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存在主义人道主义
- 1
-
-
作者
曾宪东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28-33,共6页
-
文摘
一九三二年,国外首次全文发表了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一发表,立即轰动世界并引起了激烈的论争。论争的重要问题是:《手稿》中关于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等人道主义思想,是不是马克思的成熟的思想?人道主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现沦体系中应占据什么地位?它和现代西方流行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有何区别? 对这一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马克思是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在《手稿》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一贯的光辉思想。我们一定要继承《手稿》中这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恢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光辉。 然而教条主义者却否认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他们以《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的不成熟的著作为借口,认为它带有明显的费尔巴哈哲学人本学的痕迹,马克思后来抛弃了《手稿》中的思想,成了一个只讲阶级斗争、不讲人道主义的暴力革命论者,所谓人,人性,人道主义诸范畴,都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与马克思主义无涉。我国十年动乱期间,左倾变为极左,理论界谈人色变,“人道主义”成为禁区,四人邦操纵的舆论工具围剿人道主义,
-
关键词
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人异化
《手稿》
异化论
解放论
人的本质
个体论
人性
存在主义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人道主义——永恒的伦理原则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唐永进
-
机构
四川省社科联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18,共4页
-
文摘
人道主义——永恒的伦理原则唐永进“人道主义”是一种内涵丰厚,源远流长,传承数千年的思潮。它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并因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阶级而具有不同的内涵。然而,它既是一种全人类的社会思潮,就必然包含着超时代...
-
关键词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
伦理原则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费尔巴哈
人的本质
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的价值
封建伦理道德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评萨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宁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2年第4期13-18,共6页
-
文摘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存在主义者都以人道主义自居,而萨特则更以马克思主义者自诩。一九五七年后,他著书立说,声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很“接近”,并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会合”,必须用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会使马克思主义获得“重生”。萨特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抹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人道主义内容,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马克思主义今天是无人地带”,(《给伽罗弟的一封信》)因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贫血症”。他认为,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这种缺欠,所以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它已经“不再同历史一道生活下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后于实践了,它典型概念的实在内容“是一些过时的知识”。(《辩证理性批判》)他主张只有把消失了的人恢复起来,把“主观性”的因素加入现代马克思主义之中去,才能“补救”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所以能担负这一重任,因为它重新肯定了人的实在性。存在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块“飞地”。萨特的这些观点,在西方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思想史上发生的一次由黑格尔、特别是马克思开始的“决定性变革”,是为各种人道主义的“一切形式的集体化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
-
关键词
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学辩证法
历史人学
个人实践
个人存在
贫血症
“自为”
辩证理性批判
历史决定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