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卫星测高资料的班达海海平面季节及年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伟 王永刚 +1 位作者 徐腾飞 魏泽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9-729,共11页
本文基于法国空间局AVISO提供的格点化绝对动力地形(MADT:maps of absolute dynamic topography)资料,分析了1993年1月—2013年12月班达海(Banda Sea)海平面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班达海海面高度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12月到翌年4月西... 本文基于法国空间局AVISO提供的格点化绝对动力地形(MADT:maps of absolute dynamic topography)资料,分析了1993年1月—2013年12月班达海(Banda Sea)海平面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班达海海面高度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12月到翌年4月西北季风盛行时较高,7月到10月东南季风盛行时较低,全年变化幅度为16.5cm;班达海东部近阿拉弗拉海(Arafuru Sea)与西南部近弗洛勒斯海(Flores Sea)海平面随季风转换表现出"跷跷板"形态。海平面的变化受比容海平面变化和海水质量变化共同调制,其中比容海面高度季节变化振幅为14cm左右,约占海平面变化的84%,并且班达海比容海平面的季节性空间分布与总体海平面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因此比容海平面的变化是造成班达海海平面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而风生Ekman流引起的海水堆积会影响班达海东北部的海平面高度。年际尺度上,班达海海平面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月平均海面高度异常EOF分解第一模态方差贡献率高达96%,第一模态时间序列(PC1)滞后Ni?o3.4指数1个月左右时相关系数达到–0.76,远超过95%置信度水平;相比之下,IOD事件对班达海海平面的影响较小,PC1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之间的最大相关系数仅为–0.3,低于95%置信度水平。并且月平均比容海平面异常和动力地形异常之间的差异在ENSO事件期间显著增大,表明ENSO事件引起的平流输送在班达海海平面高度年际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达海 海面高度 季节及年际变化 比容海面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A资料的中国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武扬 程国胜 +2 位作者 韩桂军 舒业强 王东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4,共11页
基于1986—2008年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再分析产品(CORA),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分析了海表面温度(SST)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并用相应的SODA、AVHRR以及Levitus资料对CORA做了对比评估。相比于AVHRR而言,CORA资料SST的偏差和... 基于1986—2008年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再分析产品(CORA),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分析了海表面温度(SST)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并用相应的SODA、AVHRR以及Levitus资料对CORA做了对比评估。相比于AVHRR而言,CORA资料SST的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SO-DA,相比Levitus资料而言CORA资料温度盐度的均方根误差随深度的变化皆小于SODA。CORA与SODA资料相比,两者前3个模态的时空分布大体一致,区别在于CORA资料能更好地反映参量的一些细微特征。结果表明,CORA资料能很好的刻画中国近海SST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黑潮流经区域SST的局地变化特征。季节EOF第二模态显示的是SST对由风引起的潜热释放的响应特征。第三模态刻画了冬夏转换季的分布特征,主要揭示了东北-西南走向的锋面特征。SST年际变化与ENSO密切相关,区域平均的南海SSTA与Nino指数的吻合程度CORA优于SO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及年际变化 SST EOF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混合层深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沛楠 吴德星 林霄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模拟了北太平洋1981~2001年间的月平均三维水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在对模拟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得到日本海混合层时空场的分布情况,剖析了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对模拟结果分析表明,...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模拟了北太平洋1981~2001年间的月平均三维水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在对模拟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得到日本海混合层时空场的分布情况,剖析了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对模拟结果分析表明,日本海混合层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冬季混合层深度深,夏季混合层深度浅,其深度变化范围在10~100m之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变化与季节变化存在共性而又各具特色.研究证实,日本海地形、环流、海面风场和温度梯度场等的综合作用,导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COM 日本海 混合层深度 季节及年际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积雪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俊峰 陈仁升 宋耀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4-371,共8页
结合2001—2010年Aqua与Terra卫星MODIS积雪影像,分析了新疆、青藏高原和东北-内蒙地区积雪的空间稳定性,并探讨了这三大积雪区积雪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积雪区中新疆积雪空间稳定性最好,东北-内蒙地区次之,青藏高原较差,... 结合2001—2010年Aqua与Terra卫星MODIS积雪影像,分析了新疆、青藏高原和东北-内蒙地区积雪的空间稳定性,并探讨了这三大积雪区积雪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积雪区中新疆积雪空间稳定性最好,东北-内蒙地区次之,青藏高原较差,其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58、0.38和0.29。三大积雪区积雪年内分配存在显著的季节特征,2001—2010年新疆和东北-内蒙积雪区积雪面积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月,偶尔出现在12月,到7月和8月积雪面积很小;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最大值则有可能出现在11—2月,其中以11月出现频率最高,10—3月的积雪面积差异相对其他两个积雪区的变化较小。从年际变化上看,2002年以来三大积雪区及全国稳定积雪面积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日数 空间分布 MODIS 季节及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对流季内振荡强度异常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丽平 王盘兴 +1 位作者 管兆勇 杨松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利用外逸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分析了热带对流季内振荡(ISO)强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重点研究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最强的OLR季内振荡主要位于高海表温度(SST)区,即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区... 利用外逸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分析了热带对流季内振荡(ISO)强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重点研究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最强的OLR季内振荡主要位于高海表温度(SST)区,即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区域,终年存在,冬、春季最强,振荡中心偏于夏半球。OLR季内振荡强度年际异常显著区域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区域、西北太平洋区域和西南太平洋区域,它与SST年际异常存在局地正相关关系,伴随环流的辐合辐散,并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另外,El Ni^no事件发生之前,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区域OLR季内振荡增强,其中心随事件的发展逐渐东移,事件发生后这两个区域ISO减弱,这与OLR季内振荡强度年际异常显著的区域具有内在连贯性。海表温度是决定OLR季内振荡强度季节变化、年际异常的一个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内振荡 季节变化及年异常 热带对流 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