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AHP-TOPSIS法的一体化前舱盖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书华 贝璟 +2 位作者 吴姚烨 蒋泽龙 张代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5-133,共9页
为保证汽车行车安全,前舱盖需满足刚度、模态和行人保护等要求。针对汽车前舱盖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建立了铸铝一体化前舱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前舱盖的刚度、模态和行人保护性能,构建了RBF-Kriging混合近似模型并联合存档微遗传算法(archi... 为保证汽车行车安全,前舱盖需满足刚度、模态和行人保护等要求。针对汽车前舱盖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建立了铸铝一体化前舱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前舱盖的刚度、模态和行人保护性能,构建了RBF-Kriging混合近似模型并联合存档微遗传算法(archive based micro genetic algorithm,AMGA)对前舱盖进行多目标优化。针对多目标优化产生的Pareto解集,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逼近理想解排序(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FAHP-TOPSIS)法对Pareto非劣解进行综合性能排名,主客观相结合地选择出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最优一体化前舱盖质量降低了32.14%,轻量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前舱盖 熔模铸造 存档遗传算法(amga) 模糊层次分析-逼近理想解排序(FAHP-TOPSIS) Pareto非劣解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吸能盒诱导槽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中华 李雪松 曲天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35-42,55,共9页
吸能盒作为防撞系统的主要吸能组件,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部分的能量,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为了研究诱导槽的布置位置以及诱导槽深度等参数对吸能盒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无诱导槽以及具有均布诱导槽的两种吸能盒模... 吸能盒作为防撞系统的主要吸能组件,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部分的能量,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为了研究诱导槽的布置位置以及诱导槽深度等参数对吸能盒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无诱导槽以及具有均布诱导槽的两种吸能盒模型。以吸能盒的压缩位移和峰值碰撞力为优化目标,以诱导槽的深度和槽间距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选取样本点,用二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构建其近似代理模型,选用存档微遗传算法对吸能盒诱导槽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吸能盒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后吸能盒的能量吸收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为汽车吸能盒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盒 存档遗传算法 响应面模型 诱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