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师发怒的现象学阐释——从《论语》“樊迟请学稼”看孔子发怒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亚芬
刘铁芳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2,共8页
现代教育工具理性的主导导致发怒被赋予消极、病态化意义。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发怒被视为教师专业缺失或权力关系支配下的暴力的象征。孔子的教育实践则彰显了发怒作为具身教育手段的合理性:其发怒源于对“仁”的价值守护,通过现象学悬...
现代教育工具理性的主导导致发怒被赋予消极、病态化意义。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发怒被视为教师专业缺失或权力关系支配下的暴力的象征。孔子的教育实践则彰显了发怒作为具身教育手段的合理性:其发怒源于对“仁”的价值守护,通过现象学悬置剥离表象世界,以身体介入构建伦理剧场,在非对称性师生关系中实现存在论转化。教师发怒应以仁爱为情感基底,运用礼的具身符号系统进行价值铭刻,通过焦虑转化艺术实现学生的存在觉醒。研究为重塑教育情感伦理提供了跨时代的理论参照,对破解现代教育中的情感异化困境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怒
止于至善
因材施教
现象学情境
存在论转化
仁礼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发怒的现象学阐释——从《论语》“樊迟请学稼”看孔子发怒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亚芬
刘铁芳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2,共8页
基金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教育传统的哲学阐释”,项目编号:AAA240016。
文摘
现代教育工具理性的主导导致发怒被赋予消极、病态化意义。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发怒被视为教师专业缺失或权力关系支配下的暴力的象征。孔子的教育实践则彰显了发怒作为具身教育手段的合理性:其发怒源于对“仁”的价值守护,通过现象学悬置剥离表象世界,以身体介入构建伦理剧场,在非对称性师生关系中实现存在论转化。教师发怒应以仁爱为情感基底,运用礼的具身符号系统进行价值铭刻,通过焦虑转化艺术实现学生的存在觉醒。研究为重塑教育情感伦理提供了跨时代的理论参照,对破解现代教育中的情感异化困境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教师发怒
止于至善
因材施教
现象学情境
存在论转化
仁礼实践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师发怒的现象学阐释——从《论语》“樊迟请学稼”看孔子发怒的教育意涵
周亚芬
刘铁芳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