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自由概念的四个存在论维度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万年 张荣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4,共7页
自由概念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把钥匙。学界对康德自由概念的理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二分法","三个层次"或"三步曲"。但是它们只是停留在对康德自由概念的分类和梳理层面上,并没有... 自由概念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把钥匙。学界对康德自由概念的理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二分法","三个层次"或"三步曲"。但是它们只是停留在对康德自由概念的分类和梳理层面上,并没有揭示康德自由概念的完整内涵和内在逻辑。康德是从自由的可能性、实在性、现实性和实际性四个存在论维度构建有机联系的自由理论。本文试图从这四个存在论维度恢复隐藏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完整原貌,揭示其存在论意蕴。康德自由概念不是认识论意义上或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由,而是存在论意义上自由,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本质,即人的存在的价值、尊严、责任和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存在论维度 可能性 实在性 现实性 实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中国美学研究的认知性维度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科理论与历史文化相分离导致美学研究呈现主体"中空"现象。这使得美学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不强,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相似性。由于过分强调个体感性地位,在否定机械反映论的同时,也否定了认知性维... 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科理论与历史文化相分离导致美学研究呈现主体"中空"现象。这使得美学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不强,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相似性。由于过分强调个体感性地位,在否定机械反映论的同时,也否定了认知性维度对美学的意义,从而压制了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这是由新时期以来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导致的。走出这一理论误区需要重建美学史研究的认知性维度,树立学科的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美学理论的包容性问题,应从存在论和认知性两个维度理解美学理论;另一方面是美学史观问题,应更加注重思想史与美学史之间的潜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史观 认知性 存在论维度 现实主义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终结的三个历史维度及其隐喻性内涵——哲学终结问题的历史清理与实质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2-66,共5页
哲学终结问题曾倍受哲学界关注,但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本身的内涵少有清理。本文从认识论、存在论和语言论三个维度清理了这一问题,厘清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哲学终结话语的特定内涵,并思考了由此衍生的西方哲学的三个根本性问题,揭示了哲... 哲学终结问题曾倍受哲学界关注,但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本身的内涵少有清理。本文从认识论、存在论和语言论三个维度清理了这一问题,厘清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哲学终结话语的特定内涵,并思考了由此衍生的西方哲学的三个根本性问题,揭示了哲学终结话语的特定隐喻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终结 认识论 存在论维度 语言论 隐喻性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