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的哲学基础及其对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陆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9,共5页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的哲学基础体现在三方面,即现象学理论、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这些哲学流派对知识形成的条件及思维运作的过程以及人的本能需要进行了解读。在对创新性思维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后发现:现象学理论对于本质...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的哲学基础体现在三方面,即现象学理论、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这些哲学流派对知识形成的条件及思维运作的过程以及人的本能需要进行了解读。在对创新性思维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后发现:现象学理论对于本质直观的能力即想象力的强调和创新性思维的关键要件即想象力是一致的;存在主义强调过程性和选择的自由性,与创新性思维注重探究的过程和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求索相一致;弗洛伊德主义强调人的本能需要在意识领域的升华是人类精神创造的源泉。这些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本能需要和高阶需求即创新性思维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 创新性思维培养 现象学理论 存在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研究:存在主义现象学方法论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何佳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9-736,共8页
在实证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消费者研究领域,存在主义现象学具有其独特优势,它提供了对消费现象的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论上的准确理解。如果不考虑哲学假设和方法论约束上的差异,存在主义现象学方法也能符合逻辑实证主义主要评价标准的要... 在实证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消费者研究领域,存在主义现象学具有其独特优势,它提供了对消费现象的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论上的准确理解。如果不考虑哲学假设和方法论约束上的差异,存在主义现象学方法也能符合逻辑实证主义主要评价标准的要求。文章在消费者研究范式的大框架中对之进行了阐述,试图说明并强调,非实证主义方法也有自身的哲学基础和具体规范,但只有准确地运用,才能发挥出对学术研究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研究 存在主义现象学 消费者行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的《资本论》 被引量:5
3
作者 何中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共10页
《资本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只有把《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才能如其所是地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因此,立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维度,乃是读懂《资本论》的关键。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 《资本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只有把《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才能如其所是地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因此,立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维度,乃是读懂《资本论》的关键。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受到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所秉持的"实体即主体""自己构成自己"的绝对立场和展现方法的启迪,且与海德格尔实存主义现象学的"回到事情本身"和现象的自我显现具有某种亲和性。马克思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脉络所展开的历史和逻辑的叙述,为开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的本质,提供了内在的可能性。这种反思层面上的显现,正是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任务。作为马克思现象学方法的重要特征,自否性和历史感孕育了马克思所特有的"历史地思"的运思路径,体现着现象学叙事方式的方法论诉求。马克思的《资本论》所采取的叙述方法,是由抽象到具体的展开,它所实现的是以观念的方式再现和把握现实的现象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人的存在现象学 “历史地思” “自己构成自己” “回到事情本身” 黑格尔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特现象学存在论的生存论根基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耀平 冉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于萨特来说,作为在其存在中隐含着它物并处于虚无之中的存在者,自为不仅是存在的根基,而且也是虚无的根基。作为本身就处于亏欠、可能性和时间性中的存在者,自为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亏欠、可能性和时间的根源,而且也是它本身在存在论... 对于萨特来说,作为在其存在中隐含着它物并处于虚无之中的存在者,自为不仅是存在的根基,而且也是虚无的根基。作为本身就处于亏欠、可能性和时间性中的存在者,自为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亏欠、可能性和时间的根源,而且也是它本身在存在论结构上的超越性的根源。可见,自为确实是萨特现象学存在论的出发点,是它的生存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现象学存在 自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如何可能——海德格尔现象学—存在论立场的一种回答 被引量:2
5
作者 包国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5-200,共6页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来源于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提出此在的存在方式为"在世界之中存在"。对于"技术如何可能"的问题,可以从"在世"现象中寻找出根据。以"在世"为线索,从器具存在、世界...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来源于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提出此在的存在方式为"在世界之中存在"。对于"技术如何可能"的问题,可以从"在世"现象中寻找出根据。以"在世"为线索,从器具存在、世界现象和世界的结构即"意蕴"出发,描述技术现象和规定技术,寻找使技术可能的根据。技术属于存在的领域,技术展示、揭示、维系着指引联络的"意蕴"网络,"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对"意蕴"的领会是技术之可能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 此在 在世 现象学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定论的黄昏:存在论现象学视角下的经济人假设
6
作者 刘牧 马潇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3,共10页
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沿袭了经典力学的决定论思维方式,从而否定了人类的自由和选择能力。运用萨特的存在论现象学方法可以证明,自由内在于人的存在,即使在日常消费活动中,自由也会以焦虑的形式体现出来。偏好并不能决... 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沿袭了经典力学的决定论思维方式,从而否定了人类的自由和选择能力。运用萨特的存在论现象学方法可以证明,自由内在于人的存在,即使在日常消费活动中,自由也会以焦虑的形式体现出来。偏好并不能决定消费者的行为,他有处理自己偏好的自由。对经济人假设的传统批评也是决定论式的,尽管引入了利他因素,但并不能使经济人假设更贴近现实。利己与利他均是人的自由选择。主流经济学无法通过修正经济人假设得到改善,反而可能更严重地遮蔽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定论 自由 存在现象学 经济人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美学的三大理论锚点:实践、存在与道心
7
作者 史建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2,共12页
当代中国生态环境美学已经历20多年理论建构,理应对其进行学术史反思。这一学术力量以反现代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出场,关注与人存在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生态的审美问题。环境美学延续了实践美学“自然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相统一... 当代中国生态环境美学已经历20多年理论建构,理应对其进行学术史反思。这一学术力量以反现代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出场,关注与人存在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生态的审美问题。环境美学延续了实践美学“自然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相统一的主体性实践论,并将审美的精神自由维度在逻辑上独立出来。生态存在论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根基,糅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哲学、中国古典天人关系于一身,试图从存在的生态关系性来解释人的感性问题。生态实在论与生态存在论共同倡导中国化的生态美学——生生美学,前者侧重审美方式建构,后者侧重感性存在解释。生态实在论隐含的内在逻辑是道心体哲学,这一由古典“心象”论演化出的“治心”之学在生态美学阶段构成吸纳康德“审美判断力”学说以及分析美学“语境论”的逻辑基石。以实践、存在、道心为理论锚点的中国生态环境美学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天、人如何具有感性沟通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生态美学 自然人化 存在现象学 道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意象观与意象美学的探究——基于存在论现象学视角
8
作者 王中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0,共9页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研究是当代意象美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周易》作为意象范畴的思想源头,其意象观从词源和思想层面奠基了意象范畴。《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其实质上会通于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对其意象观进行阐释既比...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研究是当代意象美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周易》作为意象范畴的思想源头,其意象观从词源和思想层面奠基了意象范畴。《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其实质上会通于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对其意象观进行阐释既比较切合《周易》思想的探究,也是对意象范畴的正本清源。在存在论现象学的视域下,《周易》中的“意象”并非含“意”的易象(卦爻象),而是圣人以易象所像、所立之象,亦即作为“意”的道之现象,美是向感性觉知开放的意象。这一意象观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对美的本质的领会和解释。从存在论现象学视域对《周易》意象观的美学内涵的揭示,可提供一个洞察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和解决意象美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意象 古典美学 意境 存在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景观体验和场所意义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茌文秀 林广思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99-103,共5页
现象学在存在层面为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围绕体验和场所意义的解读方法,然而在国内有关景观感知的研究中,尚缺乏从对“存在”概念的深入理解中解读景观体验及场所意义的研究。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对“存在”层面的景观... 现象学在存在层面为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围绕体验和场所意义的解读方法,然而在国内有关景观感知的研究中,尚缺乏从对“存在”概念的深入理解中解读景观体验及场所意义的研究。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对“存在”层面的景观进行解读,指出真实性是进入和理解现象学中景观体验的途径。从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存在真实性3个关于真实性的维度对景观体验进行系统的解读,并以真实性体验为基础,建构出景观对于参与者的意义,包括感官享受、情感联结、自我探索3个层次,为景观体验和场所意义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体验 场所意义 存在主义现象学 海德格尔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存在论现象学“师生共属”的教师惩戒尺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佳莹 马进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30期66-70,共5页
教育惩戒作为师生共同出场的教育活动,意味着"师生共属"的必要性。然而,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出现的惩而不戒、滥用惩戒、不敢惩戒等现象使教育惩戒陷入迷惘,这些现象不仅遮蔽了惩戒与体罚的区分,也隐匿了权利与责任的显... 教育惩戒作为师生共同出场的教育活动,意味着"师生共属"的必要性。然而,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出现的惩而不戒、滥用惩戒、不敢惩戒等现象使教育惩戒陷入迷惘,这些现象不仅遮蔽了惩戒与体罚的区分,也隐匿了权利与责任的显现,甚至割裂了学生与此在的联系。存在论现象学将"师生共属"的内涵寓于教育惩戒,从师生共在、师生共为、师生一体维度解蔽惩戒背后的情感教育、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有助于澄明教师惩戒尺度的存在论向度。在教师惩戒尺度的平衡与实现上,可通过回溯惩戒源始意蕴、制定班级惩戒条约、创建惩戒反馈机制等方式重建师生命运联系,从而实现师生权责共担、推进师生情感共有,最终促进师生在惩戒中的生命丰盈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惩戒 教师惩戒尺度 师生共属 存在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恩存在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双虎 王蕾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
兰恩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在反对传统精神病学诊疗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存在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上,兰恩主张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视角来理解精神疾病,要从一个人的环境或背景中来理解他的行... 兰恩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在反对传统精神病学诊疗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存在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上,兰恩主张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视角来理解精神疾病,要从一个人的环境或背景中来理解他的行为。在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上,兰恩强调通过改变患者的生存环境来促进其自我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恩 存在主义——现象学 精神病学 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哲学中的越界现象——兼复两篇书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向红 《哲学分析》 2015年第4期28-37,共10页
从越界视角审视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胡塞尔在意向性学说和范畴直观理论上的突破得到了新的理解,就连他在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核心概念上对近代哲学的颠覆也可以更容易地为我们所确认。从越界视角审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我们会获得两个异于... 从越界视角审视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胡塞尔在意向性学说和范畴直观理论上的突破得到了新的理解,就连他在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核心概念上对近代哲学的颠覆也可以更容易地为我们所确认。从越界视角审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我们会获得两个异于常识的观点:海德格尔早期所宣称的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越界是一种伪越界,他对存在、此在及其超越性的理解与胡塞尔的基本思想相去不远,他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甚至可以包容在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之中;而海德格尔在中后期逐渐认识到的关于存在的自身隐匿性和归闭性的思想表明他已越过了意识现象学的疆界。此外,从越界视角阅读两篇书评,评论中关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价值、纯粹自我的直观可能性、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图型的关联、还原的合法性以及反思的两难性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别具一格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存在 越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的多副面孔 被引量:45
13
作者 胡亚敏 肖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6-172,共7页
"他者"是当代西方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本文基于语境原则,通过探讨"他者"在柏拉图和黑格尔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殖民批评和法国女性主义中的不同用法和内涵,指出"他者"是一... "他者"是当代西方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本文基于语境原则,通过探讨"他者"在柏拉图和黑格尔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殖民批评和法国女性主义中的不同用法和内涵,指出"他者"是一个关系概念,存在于两组关系之中,一为同一(One)/同者(Same)与他者(Other);一为自我(Self)/主体(Subject)与他者(Other),有时后一组关系为前一组关系的具体表现。同时"他者"体现出三种不同的属性,即差异性、从属性和建构性,这三种属性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语境中侧重有所不同。只有仔细辨别"他者"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用法和不同所指,才能更好地理解此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而挖掘和运用其中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现象学-存在主义 后结构主义 后殖民批评 法国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境定义与框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90,共12页
行动者总是处于各种处境中。在客观的处境中,他们又总是根据自己对处境的主观界定来采取行动。许多学者从托马斯的“处境定义”理论出发,错误地把行动者对处境的界定看作他们自身经验的产物。戈夫曼则指出,行动者对其所处客观处境的主... 行动者总是处于各种处境中。在客观的处境中,他们又总是根据自己对处境的主观界定来采取行动。许多学者从托马斯的“处境定义”理论出发,错误地把行动者对处境的界定看作他们自身经验的产物。戈夫曼则指出,行动者对其所处客观处境的主观界定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其内化的特定文化-历史-社会的框架造成的。本文从互动处境的理论出发,一方面借鉴贝特森的框架理论和皮亚杰的图式概念,厘清了戈夫曼的框架概念,另一方面提出运用萨特发展出的存在论现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地构造出特定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下互动处境中类型化的行动者的互动框架。本文还以一个文本例子展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境定义 框架分析 互动处境 存在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阐释与阐释的本质——兼论强制阐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傅永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6,共10页
强制阐释是张江教授提出的一个阐释学概念,用以批评那种以阐释者主观意志强力侵入文本,对文本进行符合己意之解释的阐释方式。然而,阐释活动是否存在强制现象?这种现象又如何发生?这并不是一个明见无疑的命题,持有不同阐释观的学者对此... 强制阐释是张江教授提出的一个阐释学概念,用以批评那种以阐释者主观意志强力侵入文本,对文本进行符合己意之解释的阐释方式。然而,阐释活动是否存在强制现象?这种现象又如何发生?这并不是一个明见无疑的命题,持有不同阐释观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这意味着强制阐释也需要阐释。通过再释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重申“理解”与“说明”旨趣的不同,将会发现,理解总是历史性理解,阐释关注新经验的获取。阐释超越过往,开显新维度,指向不同的理解,而非更好的理解或客观理解。就此而言,诠释学中不存在强制阐释现象。所谓强制阐释是一种因诠释学与认识论边界发生混乱而衍生出的意识强力行动。当阐释由理解异变成认知,阐释者转变为认知者,诠释学立场转变为认识论立场,文本的意义阐释转变为文本自在意义的客观把握,强制阐释势必奋袂而起。可见,强制阐释本质上是一种被误认为阐释的认知行为。分清阐释文本的诠释学立场和认知文本的认识论立场,以理解应对文本阐释,以说明应对文本认知,保持清醒的界限意识,强制阐释便无存身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精神科学 理解与说明 现象学存在 界限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阐释有限与无限关系的形而上追问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永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7,共8页
《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从π到正态分布的说明》一文,对一个古老的阐释学难题作出了新解说。新解说在意义生成问题上坚持阐释的历史认知原则,在意义本质问题上,则倾向于阐释的实在论立场,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张力。新解说通过主张一种&qu... 《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从π到正态分布的说明》一文,对一个古老的阐释学难题作出了新解说。新解说在意义生成问题上坚持阐释的历史认知原则,在意义本质问题上,则倾向于阐释的实在论立场,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张力。新解说通过主张一种"弱的阐释实在论",消除理论内部的这种逻辑自反现象。"弱的阐释实在论"以复合视角分殊处理阐释有限与无限问题。阐释有限被放在存在层面讨论,阐释无限则被放在认识层面讨论,前者指引出阐释的边界约束,是限制阐释于合理范围内的实存条件,后者则毕现了理解的自主性,是创造性展开意义阐发的认知根据。"弱的阐释实在论"只有在现象学存在论意义上才有其可能。这意味着新解说须立基于现象学存在论,方能在逻辑上达致融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有限 无限 弱的阐释实在论 现象学存在 事情本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文艺学的跨学科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鲁枢元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101,共8页
量子物理学以及存在主义现象学都为本体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空间 ;在现代本体论意义上 ,文学艺术是一个有各种因素介入的活动过程 ,文艺学是一个阐释的“环路” ,文艺学研究注定也是个人的选择与变通 ,文艺学学科存在于“自然—人类社... 量子物理学以及存在主义现象学都为本体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空间 ;在现代本体论意义上 ,文学艺术是一个有各种因素介入的活动过程 ,文艺学是一个阐释的“环路” ,文艺学研究注定也是个人的选择与变通 ,文艺学学科存在于“自然—人类社会”的庞大系统之中。世界知识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跨学科 本体论 存在主义现象学 学科性质 量子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电影地域与场所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普天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38,共4页
近年不断涌现的新创作主体显现出充沛活力,有关区域电影的讨论也成为当下中国电影话语体系建构的重点。我们从站在彼处的某种目光中,似乎很难得到本真的解释。“什么是贵州电影”抑或“某地电影是什么”的问题是否还作为一个最首要的问... 近年不断涌现的新创作主体显现出充沛活力,有关区域电影的讨论也成为当下中国电影话语体系建构的重点。我们从站在彼处的某种目光中,似乎很难得到本真的解释。“什么是贵州电影”抑或“某地电影是什么”的问题是否还作为一个最首要的问题?当我们想要解决这种“是什么”的问题时,可否首先将之悬置——即抛去先验的概念,回到存在本身。本文以《路边野餐》与《四个春天》为例,探讨其地域弥散与场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存在 地域电影 场所诗意地栖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