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免疫细胞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的免疫细胞表型和CP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来自公开数据...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免疫细胞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的免疫细胞表型和CP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来自公开数据库,共纳入731种免疫细胞表型。采用双样本双向MR分析法探索免疫细胞与CP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使用多种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结果的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进行验证。结果共发现33个免疫细胞表型与CP存在因果关联,其中18个表现为抑制因素,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群中的CD25 on CD4^(+)表现出最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余15个则表现为风险因素,成熟T细胞组的CD8 on TD CD8br、TBNK组的CD8br AC以及Treg组的CD39^(+)CD8br%T cell和CD28 on CD4^(+)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反向MR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因果关系的单向性。结论通过MR方法揭示了免疫细胞与CP之间的密切联系,凸显了免疫系统与CP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展开更多
目的 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究近视与特定免疫细胞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对OPEN-GWAS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选取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作为暴露因素,近视作为结局因素。设置显著阈值,筛选与免疫细胞及近视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目的 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究近视与特定免疫细胞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对OPEN-GWAS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选取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作为暴露因素,近视作为结局因素。设置显著阈值,筛选与免疫细胞及近视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排除弱工具变量偏倚的影响。主要的分析方法是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同时使用简单模式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法和MR-Egger回归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评估循环免疫细胞与近视的因果关系。对于符合假设的免疫细胞SNP,采用Cochran Q检验来评估异质性,并使用MR-Egger回归和MR-PRESSO法来排除SNP的水平多效性,利用留一法分析来评估显著结果是否由单个SNP影响。为了避免反向因果关系,本研究将近视作为暴露变量,免疫细胞表型为结果变量进行反向MR分析。此外,采用多变量MR分析(MVMR)评估这些免疫细胞对近视的因果和独立效应。结果 (1)两样本MR IVW法结果显示,Memory B cell AC(B细胞)和CD24+CD27+AC(B细胞)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Naive CD8br%CD8br(T细胞)、CD39+CD8br AC(T细胞)、CD25 on CD39+activated Treg(T细胞)、PDL-1 on CD14+CD16+monocyte(单核细胞)以及CD80 on myeloid DC(髓系树突状细胞)是近视发生的风险因素,且其余MR-Egger等方法结果与IVW方向一致。MR-Egger回归和MR-PRESSO分析表明,不存在水平多效性(P>0.05)。(2)双样本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近视与上述7种免疫细胞之间均无双向因果关系(均为P>0.05)。(3)在MVMR分析中,CD80 on myeloid DC与近视之间的显著因果关系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变量后依然稳健。结论 本研究通过遗传学手段,揭示了多种免疫表型与近视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展示了免疫系统与近视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调控模式。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以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 project数据平台、...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以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 project数据平台、英国生物银行以及骨质疏松联盟网站等不同平台获得暴露与结局的GWAS汇总数据,借助于Two-Sample MR软件包中的逆方差加权(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IVW)、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法、MR-Egger回归以及加权模型法来分析AS与OP以及不同部位BMD间的关系,其中IVW是主要分析方法,并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遗传预测AS与OP之间呈正向因果关联(OR=1.003,P=0.004),但未发现AS与全身、腰椎、股骨颈、前臂、足跟等不同部位BMD具有因果关联。异质性、多效性结果肯定了本次研究的稳健性。结论AS与OP的发生存在因果关联,可能会增加OP的发病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ER)、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以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再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留一法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结果的影响。最后进行药物预测和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炎症因子的药理价值。结果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CAF)与OP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与0~1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7(IL-7)与15~30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30~4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60岁以上人群的BMD呈负相关;MIP-1α与全年龄段人群的BMD呈负相关。此外,分子对接证明了药物与蛋白质的良好结合,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靶点的药理价值。结论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全面评估了41种炎症因子对OP和BMD的因果效应,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提示OP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通过干预炎症因子进而干预OP的发生发展过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免疫细胞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的免疫细胞表型和CP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来自公开数据库,共纳入731种免疫细胞表型。采用双样本双向MR分析法探索免疫细胞与CP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使用多种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结果的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进行验证。结果共发现33个免疫细胞表型与CP存在因果关联,其中18个表现为抑制因素,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群中的CD25 on CD4^(+)表现出最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余15个则表现为风险因素,成熟T细胞组的CD8 on TD CD8br、TBNK组的CD8br AC以及Treg组的CD39^(+)CD8br%T cell和CD28 on CD4^(+)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反向MR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因果关系的单向性。结论通过MR方法揭示了免疫细胞与CP之间的密切联系,凸显了免疫系统与CP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
文摘目的 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究近视与特定免疫细胞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对OPEN-GWAS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选取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作为暴露因素,近视作为结局因素。设置显著阈值,筛选与免疫细胞及近视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排除弱工具变量偏倚的影响。主要的分析方法是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同时使用简单模式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法和MR-Egger回归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评估循环免疫细胞与近视的因果关系。对于符合假设的免疫细胞SNP,采用Cochran Q检验来评估异质性,并使用MR-Egger回归和MR-PRESSO法来排除SNP的水平多效性,利用留一法分析来评估显著结果是否由单个SNP影响。为了避免反向因果关系,本研究将近视作为暴露变量,免疫细胞表型为结果变量进行反向MR分析。此外,采用多变量MR分析(MVMR)评估这些免疫细胞对近视的因果和独立效应。结果 (1)两样本MR IVW法结果显示,Memory B cell AC(B细胞)和CD24+CD27+AC(B细胞)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Naive CD8br%CD8br(T细胞)、CD39+CD8br AC(T细胞)、CD25 on CD39+activated Treg(T细胞)、PDL-1 on CD14+CD16+monocyte(单核细胞)以及CD80 on myeloid DC(髓系树突状细胞)是近视发生的风险因素,且其余MR-Egger等方法结果与IVW方向一致。MR-Egger回归和MR-PRESSO分析表明,不存在水平多效性(P>0.05)。(2)双样本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近视与上述7种免疫细胞之间均无双向因果关系(均为P>0.05)。(3)在MVMR分析中,CD80 on myeloid DC与近视之间的显著因果关系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变量后依然稳健。结论 本研究通过遗传学手段,揭示了多种免疫表型与近视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展示了免疫系统与近视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调控模式。
文摘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以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 project数据平台、英国生物银行以及骨质疏松联盟网站等不同平台获得暴露与结局的GWAS汇总数据,借助于Two-Sample MR软件包中的逆方差加权(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IVW)、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法、MR-Egger回归以及加权模型法来分析AS与OP以及不同部位BMD间的关系,其中IVW是主要分析方法,并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遗传预测AS与OP之间呈正向因果关联(OR=1.003,P=0.004),但未发现AS与全身、腰椎、股骨颈、前臂、足跟等不同部位BMD具有因果关联。异质性、多效性结果肯定了本次研究的稳健性。结论AS与OP的发生存在因果关联,可能会增加OP的发病风险。
文摘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ER)、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以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再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留一法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结果的影响。最后进行药物预测和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炎症因子的药理价值。结果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CAF)与OP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与0~1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7(IL-7)与15~30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30~4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60岁以上人群的BMD呈负相关;MIP-1α与全年龄段人群的BMD呈负相关。此外,分子对接证明了药物与蛋白质的良好结合,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靶点的药理价值。结论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全面评估了41种炎症因子对OP和BMD的因果效应,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提示OP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通过干预炎症因子进而干预OP的发生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