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巴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及其主体性思想
1
作者
崔永杰
郝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2-55,101,共5页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巴克莱非物质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认识论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并非仅仅针对洛克的唯物主义学说,而是直接指向“怀疑主义”;它涉及到巴克莱对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肯...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巴克莱非物质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认识论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并非仅仅针对洛克的唯物主义学说,而是直接指向“怀疑主义”;它涉及到巴克莱对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肯定了认识主体性思想;内含于该命题中的主体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就是被感知
巴克莱
怀疑主义
认识主体性
主体性思想
认识对象
认识论
生理因素
主体认识结构
实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再认识
2
作者
程肇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19-24,共6页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也是一切研究哲学的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命题。在我国它被当作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命题一再被批判因而也“臭名昭著”,几乎人人皆知。但在西方一些哲学家那里,贝克莱和他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也是一切研究哲学的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命题。在我国它被当作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命题一再被批判因而也“臭名昭著”,几乎人人皆知。但在西方一些哲学家那里,贝克莱和他的这一命题受到的待遇却颇为不同。比如德国的叔本华就明确提出贝克莱的观点为哲学作出了贡献。当今人们对孔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论等哲学流派的研究十分热烈,而这些流派也或多或少受到过贝克莱的影响。尤其是现象学认为:任务物体只有当它成为一个意识的感知对象时它才真正存在。这一观点同贝克莱学说更是一脉相承。这促使我们再次注意贝克莱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客观事物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主体
性观念
可
感知
感性认识
认识客体
主客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哲学发现中的理论创造
3
作者
许玉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3-56,共4页
迄今为止,认识中的理论创造主要是在科学发现领域被探讨的,而对于哲学发现中的理论创造,却一直没有人做出系统的探究。这无疑是整个哲学研究的一个不足。本文拟对哲学发现中的理论创造做一初步探讨,以期为弥补这一不足提供一理论视角。
关键词
理论创造
贝克莱
哲学问题
科学发现
存在就是被感知
经验观察
客观性
万有引力定律
主体性
领悟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贝克萊哲学评价的争鸣
4
作者
韩震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4期119-121,共3页
赵乾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我认为这种观点失之片面,应当说贝克莱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当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
赵乾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我认为这种观点失之片面,应当说贝克莱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当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我们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在感知主体的理智之外独立自存,人们的感觉不是对外部对象的反映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
哲学评价
存在就是被感知
社会科学研究
康德
哲学史
哲学论证
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贝克莱哲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
5
作者
曹方久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78-84,共7页
多年来,我们在外国哲学史教学中,对贝克莱哲学的研究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因此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探讨。本文不打算全面评价贝克莱哲学,只是拣拾几个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关键词
贝克莱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外国哲学史
感觉观念
唯心主义者
实事求是
感知
对象
怀疑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十种表象
6
作者
陈祖德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33,共1页
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对客观事物充耳不闻麻木不仁,常常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二是“跟着感觉走”,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说话办事靠拍脑袋想当然。三是。本本主义”,一切依本本照搬照套,理论至上,领导至上,文件至上。四是“关公...
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对客观事物充耳不闻麻木不仁,常常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二是“跟着感觉走”,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说话办事靠拍脑袋想当然。三是。本本主义”,一切依本本照搬照套,理论至上,领导至上,文件至上。四是“关公战秦琼”,不顾时间、空间,不顾地点、条件,搞长官意志,瞎指挥。五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不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存在就是被感知
能动作用
调查研究
客观事物
本本主义
客观实际
表象
长官意志
瞎指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巴克莱的新原理
7
作者
傅有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5-61,共7页
巴克莱没有直接说明他的新原理是什么,因此,西方学者众说纷纭。根据巴克莱的笔记提供的线索,可以确认,新原理即“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存在”即自然界事物的实在性,“被感知”指被上帝和人心感知。它的基本含义在于,自然中的事...
巴克莱没有直接说明他的新原理是什么,因此,西方学者众说纷纭。根据巴克莱的笔记提供的线索,可以确认,新原理即“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存在”即自然界事物的实在性,“被感知”指被上帝和人心感知。它的基本含义在于,自然中的事物就是可以与人的精神直接关连的对象物。这一原理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中考察世界,它给传统的本体论哲学以沉重的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
者
思维方式
新原理
巴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
怀疑主义
线索
意志
实在性
上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贝克莱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8
作者
赵乾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3期40-43,共4页
各派哲学家,不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差不多都一直把贝克莱的哲学视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但是,深入研究贝克莱的哲学著作,包括认真分析其中的基本概念的确切含义和内在联系,我们深感上述公认的评价是不恰当的。贝克莱哲学不是...
各派哲学家,不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差不多都一直把贝克莱的哲学视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但是,深入研究贝克莱的哲学著作,包括认真分析其中的基本概念的确切含义和内在联系,我们深感上述公认的评价是不恰当的。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下面,我们将对几个关键性问题逐一进行考察。一要弄清楚“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estpercipi.简写为E=P)究竟是什么意思,关键是必须明确此处的“存在”是指的什么存在。贝克莱说:“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人类知识原理》第20页,以下简称《原理》——着重号是引者加的)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想象所构成的观念,并不能离开心灵而存在。而在我看来,感官所印入的各种感觉或观念,不论如何组合,如何混杂(就是说不论它们组成怎样一个对象),除了在感知它们的心灵以内就不能存在,这一点同样是明显的。”(《原理》第21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莱
外部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
知觉表象
主观唯心主义
观念
哲学家
思维
关键性问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及其主体性思想
1
作者
崔永杰
郝丽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2-55,101,共5页
文摘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巴克莱非物质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认识论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并非仅仅针对洛克的唯物主义学说,而是直接指向“怀疑主义”;它涉及到巴克莱对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肯定了认识主体性思想;内含于该命题中的主体性思想。
关键词
存在就是被感知
巴克莱
怀疑主义
认识主体性
主体性思想
认识对象
认识论
生理因素
主体认识结构
实在性
分类号
B561.27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再认识
2
作者
程肇琳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19-24,共6页
文摘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也是一切研究哲学的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命题。在我国它被当作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命题一再被批判因而也“臭名昭著”,几乎人人皆知。但在西方一些哲学家那里,贝克莱和他的这一命题受到的待遇却颇为不同。比如德国的叔本华就明确提出贝克莱的观点为哲学作出了贡献。当今人们对孔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论等哲学流派的研究十分热烈,而这些流派也或多或少受到过贝克莱的影响。尤其是现象学认为:任务物体只有当它成为一个意识的感知对象时它才真正存在。这一观点同贝克莱学说更是一脉相承。这促使我们再次注意贝克莱的学说。
关键词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客观事物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主体
性观念
可
感知
感性认识
认识客体
主客体关系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哲学发现中的理论创造
3
作者
许玉乾
机构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3-56,共4页
文摘
迄今为止,认识中的理论创造主要是在科学发现领域被探讨的,而对于哲学发现中的理论创造,却一直没有人做出系统的探究。这无疑是整个哲学研究的一个不足。本文拟对哲学发现中的理论创造做一初步探讨,以期为弥补这一不足提供一理论视角。
关键词
理论创造
贝克莱
哲学问题
科学发现
存在就是被感知
经验观察
客观性
万有引力定律
主体性
领悟者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贝克萊哲学评价的争鸣
4
作者
韩震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文摘
赵乾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我认为这种观点失之片面,应当说贝克莱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当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我们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在感知主体的理智之外独立自存,人们的感觉不是对外部对象的反映时。
关键词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
哲学评价
存在就是被感知
社会科学研究
康德
哲学史
哲学论证
混合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贝克莱哲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
5
作者
曹方久
出处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78-84,共7页
文摘
多年来,我们在外国哲学史教学中,对贝克莱哲学的研究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因此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探讨。本文不打算全面评价贝克莱哲学,只是拣拾几个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关键词
贝克莱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外国哲学史
感觉观念
唯心主义者
实事求是
感知
对象
怀疑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十种表象
6
作者
陈祖德
机构
江苏省东台市人大常委会
出处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33,共1页
文摘
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对客观事物充耳不闻麻木不仁,常常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二是“跟着感觉走”,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说话办事靠拍脑袋想当然。三是。本本主义”,一切依本本照搬照套,理论至上,领导至上,文件至上。四是“关公战秦琼”,不顾时间、空间,不顾地点、条件,搞长官意志,瞎指挥。五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不调查研究。
关键词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存在就是被感知
能动作用
调查研究
客观事物
本本主义
客观实际
表象
长官意志
瞎指挥
分类号
D261.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巴克莱的新原理
7
作者
傅有德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5-61,共7页
文摘
巴克莱没有直接说明他的新原理是什么,因此,西方学者众说纷纭。根据巴克莱的笔记提供的线索,可以确认,新原理即“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存在”即自然界事物的实在性,“被感知”指被上帝和人心感知。它的基本含义在于,自然中的事物就是可以与人的精神直接关连的对象物。这一原理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中考察世界,它给传统的本体论哲学以沉重的打击。
关键词
感知
者
思维方式
新原理
巴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
怀疑主义
线索
意志
实在性
上帝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贝克莱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8
作者
赵乾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3期40-43,共4页
文摘
各派哲学家,不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差不多都一直把贝克莱的哲学视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但是,深入研究贝克莱的哲学著作,包括认真分析其中的基本概念的确切含义和内在联系,我们深感上述公认的评价是不恰当的。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下面,我们将对几个关键性问题逐一进行考察。一要弄清楚“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estpercipi.简写为E=P)究竟是什么意思,关键是必须明确此处的“存在”是指的什么存在。贝克莱说:“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人类知识原理》第20页,以下简称《原理》——着重号是引者加的)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想象所构成的观念,并不能离开心灵而存在。而在我看来,感官所印入的各种感觉或观念,不论如何组合,如何混杂(就是说不论它们组成怎样一个对象),除了在感知它们的心灵以内就不能存在,这一点同样是明显的。”(《原理》第21页)
关键词
贝克莱
外部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
知觉表象
主观唯心主义
观念
哲学家
思维
关键性问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巴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及其主体性思想
崔永杰
郝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再认识
程肇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哲学发现中的理论创造
许玉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贝克萊哲学评价的争鸣
韩震
《社会科学研究》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关于贝克莱哲学的几个问题
曹方久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十种表象
陈祖德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关于巴克莱的新原理
傅有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贝克莱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赵乾
《社会科学研究》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