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公共阐释论与存在论阐释学的分歧和互补
被引量:
1
1
作者
崔欣欣
刘彦顺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9,共8页
公共阐释论是在西方及中国古代阐释学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复合型概念,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从正反两方面为其理论建构提供了支撑。不同于存在论阐释学以现象学原则和存在论层面的生成性真理为根基、以个体的当下感受和经验为...
公共阐释论是在西方及中国古代阐释学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复合型概念,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从正反两方面为其理论建构提供了支撑。不同于存在论阐释学以现象学原则和存在论层面的生成性真理为根基、以个体的当下感受和经验为阐释内容、以理解的开放性和无定解为阐释效果,公共阐释论以公共理性和共识真理为前提、以共通性的公共理解为内容、以阐释确定性和最大范围的公约性为阐释有效性的标志,其目的在于以公共理性检视和规范个体阐释,弥补个体阐释在阐释效果公约性和有效性上的缺陷,彰显文本阐释的公共性认知功能,履行文艺回应社会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
阐释
论
存在论阐释
学
公共理性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祝福》的存在主义美学阐释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人的存在论视角是阐释和理解鲁迅小说《祝福》的新视角,可惜在国内研究界并未得到理想展开,迄今仍未有标志性的代表成果。《祝福》是一部"存在主义"的象征之作,"阶级论"、"礼教吃人论"、"人性拷问论...
人的存在论视角是阐释和理解鲁迅小说《祝福》的新视角,可惜在国内研究界并未得到理想展开,迄今仍未有标志性的代表成果。《祝福》是一部"存在主义"的象征之作,"阶级论"、"礼教吃人论"、"人性拷问论"等都无法真正窥探到《祝福》的真意。《祝福》的象征是人的整体象征,而其象征的最大"支点"则是祥林嫂。祥林嫂是人的意义困境或存在论悖谬性的"哲学化身",她的遭遇使人的意义的悖谬性被逼出了历史的地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人学思想谱系"后来被扭曲为与人的存在有悖的"道德人学"和"皇权政治人学",《红楼梦》翻古开新创建了"贵情、尚真"的新人学,而鲁迅文学则是《红楼梦》新人学的真正后继者,《祝福》是这种新人学文学的新篇章、新的重大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存在论阐释
新人学文学
存在
主义
生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共阐释论与存在论阐释学的分歧和互补
被引量:
1
1
作者
崔欣欣
刘彦顺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中的时间性思想及其效应研究”(16BZW024)
文摘
公共阐释论是在西方及中国古代阐释学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复合型概念,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从正反两方面为其理论建构提供了支撑。不同于存在论阐释学以现象学原则和存在论层面的生成性真理为根基、以个体的当下感受和经验为阐释内容、以理解的开放性和无定解为阐释效果,公共阐释论以公共理性和共识真理为前提、以共通性的公共理解为内容、以阐释确定性和最大范围的公约性为阐释有效性的标志,其目的在于以公共理性检视和规范个体阐释,弥补个体阐释在阐释效果公约性和有效性上的缺陷,彰显文本阐释的公共性认知功能,履行文艺回应社会的责任。
关键词
公共
阐释
论
存在论阐释
学
公共理性
真理
Keywords
public hermeneutics
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public rationality
truth
分类号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祝福》的存在主义美学阐释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矗
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文摘
人的存在论视角是阐释和理解鲁迅小说《祝福》的新视角,可惜在国内研究界并未得到理想展开,迄今仍未有标志性的代表成果。《祝福》是一部"存在主义"的象征之作,"阶级论"、"礼教吃人论"、"人性拷问论"等都无法真正窥探到《祝福》的真意。《祝福》的象征是人的整体象征,而其象征的最大"支点"则是祥林嫂。祥林嫂是人的意义困境或存在论悖谬性的"哲学化身",她的遭遇使人的意义的悖谬性被逼出了历史的地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人学思想谱系"后来被扭曲为与人的存在有悖的"道德人学"和"皇权政治人学",《红楼梦》翻古开新创建了"贵情、尚真"的新人学,而鲁迅文学则是《红楼梦》新人学的真正后继者,《祝福》是这种新人学文学的新篇章、新的重大收获。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存在论阐释
新人学文学
存在
主义
生命哲学
Keywords
Lu Xun
Bless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istential theory
the literature of the new humanity
existentialism
philosopy of life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公共阐释论与存在论阐释学的分歧和互补
崔欣欣
刘彦顺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祝福》的存在主义美学阐释
杨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