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述——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 |
杨经建
李兰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2
|
存在的“悲剧性”与悲剧性“存在”——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艺术表现形态之一 |
杨经建
赵薇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3
|
文学本质论的存在论探究 |
王中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4
|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象征化 |
杨经建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5
|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诗学——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论之三 |
杨经建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文学存在复杂样态的认定与价值评价问题——以小小说考察为中心 |
刘俐俐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7
|
存在主义文学的对位性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穆旦 |
杨经建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8
|
学院传统与诗性情怀——评杨经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 |
董外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9
|
“现代性”境遇中的“归家诗”--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艺术表现形态之二 |
杨经建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0
|
融合视野,多维阐释——评杨经建《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 |
董外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1
|
文学教育 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 |
徐一周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2
|
从“文学”存在到“文学性”存在——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探究 |
蒋继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文学史的第二重存在——论文学史实践 |
温潘亚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4
|
文学性与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存在 |
蒋继华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5
|
试论荒诞派戏剧和存在主义文学 |
孙瑞梅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6
|
新写实小说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主题比较 |
盛永宏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关于悲剧、人道精神与存在主义文学的思考 |
杨亦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18
|
《近的云》及其它——存在主义文学形象漫评 |
曹廷华
|
《当代文坛》
|
1982 |
0 |
|
19
|
十年磨一剑——《存在主义的艺术人学——论文学家萨特》一书评介 |
秦行之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0 |
|
20
|
钱钟书与昆德拉:存在主义语境中的共融与相通 |
杨经建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