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6月持续性致洪暴雨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的关系 被引量:29
1
作者 许晓林 徐海明 司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3-471,共9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逐月资料、NOAA卫星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我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及华南45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致洪暴雨的发生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及西太平洋副...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逐月资料、NOAA卫星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我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及华南45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致洪暴雨的发生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演变的关系,并对华南6月有无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年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华南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发生的年份,孟加拉湾对流相对活跃,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反之亦然。华南6月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发生前,孟加拉湾对流经历了一次活跃过程,同时西太平洋副高也明显经历了一次增强西伸过程。孟加拉湾对流活跃可能通过东西向垂直环流诱使西太平洋副高增强西伸,从而对华南暴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持续性致洪暴雨 孟加拉湾对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对流对广西秋季暴雨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向红 陆虹 +4 位作者 伍静 韩慎友 庞传伟 胡静 王军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利用综合观测数据1°×1°FNL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TBB),对2015年11月广西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8日、11—12日和20日)的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对比... 利用综合观测数据1°×1°FNL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TBB),对2015年11月广西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8日、11—12日和20日)的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8日和20日暴雨的低层水汽主要来自南海,11—12日连续暴雨的水汽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暴雨前后TBB的分析表明,在暴雨发生前2~3 d,孟加拉湾对流发展到最强,孟加拉湾对流对广西秋季暴雨具有前兆信号特征。暴雨前后TBB时空剖面表明,暴雨发生前孟加拉湾对流有向广西波动传播的特征。模式敏感性实验显示,当关闭孟加拉湾对流2~3 d后,广西48 h累计雨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暴雨 水汽输送 孟加拉湾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旺盛对流作为广西连续暴雨的前兆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向红 庞传伟 +2 位作者 梁维亮 黄明策 蒋荣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83-1389,共7页
利用1984—2013年30年的GMS卫星资料、FY卫星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利用统计、合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孟加拉湾地区强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发生前的演变特征和传播机制,发现孟加拉湾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前2~3 d异常增强,说明孟加拉... 利用1984—2013年30年的GMS卫星资料、FY卫星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利用统计、合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孟加拉湾地区强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发生前的演变特征和传播机制,发现孟加拉湾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前2~3 d异常增强,说明孟加拉湾旺盛对流对广西低涡切变类持续性暴雨具有前兆信号,这一前兆信号对广西暴雨中短期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论表明:广西上空对流与孟加拉湾对流有高度相关,从孟加拉湾到广西上空存在强对流向东传播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对流 暴雨 前兆信号 传播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2010年6月两场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向红 廖幕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884-18885,共2页
利用常规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7和20日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2次过程的雨量中心都在铁路沿线,6月20日暴雨强度比17日大。6月17日过程雨带是由南向北抬,影响成因为850 hPa西南气流加强、风速的辐合造成,没有冷平流配合;20日过程... 利用常规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7和20日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2次过程的雨量中心都在铁路沿线,6月20日暴雨强度比17日大。6月17日过程雨带是由南向北抬,影响成因为850 hPa西南气流加强、风速的辐合造成,没有冷平流配合;20日过程雨带由北向南移动,是由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锋造成,有明显的冷平流入侵。2次过程都受西南季风影响,过程发生前23 d孟加拉湾的对流云团发展。T639的850 hPa水汽通量能较好反映低层的水汽辐合,雨量中心与水汽通量散度中心是对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切变 孟加拉湾对流 T6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