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涛 王玉清 +6 位作者 吴火亮 俞莹 陈静蕊 陈晓芬 秦文婧 刘佳 徐昌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2-860,共9页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其次是冬闲季,占23.31%~54.30%,而晚稻季的径流量最小;氮磷养分流失量与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规律相似,也大体表现为早稻季>冬闲季>晚稻季。然而,监测期多数年份(除2016年外)防控关键期(施肥后10 d)的径流量及氮磷流失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均低于13%,表明双季稻田防控关键期的污染风险可能被夸大。但极端降水条件下,径流量、氮流失量和磷流失量在全年的占比分别为27.34%~52.19%、14.21%~54.06%和25.38%~45.95%,远高于防控关键期,表明极端降水可能导致较大的双季稻田面源污染风险。因此,对于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早稻季和冬闲季均是稻田氮磷流失防控的重要时期。由于降水事件具有偶然性,仅靠降低“防控关键期”的氮磷流失来防控面源污染具有较大风险,极端降水条件下的氮磷流失防控可能是未来消减双季稻区面源污染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双季稻 氮磷流失 季节分布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活动对高寒草甸群落植物生物量季节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孙飞达 龙瑞军 干友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07,211,共5页
通过对高原鼠兔不同洞穴密度条件下,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分析表明:高原鼠兔不同洞穴密度和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当洞穴数量达到中等密度时(512个/hm2),其生物量降到最低。生长季内(5-10... 通过对高原鼠兔不同洞穴密度条件下,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分析表明:高原鼠兔不同洞穴密度和植物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当洞穴数量达到中等密度时(512个/hm2),其生物量降到最低。生长季内(5-10月)地上生物量变化呈"单峰"曲线,由于不同程度的鼠类活动致使其最大生物量较无鼠害样地提前一月来临,即8月底达到生长季最大值;年均生物量近似零密度样地最大,中等密度样地最小,7月底生物量可以作为年度产草量平均水平的重要依据。生长季内地下生物量于8月底均降到最低值,中等密度样地最小,近似零密度样地最大。总生物量主要由地下根系所支配,生长季内各样地基本与地下生物量保持相似的趋势,中等密度样地总生物量最小。总之,地上生物量对鼠洞密度和月份的敏感程度要强于地下生物量,鼠类活动对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形成和数量在短期内没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鼠洞密度 高寒草甸 生物量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go的热带东印度洋上层水团季节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宣莉莉 邱云 +2 位作者 许金电 张晓爽 邵彩霞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为研究热带东印度洋上层海洋孟加拉湾水(BBW)及阿拉伯海水(ASW)的季节分布,利用2003-2012年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资料,依据温盐标准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BBW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东南部海域,6-10月出现在苏... 为研究热带东印度洋上层海洋孟加拉湾水(BBW)及阿拉伯海水(ASW)的季节分布,利用2003-2012年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资料,依据温盐标准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BBW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东南部海域,6-10月出现在苏门答腊岛外海及赤道海域,并持续至次年2月。ASW在5,6月及10月至次年1月沿赤道向东延伸最远,可至90°E以东海域,在多数月份(6月至次年4月)还出现在湾内。分析表明,BBW有3个出湾通道:11月至次年3月,东印度沿岸流及东北季风漂流是BBW从湾内进入阿拉伯海东南部海域的2个主要流路,6-10月,BBW通过湾口东侧的连续南向流输送至苏门答腊岛外海;ASW入侵湾内有2个路径:11月至次年4月,由赤道至湾口的连续北向流经湾口东侧进入湾内,6-9月ASW由西南季风漂流输运至湾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热带东印度洋 上层水团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重力波活动及其波谱的季节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旭 杨国韬 +9 位作者 王继红 龚少华 程学武 焦菁 岳川 付海川 王梓硕 杨松 羊现长 傅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3-460,共8页
利用激光雷达对北京地区上空Na层进行持续观测,通过连续三年累积的夜间观测数据对北京地区重力波活动及其波谱进行研究.根据重力波的线性理论计算,得到北京地区上空的大气密度扰动规律、空间功率谱和时间频率谱.通过选择重力波波长在1~8... 利用激光雷达对北京地区上空Na层进行持续观测,通过连续三年累积的夜间观测数据对北京地区重力波活动及其波谱进行研究.根据重力波的线性理论计算,得到北京地区上空的大气密度扰动规律、空间功率谱和时间频率谱.通过选择重力波波长在1~8 km,具有特定波长以及特定周期为60,45,25 min的重力波活动辅助研究重力波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重力波大气密度扰动具有夏季大、冬季小的活动规律.结合波源与背景风场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北京上空重力波活动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形和对流因素与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背景风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Na层 重力波 季节分布 青藏高原地形及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中国海邻域对流TBB季节分布和变化特征
5
作者 王锡东 陈受钧 陶祖钰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10,共4页
利用日本气象研究所提供的1980-1997年共18年各年TBB资料,研究南中国海邻域对流TBB季节分布和变化特征。冬、春、夏、秋各季节TBB≤-32℃出现频率和TBB≤-10℃低值带的分布特征显示:TBB频率高值中心和TBB低值中心的分布极为接近。由冬... 利用日本气象研究所提供的1980-1997年共18年各年TBB资料,研究南中国海邻域对流TBB季节分布和变化特征。冬、春、夏、秋各季节TBB≤-32℃出现频率和TBB≤-10℃低值带的分布特征显示:TBB频率高值中心和TBB低值中心的分布极为接近。由冬季到夏季,位于苏门答腊岛的对流活跃区域向西北方向移动到孟加拉湾及北部地区;由夏季到冬季往东南方向撤退,回到苏门答腊岛的上空,具有明显的年循环特征。不同经度TBB时间-纬度剖面图分布特征显示:在印度、孟加拉湾、中南半岛,TBB低值带表现为由赤道系统性地北传和南撤,而南海东部-西太平洋TBB低值带具有局地突发性;我国长江中下游、日本南部TBB低值带建立的时间与南海东部、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较为一致。本文揭示的南海及邻域对流活动最活跃和最不活跃区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使我们对整个南海及邻域对流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有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搞好南中国海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邻域 TBB 季节分布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圆形分布描述山西省主要传染病季节分布特征
6
作者 张锡柄 王雅珍 梅志强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70-272,共3页
本文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描述山西省15种主要传染病的季节分布特征,分别对这些传染病的估计发病集中日期,发病高峰期进行定量分析,并作随机性检验。同时对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3种计划免疫疾病,针对其不同时期的发病季节差别进行比... 本文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描述山西省15种主要传染病的季节分布特征,分别对这些传染病的估计发病集中日期,发病高峰期进行定量分析,并作随机性检验。同时对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3种计划免疫疾病,针对其不同时期的发病季节差别进行比较,发现疫苗干预并没有改变这些病的季节特征,仅是流行强度或频率的减弱,并对圆形分布在描述传染病季节分布特征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标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分布 传染病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什克腾旗草本野生花卉资源季节分布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峰 张建国 +3 位作者 孙天龙 于国民 魏彦军 盖树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0期113-114,119,共3页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简称克旗)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调查了克旗草本野生花卉资源。[结果]共调查草本野花196种,分属于40个科、129...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简称克旗)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调查了克旗草本野生花卉资源。[结果]共调查草本野花196种,分属于40个科、129属,其中菊科、豆科、毛茛科、蔷薇科、唇形科等资源丰富。克旗草本野生花卉花期集中在6—8月,果期8—9月,菊科、龙胆科、景天科部分种花期可持续至8月底9月初。根据草本野生花卉特征,分析了其开发利用前景。[结论]克旗草本野花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什克腾旗 草本野生花卉 季节分布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捕食线虫真菌季节性分布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郝玉娥 张铭洋 +4 位作者 谭胜全 周艺 薛金花 向艳 全淑芬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7-92,共6页
从云南滇池附近的三块水稻田和三口鱼塘中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比较相似,但从鱼塘中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要比水稻田中的少,两个生境中的优势种也不同.水稻田中,春季和秋季的优势种为Arbrostrys conoides,夏季和冬季的优势种为A... 从云南滇池附近的三块水稻田和三口鱼塘中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比较相似,但从鱼塘中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要比水稻田中的少,两个生境中的优势种也不同.水稻田中,春季和秋季的优势种为Arbrostrys conoides,夏季和冬季的优势种为A.oligospora,秋季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最多,春季次之,夏季和冬季最少;鱼塘中,春季、夏季和冬季的优势种均为Dactylellina ellipsosporum,秋季的优势种为A.ver-micola.夏季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最多,其他三个季节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相差不大.从湖南湘江衡阳段的300份泥土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17种水生捕食线虫真菌,东洲岛和新大桥水域分离的水生捕食线虫真菌比李坳水域分离的种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捕食线虫真菌 季节分布 资源调查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甸打日坝牧场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调查及其季节性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苏鸿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4-57,共4页
本文调查了2003年中甸打日坝牧场捕食线虫真菌的季节性分布,采集了240份土样,共分到17种,属于三个属,在四个季节中,检出频率最高的种是Arthrobotrys oligospora和A·musiformis,其次是Monacrosporiam·ellipososporum·和M&... 本文调查了2003年中甸打日坝牧场捕食线虫真菌的季节性分布,采集了240份土样,共分到17种,属于三个属,在四个季节中,检出频率最高的种是Arthrobotrys oligospora和A·musiformis,其次是Monacrosporiam·ellipososporum·和M·thaumasium,优势种是A·oligospora和A·musiformis,捕食线虫真菌最多的是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最少的是冬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中甸打日坝牧场 资源调查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南海鸢乌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及关键环境因子选择研究
10
作者 范江涛 冯志萍 +2 位作者 马胜伟 陈新军 余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2-422,共11页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栖息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因子的选择过程,根据2014—2017年1—12月南海鸢乌贼渔业数据和环境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分析了鸢乌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量化了不同因子对栖息地变化的贡献...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栖息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因子的选择过程,根据2014—2017年1—12月南海鸢乌贼渔业数据和环境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分析了鸢乌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量化了不同因子对栖息地变化的贡献率,筛选关键环境因子并厘清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其中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Chla)、海面高度(SSH)、海面盐度(SSS)、混合层深度(MLD)以及不同水层水温(Temp_50 m、Temp_100 m、Temp_150 m、Temp_200 m和Temp_300 m)。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的栖息地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适宜栖息地面积春夏季高,秋冬季相对减少。不同季节环境因子对鸢乌贼栖息地的贡献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春季关键环境因子为Temp_50 m、Chla和MLD;夏季为SST、Temp_100 m和Chla;秋季为SST、MLD和Chla;冬季为Temp_50 m、SST和MLD。整体来看,0~100 m水层的温度、MLD和Chla对南海鸢乌贼栖息地的影响最大。此外,各关键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动规律。研究表明,最大熵模型可以用来模拟鸢乌贼栖息地的季节性分布,且探究其分布模式需要考虑不同环境因子影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栖息地模态 季节分布 关键环境因子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头道拐断面水体中多氯联苯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及源汇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伟娟 裴国霞 +3 位作者 张琦 刘耕耘 王光 李坤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48,52,56,共5页
根据黄河头道拐断面2008年4-12月水环境的监测数据,分析了PCBs在该断面水体中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及源汇。结果表明:头道拐断面∑PCBs各季度平均浓度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特征,水体中PCBs各同系物的最大浓度大多出现在6、7... 根据黄河头道拐断面2008年4-12月水环境的监测数据,分析了PCBs在该断面水体中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及源汇。结果表明:头道拐断面∑PCBs各季度平均浓度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特征,水体中PCBs各同系物的最大浓度大多出现在6、7、8月。PCB29和PCB98的浓度相对较高,这与我国曾大量生产低氯联苯相吻合。头道拐水体中PCBs的浓度与其他水体中PCBs的污染水平相比处于低值水平。PCBs的主要贡献源有历史残留,污废水的汇入,大气的干湿沉降作用,主要归宿是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头道拐断面 多氯联苯 季节分布 源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风向季节三维联合分布的平均风统计分析
12
作者 王斌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11-213,217,共4页
由于目前结构设计中对季风的考虑欠缺,本文提出风速风向季节的三维联合分布的平均风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借鉴风电领域里成熟的平均风模型,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并应用谐波函数拟合方法,对上海地区的平均风按季节划分进行了统计分析,解释了... 由于目前结构设计中对季风的考虑欠缺,本文提出风速风向季节的三维联合分布的平均风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借鉴风电领域里成熟的平均风模型,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并应用谐波函数拟合方法,对上海地区的平均风按季节划分进行了统计分析,解释了考虑风速风向季节三维联合分布的必要性,进一步完善结构抗风设计中对风荷载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风向季节三维联合分布 平均风 季风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期水体氮形态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时瑶 赵艳民 +5 位作者 秦延文 马迎群 韩超南 张雷 杨晨晨 刘志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6,24,共9页
为了深入探究三峡水库氮形态污染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4个调度期8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对水体氮形态浓度和时空分布特征和氮形态之间及其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N... 为了深入探究三峡水库氮形态污染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4个调度期8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对水体氮形态浓度和时空分布特征和氮形态之间及其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N浓度范围为1.45~5.34 mg/L,超过国际公认的发生富营养化阈值,其主要形态为TDN-N,TDN-N主要形态为DIN-N,DIN-N主要形态为NO_(3)^(-)-N,氮形态分布受水体pH值和EC的影响较为显著。蓄水期、低水位期和泄水期TN-N,TDN-N,NO_(3)^(-)-N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三者具有一定的同源性。空间上,4个调度期TN-N,TDN-N,NO_(3)^(-)-N沿程分布趋势相似,从朱沱至寸滩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NH_(4)^(+)-N和NO_(2)^(-)-N变化幅度不大,空间差异可能主要受人类活动污染输入影响。季节上,TN-N,TDN-N,NO_(3)^(-)-N,NH_(4)^(+)-N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高水位期>低水位期”,NO_(2)^(-)-N表现相反。季节变化可能主要与水库调度运行模式和气温、降雨等季节性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氮形态 水库调度期 空间分布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国海波浪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冬梅 陈永平 张长宽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21,共8页
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作为驱动风场条件,运用第三代海浪模式WAM的第四版本(WAMC4)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建立二级嵌套波浪模型,利用连云港、冷家沙现场观测波浪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检验了该模型在东中国海波浪研究... 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作为驱动风场条件,运用第三代海浪模式WAM的第四版本(WAMC4)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建立二级嵌套波浪模型,利用连云港、冷家沙现场观测波浪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检验了该模型在东中国海波浪研究中的适用性。针对东中国海进行了连续60年(1950—2009)的波浪后报模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东中国海波浪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四季的平均有效波高等值线与岸线形状基本保持一致,且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有效波高分布的季节差异显著,冬季浪高最大,其次为秋季,春季、夏季最小。通过对比分析平均波浪要素和5%累积频率波浪要素的定量关系发现,在渤海范围内,5%累积频率有效波高与平均有效波高之比约为2.75,黄海与东海大部该比值则分别约为2.50和2.35,而5%累积频率平均周期与平均周期的比值在整个东中国海范围内约为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WAMC4 有效波高 平均周期 季节分布 累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国海波浪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冬梅 陈永平 张长宽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6,共8页
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作为驱动风场条件,运用第三代海浪模式WAM的第四版本(WAMC4)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建立二级嵌套波浪模型,利用连云港、冷家沙现场观测波浪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检验了该模型在东中国海波浪研究... 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作为驱动风场条件,运用第三代海浪模式WAM的第四版本(WAMC4)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建立二级嵌套波浪模型,利用连云港、冷家沙现场观测波浪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检验了该模型在东中国海波浪研究中的适用性针对东中国海进行了连续60年(1950—2909)的波浪后报模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东中国海波浪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四季的平均有效波高等值线与岸线形状基本保持一致,且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有效波高分布的季节差异显著,冬季浪高最大,其次为秋季,春季、夏季最小。通过对比分析平均波浪要素和5%累积频率波浪要素的定量关系发现,在渤海范围内,5%累积频率有效波高与平均有效波高之比约为2.75,黄海与东海大部该比值则分别约为2.50和2.35,而5%累积频率平均周期与平均周期的比值在整个东中国海范围内约为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WAMC4 有效波高 平均周期 季节分布 累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明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5,共5页
根据成都市1991~2010年逐日降雨数据,分析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先增大再减小,8月份降雨量为245.79 mm,占全年降雨量的27.76%。7,8月份侵蚀性降雨量为169.4 mm和211.4 mm,分别占多年平均降雨量... 根据成都市1991~2010年逐日降雨数据,分析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先增大再减小,8月份降雨量为245.79 mm,占全年降雨量的27.76%。7,8月份侵蚀性降雨量为169.4 mm和211.4 mm,分别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19.14%和23.89%,发生侵蚀性降雨天数为7.8 d和5.1 d。成都市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呈单峰式分布型,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2 921.57 MJ·mm/(hm^2·h),7,8月份为1 000.65 MJ·mm/(hm^2·h)和1 008.97 MJ·mm/(hm^2·h)。降雨侵蚀力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降雨侵蚀力分别为262.85,2297.46,350.06,11.2 MJ·mm/(hm^2·h),夏季占全年的78.64%。降雨侵蚀力与侵蚀性降雨量的相关性优于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成都市土壤侵蚀预报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降雨量 侵蚀性降雨 季节分布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患者在不同季节中的病种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建军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4Z期2-3,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在不同季节病种构成及分布规律。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520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个季度的就诊率中第一季度占比例最高;其中就诊最高的病种是外伤和中毒,占33.88%,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在不同季节病种构成及分布规律。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520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个季度的就诊率中第一季度占比例最高;其中就诊最高的病种是外伤和中毒,占33.88%,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位于第3位。结论根据不同季节疾病的分布特点,急诊科医务工作者要做好合理的安排和准备,以提高急诊诊断的准确率和抢救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病种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急诊患者病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素美 石丹琴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7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急诊患者病种结构和分布规律,为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我院急诊科187504例就诊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患者总例数及各科就诊例数均逐年增加;4个季度的就诊率分别为19.67%、29.39%...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急诊患者病种结构和分布规律,为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我院急诊科187504例就诊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患者总例数及各科就诊例数均逐年增加;4个季度的就诊率分别为19.67%、29.39%、28.41%、22.53%;排在前5位的病种是外伤(26.25%)、呼吸系统疾病(13.51%)、消化系统疾病(13.49%)、神经系统疾病(10.33%)、循环系统疾病(9.05%),其中外伤、消化道疾病在2、3季度最多,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在1、4季度最多。结论急诊科护理管理者需根据不同季节急诊病种分布特点,做好预见性的科室设备及场地建设,人力资源的配备及合理的排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急诊病种 季节分布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地区1980-2018年降水量时空分布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奕杉 胡苗 +1 位作者 贺玉静 施竹遥 《广东水利水电》 2022年第8期42-47,共6页
基于安徽省江淮地区1980—2018年期间9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雨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Arc GIS软件克里金插值技术等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年际、季节以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江淮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 基于安徽省江淮地区1980—2018年期间9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雨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Arc GIS软件克里金插值技术等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年际、季节以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江淮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显著变化;春、夏、冬三季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秋季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夏、秋三季降水量整体变化不显著,冬季降水量整体波动较大,上升趋势显著;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全年占比最大。各站点之间春季和夏季的降水量差异较大,年降水量均呈现由西南至东北逐渐减少,且呈梯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法 安徽省江淮地区 降水量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城地区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0
作者 陈杨 王程程 +1 位作者 全秋浩 赵男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273-276,共4页
以白城地区1961—2014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选择SPI为指标,对区域干旱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城地区干旱空间分布差异较小,不同区域干旱严重情况和持续时间不同。春季以轻度和中度干旱为主,呈"南北相反"的分... 以白城地区1961—2014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选择SPI为指标,对区域干旱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城地区干旱空间分布差异较小,不同区域干旱严重情况和持续时间不同。春季以轻度和中度干旱为主,呈"南北相反"的分布特征,重旱和特大干旱少发;夏季旱情最缓和,发生轻度和中度干旱,且概率较小;秋季轻旱最多,重度和特级干旱仅次于春季,但较夏季有增加趋势;冬季易发生特级干旱,重度干旱概率仅次于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空间分布 季节分布 特征 吉林白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