏 +3 位作者 曾洪流 董艳蕾 刘畅 郑荣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7,共9页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沙河街组沙一段是该区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为了落实沙一段砂体展布特征,明确该区下一步勘探方向,综合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饶阳凹陷赵皇庄—肃宁地区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沉积时期,赵皇庄—...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沙河街组沙一段是该区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为了落实沙一段砂体展布特征,明确该区下一步勘探方向,综合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饶阳凹陷赵皇庄—肃宁地区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沉积时期,赵皇庄—肃宁地区主要发育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湖盆面积小,水体浅、能量弱,湖岸线迁移频繁;湖平面的周期振荡造成了岩性呈砂泥岩互层状、泥岩颜色为红黑相间的特征;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水下分流河道极为发育,并且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平面上呈网状分布。整体而言,沙一段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分布广、纵横叠置,是有利的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曲流三角洲 分流 冀中坳陷 沙一段 赵皇庄—肃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沉积机理探讨 被引量:79
7
作者 何义中 陈洪德 张锦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骨架砂体 ,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控制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发育的主要是河流类型、地形坡度、水体深浅、不同水体密度差及河流沉积作用和湖泊的分散作用等。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曲流河水系 ,沉积物较细 ,地形坡度平缓 ,喷流机制为似等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大 ,以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为主 ;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主要发育于网状河水系 ,沉积物较粗 ,地形坡度较小 ,喷流机制属高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小 ,湖泊分散作用较强 ,沉积作用相对较弱。根据两类三角洲的特征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沉积模式 ,并指出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平原相带呈透镜状或带状分布的分流河道砂体是有利的勘探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 曲流-浅水海相三角洲 网状-浅水湖泊三角洲 沉积特征 成因机理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明化镇组下段砂体构型与连通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海波 许鹏 +3 位作者 李龙 王启明 孙希家 郭景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3,共12页
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下段时期,沉积体系复杂、类型多样,已发现的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中,砂体横向变化快,接触关系复杂,形成了储层空间展布及内部结构复杂的砂体,砂体构型及连通性决定了砂体发育规模及其展布范围,控... 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下段时期,沉积体系复杂、类型多样,已发现的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中,砂体横向变化快,接触关系复杂,形成了储层空间展布及内部结构复杂的砂体,砂体构型及连通性决定了砂体发育规模及其展布范围,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大小及其油气分布。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下段砂体构型开展精细解剖,建立复杂沉积体系砂体构型模式,开展储层构型控制的砂体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分析单砂体内部连通性。结果表明:曲流河砂体之间垂向叠置关系包括独立型、叠加型与切叠型,平面叠置关系主要以侧接型为主,以条带状展布为典型特征;浅水三角洲砂体构型要素主要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组成,垂向上以对接型、切叠型为主,平面上呈现枝状、朵状和片状展布。在砂体构型样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三维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和手段,结合构造和沉积特征,通过砂体叠置模式对比、原油运移充注分析和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等方法,有效判识了明下段砂体的连通性,为浅层岩性圈闭落实和大面积岩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砂体连通性 曲流 浅水三角洲 浅层岩性油藏勘探 渤海海域明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沉积构型研究若干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胜和 岳大力 +2 位作者 冯文杰 张佳佳 徐振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62,共18页
近10年来,国内外的沉积构型研究从之前的以精细表征为主扩展到成因机制分析。文中以同生逆断层控制的冲积扇、可容空间影响下的曲流河点坝、浅水缓坡背景下的三角洲指状砂坝以及大陆斜坡微盆地背景下的重力流沉积等为例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近10年来,国内外的沉积构型研究从之前的以精细表征为主扩展到成因机制分析。文中以同生逆断层控制的冲积扇、可容空间影响下的曲流河点坝、浅水缓坡背景下的三角洲指状砂坝以及大陆斜坡微盆地背景下的重力流沉积等为例介绍相关研究进展。(1)挤压盆地边缘复杂的同生逆断裂构造活动控制了冲积扇的构型要素类型、叠置样式、分布演化及定量规模,表现出有别于构造稳定条件下的冲积扇构型模式;(2)曲流河在可容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可发育顺流迁移型点坝,表现出特殊的微相类型、分布样式及旋回特征,而随着A/S值的不断增大,曲流河点坝可由鳞片状逐步演变为条带状,最后变为点状;(3)浅水三角洲中可发育类似于河控较深水三角洲中的指状砂坝沉积,其平面形态、微相组合样式、定量规模等特征受气候、沉积物供给、沉积水体等多因素的影响;(4)大陆斜坡微盆地内部可发育重力流水道、朵叶体、块状搬运体等多种构型要素类型,不同构型要素的空间分布样式、定量规模及构型演化模式受复杂地形地貌及构造活动的影响较为明显。综合原型模型分析、沉积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开展系统的定量化研究,建立定量的、可预测的碎屑岩沉积构型模式,是今后碎屑岩沉积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型 冲积扇 曲流点坝 浅水三角洲 陆坡微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下段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18
10
作者 赵汉卿 张建民 +2 位作者 李栓豹 周连德 江远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1029,1046,共10页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下段Ⅱ—Ⅴ油组是其主力含油层位。通过观察分析岩心资料的沉积构造特征、岩矿特征和粒度特征、测井形态、地球物理属性等特征,综合判定其主要发育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两种沉积相类型,油田范围内曲流河主要发育...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下段Ⅱ—Ⅴ油组是其主力含油层位。通过观察分析岩心资料的沉积构造特征、岩矿特征和粒度特征、测井形态、地球物理属性等特征,综合判定其主要发育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两种沉积相类型,油田范围内曲流河主要发育河道、决口扇、天然堤和泛滥平原4种沉积微相,浅水三角洲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坝和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通过分析沉积相特征,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对A油田明下Ⅱ—Ⅴ油组的垂向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处于长周期上升半旋回的Ⅴ油组曲流河呈条带状分布;处于长周期下降半旋回初期的Ⅳ油组浅水三角洲平面呈坨状,内部砂体连通性差;处于长周期下降半旋回中期的Ⅲ油组浅水三角洲平面呈朵叶状,砂体以侧向叠置为主;处于长周期下降半旋回晚期的Ⅱ油组浅水三角洲平面呈鸟足状,砂体以垂向叠置为主。最终提出该油田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明下段 曲流 浅水三角洲 沉积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