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硅提高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的组成型和诱导型抗性机制
1
作者 马耀武 刘晓丹 +6 位作者 苏国权 张麒宇 张振宇 王祎 韩燕来 李绍建 姜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5-1682,共18页
【目的】孢囊线虫病在我国广泛存在,危害粮食安全与环境健康,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硅作为一种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施用硅肥诱导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的作用机制对环境保护和小麦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孢囊线虫病在我国广泛存在,危害粮食安全与环境健康,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硅作为一种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施用硅肥诱导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的作用机制对环境保护和小麦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为供试孢囊线虫,首先开展硅肥施用水平盆栽试验,在不接虫和接虫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硅肥施用水平:0、0.25、0.5、1、2 g/kg。在小麦接虫后2个月,取样测定小麦单株孢囊量、植株生长指标,筛选出最优硅肥施用浓度。以最优施硅水平继续进行施硅与接虫2×2双因素盆栽试验,共4个处理:不施硅不接虫(CK)、施硅不接虫(Si)、不施硅接虫(Cyst)、施硅接虫(Si×Cyst)。接虫2个月后,取样分析小麦硅、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次生代谢物质(木质素和总酚)以及活性氧(过氧化氢)含量,将未接虫处理小麦的相关成分含量定义为组成型抗性,接虫前后的各成分差值定义为诱导型抗性,探究施硅提高小麦防御孢囊线虫能力的组成型和诱导型抗性机制。【结果】浓度为0.5 g/kg的硅肥处理使小麦单株孢囊量显著减少了67.74%,且显著提高了小麦地上部鲜重、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地下部鲜重、根总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与不施硅处理(Si 0 g/kg)相比,施硅处理(Si 0.5 g/kg)的组成型地上和地下部硅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6.50%和116.60%,诱导型地下部硅含量显著下降;施硅显著提高了营养物质中组成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组成型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33.10%,增加了诱导型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施硅后的组成型木质素、总酚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7.98%和35.55%,诱导型含量均显著减少;诱导型过氧化氢含量在施硅后显著降低了25.39%。PCA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鲜重及株高、组成型游离氨基酸含量、诱导型地上部硅含量及过氧化氢含量与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能力的关系最为紧密。【结论】施用硅肥通过对小麦硅含量、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以及活性氧的影响,从小麦的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方面提高了小麦对孢囊线虫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硅肥 菲利普孢囊线虫 组成型抗性 诱导型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因子和温度对甜菜孢囊线虫侵染和发育的影响及甜菜抗性品种筛选
2
作者 张梦涵 孔德鹏 +4 位作者 乔精松 胡先奇 李广阔 彭德良 彭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1,共11页
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是甜菜生产的毁灭性病原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2015年甜菜孢囊线虫在我国新疆首次被发现后,该虫在我国造成了极大危害。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采自新疆的甜菜孢囊线虫在不同... 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是甜菜生产的毁灭性病原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2015年甜菜孢囊线虫在我国新疆首次被发现后,该虫在我国造成了极大危害。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采自新疆的甜菜孢囊线虫在不同性质土壤、温度及pH条件下的侵染和发育过程,同时对24个甜菜主栽品种对甜菜孢囊线虫的抗性进行了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在甜菜孢囊线虫侵染和发育过程中,最适的土壤为沙土比例1∶0和6∶1的土壤,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范围为5~9,我国24个主栽甜菜品种中,只有‘Cofco1001’对甜菜孢囊线虫表现出抗性,其他品种对甜菜孢囊线虫均表现感病或高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甜菜孢囊线虫在我国的发生规律并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孢囊线虫 土壤因子 温度 PH 抗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MYB15正调控大豆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
3
作者 祝群 郭晓黎 张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孢囊线虫为大豆根部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大豆种植区,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种植抗病品种为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且绿色环保的防治策略,然而目前商业化抗性资源较少。解析大豆抗孢囊线虫的机制有利于大豆抗性基因资源挖掘和抗线... 孢囊线虫为大豆根部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大豆种植区,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种植抗病品种为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且绿色环保的防治策略,然而目前商业化抗性资源较少。解析大豆抗孢囊线虫的机制有利于大豆抗性基因资源挖掘和抗线虫分子育种。基于生化试验和抗线虫表型分析,本研究发现大豆R2R3-MYB转录因子GmMYB15在植物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表达,其转录水平受大豆孢囊线虫侵染显著诱导,GmMYB15与咖啡酰辅酶A氧甲基转移酶CCoAOMT、肉桂酸羟化酶C4H和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等蛋白互作,正调控大豆对大豆孢囊线虫抗性。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GmMYB15调控大豆线虫抗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 抗病性 GmMYB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麦类作物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抗性鉴定
4
作者 刘霞霞 龙维丽 李惠霞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禾谷孢囊线虫是麦类生产上的重要线虫。为筛选抗禾谷孢囊线虫的小麦和燕麦种质资源,以甘肃孢囊线虫群体为测试对象,采用室内接种法,通过测定单株白雌虫及孢囊数,对燕麦和小麦品种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燕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1... 禾谷孢囊线虫是麦类生产上的重要线虫。为筛选抗禾谷孢囊线虫的小麦和燕麦种质资源,以甘肃孢囊线虫群体为测试对象,采用室内接种法,通过测定单株白雌虫及孢囊数,对燕麦和小麦品种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燕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1个高抗品种(陇燕3号),12个中抗品种。同样,在参试的小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其中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包括定丰12号、西旱3号、武春8号等。可将高抗燕麦品种陇燕3号作为抗病亲本,用来培育和选择具有持久抗禾谷孢囊线虫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燕麦品种 小麦品种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茬口种植的大豆品种根渗出物对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司兆胜 许艳丽 +2 位作者 李兆林 李春杰 温广月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2-66,共5页
取北方5种作物轮作茬口和休闲土壤种植不同大豆品种,出苗后22d制备植株的根渗出物观察对大豆孢囊线虫(SCN)卵孵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茬口土壤种植后获得的根渗出物对SCN卵孵化率不同,抗线3号在不同的茬口条件下根渗出... 取北方5种作物轮作茬口和休闲土壤种植不同大豆品种,出苗后22d制备植株的根渗出物观察对大豆孢囊线虫(SCN)卵孵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茬口土壤种植后获得的根渗出物对SCN卵孵化率不同,抗线3号在不同的茬口条件下根渗出物对SCN卵孵化率差异很大,豆麦米轮作、米豆米迎茬和豆麦豆迎茬条件下对SCN卵孵化具有促进作用,但在麦豆麦迎茬、连作12a大豆和休闲条件下根渗出物对SCN卵孵化具有抑制作用。合丰25只在连作12a大豆条件下对SCN卵孵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在豆麦米轮作、麦豆麦迎茬、米豆米迎茬和豆麦豆迎茬条件下均表现为对SCN卵孵化的抑制作用,在休闲条件下与对照差别不大。抗线4号在6个茬口中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基本与对照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孢囊线虫 轮作 连作 根渗出物 卵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初步调查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红梅 王暄 +2 位作者 裴世安 乐秀虎 梁中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75,共4页
2009年5月对江苏省5个地区的22个县市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采集76份含根系和根际土壤的样本,经分离与鉴定表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CCN)在徐州、连云港、宿迁和盐城等地区都有分布,检出率为35%。徐... 2009年5月对江苏省5个地区的22个县市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采集76份含根系和根际土壤的样本,经分离与鉴定表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CCN)在徐州、连云港、宿迁和盐城等地区都有分布,检出率为35%。徐州的沛县、丰县、邳州和睢宁等4个县市的小麦孢囊线虫病检出率超过90%。其中,丰县华山镇、沛县河口镇和丰县城东的田块孢囊密度较大,每100 mL土壤的平均孢囊数分别为161、159个和112个,每个孢囊的平均含卵量分别为187、190粒和174粒。这是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江苏省发生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 调查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及危害调查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传广 吴慧平 +1 位作者 檀根甲 王月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在田间用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中线虫虫口,测定分析田间小麦孢囊线虫对3个小麦品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模型为聚集分布,土壤中其卵密度范围为0~42.8粒/g土,平均密度为6.5粒/g土... 在田间用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中线虫虫口,测定分析田间小麦孢囊线虫对3个小麦品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模型为聚集分布,土壤中其卵密度范围为0~42.8粒/g土,平均密度为6.5粒/g土,已达到危害水平以上。小麦中前期生长调查表明,小麦孢囊线虫没有对分蘖期小麦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孕穗期小麦孢囊线虫的危害能造成小麦每株穗数减少13.8%、鲜重降低14.5%,但对株高没有影响;孕穗期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的反应差异显著,受小麦孢囊线虫危害后,新麦12和皖麦50的单株鲜重量分别降低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了25.9%和11.1%,但徐州8562孕穗数减少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 小麦 田间分布 孕穗数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检疫性有害生物马铃薯孢囊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G.pallida)入侵我国 被引量:12
8
作者 彭焕 刘慧 +5 位作者 江如 葛建军 赵守歧 冯晓东 黄文坤 彭德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马铃薯孢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马铃薯白线虫G.pallida,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一般造成30%的产量损失,在热带发病严重地区,产量损失高达80%~90%,甚至绝收。由于其危害严重性,包括我国在... 马铃薯孢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马铃薯白线虫G.pallida,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一般造成30%的产量损失,在热带发病严重地区,产量损失高达80%~90%,甚至绝收。由于其危害严重性,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将其列为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目前尚无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发生报道,但随着贸易全球化,马铃薯孢囊线虫传入我国的风险日趋增高。本文主要对马铃薯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危害症状、经济损失、生物学特性、传入我国的潜在风险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止马铃薯孢囊线虫入侵我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孢囊线虫 马铃薯金线 马铃薯白线 入侵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8
9
作者 孔祥超 李红梅 +2 位作者 耿甜 黄文坤 彭德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50,共5页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最经济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2个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以期获得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品种与种质资源。2009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C柱法在温室内鉴定了300份...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最经济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2个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以期获得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品种与种质资源。2009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C柱法在温室内鉴定了300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对大豆孢囊线虫(SCN)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用3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了抗性表现免疫的种质资源12份,表现高抗的28份,表现中抗的39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4.0%、9.3%和13.0%;用4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了免疫的种质材料8份,高抗的18份和中抗的51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2.7%、6.0%和17.0%。对2个生理小种的毒力差异比较表明,2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表现差异明显,4号生理小种的毒力比3号生理小种强。本研究所鉴定出的抗病品种与资源,不仅对农业生产中利用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为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的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生理小种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孢囊线虫病传播扩散途径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汪涛 戚仁德 +4 位作者 吴向辉 赵伟 高同春 张琍 吴慧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0,共3页
为了明确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扩散传播途径,调查病区农用机械、麦田翻耕后田间及其周边流水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结果表明,收割机、旋耕机和播种机上土样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27.1%、51.6%和44.0%,麦稻轮作的病田中,浪渣的孢囊检出率为... 为了明确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扩散传播途径,调查病区农用机械、麦田翻耕后田间及其周边流水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结果表明,收割机、旋耕机和播种机上土样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27.1%、51.6%和44.0%,麦稻轮作的病田中,浪渣的孢囊检出率为58.3%,翻耕后麦田积水、沟渠和小河流中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33.3%、22.7%和7.7%。说明农业机械的跨区作业和水流是小麦孢囊线虫病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 传播机制 农业机械 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高寒草原牧草孢囊线虫的鉴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惠霞 彭焕 +3 位作者 彭德良 朱锐东 徐鹏刚 李建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4-180,共7页
2013年8月下旬,对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从嵩草和矮嵩草根部和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孢囊线虫。通过对孢囊和孢囊阴门锥的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其特征为孢囊浅褐色,阔柠... 2013年8月下旬,对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从嵩草和矮嵩草根部和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孢囊线虫。通过对孢囊和孢囊阴门锥的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其特征为孢囊浅褐色,阔柠檬形,阴门锥双膜孔,未见阴门下桥,泡状突明显。利用通用引物 AB28和 TW81对其群体rDNA-ITS 区进行 PCR 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 ITS 区序列长度为1045 bp。将所测得序列在 Genbank 和 Blast 上比对,结果显示,此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与 H .avenae 群体相似度达99%~100%。进一步证实寄生于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嵩草和矮嵩草的孢囊线虫均为 H .avenae ,这是首次报道莎草科嵩草和矮嵩草也是禾谷孢囊线虫的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草原 禾谷孢囊线虫 嵩草 矮嵩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生防放线菌初步筛选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立杰 陈井生 +1 位作者 段玉玺 魏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大豆孢囊线虫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已造成严重产量损失,而且防治困难,目前人们试图利用生物防治来控制线虫病害,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试验采用稀释分离法,从东北和华北等地区采集土样分离获得400株放线菌,通过筛... 大豆孢囊线虫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已造成严重产量损失,而且防治困难,目前人们试图利用生物防治来控制线虫病害,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试验采用稀释分离法,从东北和华北等地区采集土样分离获得400株放线菌,通过筛选获得6株对大豆孢囊线虫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分别是C49、C44、C25-3、C58、H-2和H-4。其中C49和C44菌株的菌悬液对大豆孢囊线虫J2有较强的杀死作用,C25-3、H-2、C49、H-4和C44菌株的发酵液代谢物对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孵化和J2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49菌悬液处理48h后大豆孢囊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7.78%;C25-3发酵液4×稀释浓度下,处理24 h后J2校正死亡率达到94.84%;C49、C25-3、C58对孢囊的孵化相对抑制率分别达89.50%、89.50%、88.80%,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代谢物 大豆孢囊线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和28SrDNA-D2/D3区序列特征及ITS-RFLP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叶文兴 徐秉良 +1 位作者 彭德良 黄文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5,共8页
禾谷孢囊线虫是危害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原,严重威胁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利用通用引物对甘肃、河南、安徽禾谷孢囊线虫群体28SrDNA-D2/D3区和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UPG-MA方法分析了甘肃省7个种群、河南1个... 禾谷孢囊线虫是危害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原,严重威胁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利用通用引物对甘肃、河南、安徽禾谷孢囊线虫群体28SrDNA-D2/D3区和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UPG-MA方法分析了甘肃省7个种群、河南1个种群、安徽1个种群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D2/D3区和ITS区的系统发育关系;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7个甘肃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甘肃的禾谷孢囊线虫rDNA-D2/D3区片段长度约为780bp,rDNA-ITS片段长度约为1040bp。7个甘肃禾谷孢囊线虫群体、1个河南安阳群体、1个安徽蚌埠群体的D2/D3区和新西兰的H.aucklandica群体亲缘关系很近;其ITS区同澳大利亚的H.australis、北京通州的H.avenae(AY148382)的亲缘关系很接近。RFLP分析表明,9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共产生了22个酶切片段,不同酶切的RFLP分布型在7个种群间没有差异。甘肃省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与中国的C型群体相近,但不同于欧洲的A型群体和印度的B型群体。这是首次报道甘肃CCN种群分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核糖体基因D2/D3区 核糖体基因ITS区 ITS-RFLP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种衣剂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郝瑞 黄文坤 +3 位作者 刘崇俊 彭德良 李红梅 李惠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86,共5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甘农种衣剂Ⅰ号、甘农种衣剂Ⅱ号、甘农种衣剂Ⅲ号、阿维菌素种衣剂AV1、阿维菌素种衣剂AV2和5.7%甲维盐等6个种衣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播种前对麦种进行8个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比较小麦收获后土壤中孢囊...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甘农种衣剂Ⅰ号、甘农种衣剂Ⅱ号、甘农种衣剂Ⅲ号、阿维菌素种衣剂AV1、阿维菌素种衣剂AV2和5.7%甲维盐等6个种衣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播种前对麦种进行8个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比较小麦收获后土壤中孢囊数量的变化以及小麦增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土壤中孢囊线虫的繁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甘农种衣剂Ⅲ号(1∶35)、甘农种衣剂Ⅰ号(1∶50)和甘农种衣剂Ⅱ号(1∶35)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6%、53%和47%。不同种衣剂处理的小麦产量增加,甘农种衣剂Ⅲ号(1∶35)、甘农种衣剂Ⅰ号(1∶50)、甘农种衣剂Ⅱ号(1∶35)和甘农种衣剂Ⅰ号(1∶35)增产率分别为37.6%、19.4%、17.9%和17.7%。本项目中自主研发的甘农种衣剂Ⅲ号防治效果最显著,不仅对小麦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具有安全、低毒、省工、经济的特点,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种衣剂 防治效果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寄生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明祖 雷智峰 肖炎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共3页
经测试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长江中游地区栽种的小麦、裸大麦、米大麦、家燕麦、野燕麦、黑麦草、鹅冠草、苇状羊茅、球茎草芦和鸭茅均能侵染,这些植物是该线虫的良好寄主,但感染率差异不显著。该线虫能侵染玉米,但... 经测试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长江中游地区栽种的小麦、裸大麦、米大麦、家燕麦、野燕麦、黑麦草、鹅冠草、苇状羊茅、球茎草芦和鸭茅均能侵染,这些植物是该线虫的良好寄主,但感染率差异不显著。该线虫能侵染玉米,但很难完成生活史,不侵染供试的红三叶草和紫苜蓿2种非禾本科牧草。在不同的寄主根内,线虫发育速度有差异,单位重量根内虫口数亦有异,黑麦草内最多,鲜根有线虫4.45条/g,鸭茅最少为1.26条/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孢囊线虫 侵染 寄生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动态调查 被引量:13
16
作者 苏致衡 黄文坤 +3 位作者 郑国栋 张宏嘉 刘淑艳 彭德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0-2011年对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北京地区全年只发生1代,夏季滞育,卵孵化高峰为4月初;2龄幼虫侵染高峰为4月上旬,3龄幼虫发...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0-2011年对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北京地区全年只发生1代,夏季滞育,卵孵化高峰为4月初;2龄幼虫侵染高峰为4月上旬,3龄幼虫发育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初,4龄幼虫发育高峰为5月上旬,白雌虫发育高峰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10月份播种后部分2龄幼虫就可以发生侵染并且冬前发育至3龄幼虫。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北京地区 发生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和分布特点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生英 王爱玲 +2 位作者 张贵 彭德良 黄文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9-141,156,共4页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青海省小麦青稞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07-2010年,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对青海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病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宁、海东、海北、黄南、玉树、海西州6个地区,...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青海省小麦青稞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07-2010年,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对青海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病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宁、海东、海北、黄南、玉树、海西州6个地区,在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分布,但不同生态区以及同一生态区不同地块间发生量差异较大。垂直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同一地块中禾谷孢囊线虫主要分布在20 cm以上的土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 发生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线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18
作者 裴世安 王暄 +5 位作者 耿立新 迟元凯 刘炳良 孙成刚 乐秀虎 李红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6-170,共5页
小麦孢囊线虫病目前已在中国13个省(市区)的小麦种植区有发生与分布,其扩散与蔓延将直接威胁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安全,系统开展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涕灭威颗粒剂(aldicarb)、3%克百威颗粒剂(ca... 小麦孢囊线虫病目前已在中国13个省(市区)的小麦种植区有发生与分布,其扩散与蔓延将直接威胁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安全,系统开展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涕灭威颗粒剂(aldicarb)、3%克百威颗粒剂(carbofuran)、5%硫线磷颗粒剂(cadusafos)、10%苯线磷颗粒剂(fenamiphos)和0.5%阿维菌素颗粒剂(abamectin)等5种杀线剂各3个不同剂量在小麦返青期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对土壤中孢囊线虫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各处理间的校正孢囊减退率差异并不显著;不同药剂处理后的小麦株高、单株根重和单株鲜重均优于对照,且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其中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kg/hm2处理后的校正孢囊减退率最大值为55.13%,且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为18.54%;而0.5%阿维菌素颗粒剂60kg/hm2处理后小麦株高平均值最大,为59.32cm,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明显。由于0.5%阿维菌素颗粒剂能够明显抑制土壤中孢囊线虫的繁殖,同时促进植株生长并减少产量损失,因此,在小麦孢囊线虫重病田于小麦返青期施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kg/hm2进行土壤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麦孢囊线虫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 线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外来入侵甜菜孢囊线虫在中国的适生性风险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建中 彭德良 刘淑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4,共5页
本文应用MAXENT与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对甜菜孢囊线虫在中国的适生性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甜菜孢囊线虫可在中国17个省市生存,适生范围为26°N~48°N,77.6°E~136°E。甜菜孢囊线虫入侵的高风险区:内蒙古南... 本文应用MAXENT与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对甜菜孢囊线虫在中国的适生性进行了风险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甜菜孢囊线虫可在中国17个省市生存,适生范围为26°N~48°N,77.6°E~136°E。甜菜孢囊线虫入侵的高风险区:内蒙古南部、新疆西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东北部、宁夏、甘肃北部;中风险区:北京、天津、陕西、山西大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吉林西部、新疆北部;低风险区:河南、陕西南部、山东、内蒙古中东部、新疆中部、辽宁、吉林大部、黑龙江南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北部;而青海、新疆南部、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内蒙古少数地区和黑龙江部分地区属于基本不发生区。我国内蒙古、新疆、辽宁等省市甜菜种植区均适合甜菜孢囊线虫发生,对上述地区的进出口岸应加强甜菜孢囊线虫的检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生性风险分析 甜菜孢囊线虫 入侵线 GARP 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甜菜孢囊线虫发生危害、生物学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彭德良 彭焕 刘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 Schmidt)是全世界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甜菜具有毁灭性危害,该线虫已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分布,22个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甜菜孢囊线虫寄主多达23科95属218种植物,可导致甜菜产量损失达25... 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 Schmidt)是全世界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甜菜具有毁灭性危害,该线虫已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分布,22个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甜菜孢囊线虫寄主多达23科95属218种植物,可导致甜菜产量损失达25%~70%,甚至绝产,在欧洲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9000万欧元,严重威胁当地甜菜生产和制糖业。甜菜孢囊线虫是我国重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因其对甜菜具有毁灭性危害,我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甜菜孢囊线虫都高度重视,严防该线虫的暴发和危害,本文介绍国外甜菜孢囊线虫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孢囊线虫 生物学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