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亡对个体存在的观照——鲁迅与海明威死亡意识之比较
1
作者 欧阳晖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7期1-4,共4页
鲁迅和海明威都是死亡真切的观察者、体验者和思考者,对死亡的诗意言说再现了他们复杂的心理结构和精神特质。他们把死亡看作生命的一部分,把死亡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最终归宿和最本质规定,把死亡与人的生存态度、生存方式、生存价值... 鲁迅和海明威都是死亡真切的观察者、体验者和思考者,对死亡的诗意言说再现了他们复杂的心理结构和精神特质。他们把死亡看作生命的一部分,把死亡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最终归宿和最本质规定,把死亡与人的生存态度、生存方式、生存价值和生存本质等方面紧密相联,在死亡的痛苦观照下,肯定和张扬人的个体性和独立性,要求重塑本真的人格。鲁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和对立的角度,呼唤人性的觉醒,彰显个性独立自由;而海明威则从现代战争和西方文明对人异化的方面,主张保持人格独立和复苏人性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境 死亡意识 个体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及其体育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腾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6-38,共3页
人的个体生命具有多样性。"二元对立论""二元一体论""一体多元论"都是对个体生命形式的探讨,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自发挥了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而"三元一体论"将个体生命分为身体、心智和... 人的个体生命具有多样性。"二元对立论""二元一体论""一体多元论"都是对个体生命形式的探讨,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自发挥了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而"三元一体论"将个体生命分为身体、心智和灵魂三个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部分,并由此推论出"基于身体存在的生命""基于心智存在的生命""基于灵魂存在的生命"等三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基于"三元一体"的个体生命存在形式,体育理应朝向人的身体、适宜人的身体、成全人的身体;朝向人的心智、适宜人的心智、成全人的心智;朝向人的灵魂、适宜人的灵魂、成全人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命存在 体育 生命 身体 心智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生态世界主义思想
3
作者 谭燕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被誉为“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他的诗歌以“地方”为视角,在敞开地域性与全球性差异的同时试图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凸显“个体”的存在,构建了一条由“个体”走向整体的生态世界主义生成路径...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被誉为“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他的诗歌以“地方”为视角,在敞开地域性与全球性差异的同时试图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凸显“个体”的存在,构建了一条由“个体”走向整体的生态世界主义生成路径。其思想形成,既有现代世界主义思想的影响,又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相关,更与本身多元文化资源积累相联系。其“地方”,是新型世界主义生根发芽之所在,而“个体”则为新型世界主义的深化提供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生态世界主义思想 “地方”视角 个体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艺的反思——个体性文艺原理
4
作者 刘光耀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6期39-43,共5页
从“五·四”到新时期,一个蓦然而起的怪异的精灵在中国文艺的茫茫原野上游荡。它忽儿为画不就一个象样的圆圈而自轻贱,忽儿在吞服了安眠药片的迷幻中追寻绚丽的日出;它有徒手搏杀恶狼的英雄气概,但在坦然向着世人裸露身上的羞部时... 从“五·四”到新时期,一个蓦然而起的怪异的精灵在中国文艺的茫茫原野上游荡。它忽儿为画不就一个象样的圆圈而自轻贱,忽儿在吞服了安眠药片的迷幻中追寻绚丽的日出;它有徒手搏杀恶狼的英雄气概,但在坦然向着世人裸露身上的羞部时,它又象个够数的无赖。总之,它是愈益无所顾忌了,它对自己的生存权利怀着超人的自信,它只一心要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屏幕上以大写字样显出自己的名字:个体性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命 社会关系 个体 实践关系 个体实践 族类 个体存在 原理 生命活动 生存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克尔凯戈尔对现时代的批判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5,共5页
在克尔凯戈尔的批判指向中,现时代崇尚群众而敌视个人,高扬理性和玄思而贬低激情和行动,个性之泯灭与激情之沦丧构成了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表征了现时代所特有的堕落。现时代的人逃离自己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由于遁入人群之中而丧失了个... 在克尔凯戈尔的批判指向中,现时代崇尚群众而敌视个人,高扬理性和玄思而贬低激情和行动,个性之泯灭与激情之沦丧构成了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表征了现时代所特有的堕落。现时代的人逃离自己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由于遁入人群之中而丧失了个性和激情,从而也遗弃了自己的精神和自我,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尔凯戈尔 现时代 存在个体 哲学思想 物化现象 精神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问教育智慧——一种批判的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高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16,共6页
一 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曾经指出,一个社会的特征或者风格,取决于这个社会把什么东西看作是最令人敬重或最值得崇敬的。[1]如果不惮于将问题简单化,我们完全可以把人们究竟如何来认识教育的价值,究竟把哪些人视为是“受过教育”的... 一 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曾经指出,一个社会的特征或者风格,取决于这个社会把什么东西看作是最令人敬重或最值得崇敬的。[1]如果不惮于将问题简单化,我们完全可以把人们究竟如何来认识教育的价值,究竟把哪些人视为是“受过教育”的人来作为评定当今教育存在方式的规准,并从而判断这个时代教育的精神品格。但是一旦这一批判进入我们的视野,当今教育的平庸也就展露无遗。从受教育者个体存在的角度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智慧 批判 追问 政治哲学家 施特劳斯 存在方式 精神品格 个体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级关系的公共行政学意蕴 被引量:2
7
作者 庄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3,共3页
在组织化时代,各类组织在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组织化语境下的个体已然被悬挂在一张由自身、家庭和社会编织的“关系网”上。其中,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是这张“关系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 在组织化时代,各类组织在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组织化语境下的个体已然被悬挂在一张由自身、家庭和社会编织的“关系网”上。其中,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是这张“关系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中的个体存在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级关系 公共行政学 社会生产 个体存在 组织化 民众生活 关系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传统政治正义理念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焦金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在西方,政治原本实指群体或集体,但群体或集体中的人首先是作为个体存在的,其次才作为必得在一定群体中生活的个体而存在。这种个体与群体(社会或国家)的关系问题就成为西方政治正义理念历史建构所围绕的核心。文艺复兴之前,西方传统的... 在西方,政治原本实指群体或集体,但群体或集体中的人首先是作为个体存在的,其次才作为必得在一定群体中生活的个体而存在。这种个体与群体(社会或国家)的关系问题就成为西方政治正义理念历史建构所围绕的核心。文艺复兴之前,西方传统的政治正义理念的历史建构大致经历了“自然理性的政治”的理念、“政治理性的政治”的理念、“依法制衡的政治”的理念和“有限君权的政治”的理念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构 正义理念 传统政治 个体存在 西方政治 关系问题 文艺复兴 自然理性 政治理性 群体 集体 作为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星崇拜与幻觉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30,共2页
对大众文化的案例性批判明星崇拜与幻觉文化王晓华如果让我说出二十世纪文化的几个主要特征的话,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其中之一是明星崇拜现象。明星崇拜现象是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的必然结果,因为被崇拜的明星实际上是诸神的... 对大众文化的案例性批判明星崇拜与幻觉文化王晓华如果让我说出二十世纪文化的几个主要特征的话,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其中之一是明星崇拜现象。明星崇拜现象是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的必然结果,因为被崇拜的明星实际上是诸神的替代物。虽然,这种替代具有超越的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星崇拜 大众文化 宗教崇拜 电视文化 二十世纪 崇拜对象 个体存在 王晓华 文化样式 隐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工作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绍玫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152,共2页
一、理念上的介入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存在的哲学基础,包括其价值、目标、伦理、原则等,标明了社会工作产生的缘起、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规范及其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提升人民福利中的使命。1.宏观价值理念介入可以帮助贫困... 一、理念上的介入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存在的哲学基础,包括其价值、目标、伦理、原则等,标明了社会工作产生的缘起、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规范及其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提升人民福利中的使命。1.宏观价值理念介入可以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到贫困生问题上,贫困生既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又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存在,他们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贫困大学生自身也应对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工作 贫困大学生 贫困生问题 社会工作 价值理念 社会良性运行 哲学基础 个体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的心理解读
11
作者 胡平 韦庆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8-59,共2页
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了过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没有意义,他面对挑战就会产生焦躁无味、抑郁无助的感受;如果很多人的生命没有意义,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失范无序、冷漠无情的状态.健康良好的社会机体必然由有意义感的生命所组成.... 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了过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没有意义,他面对挑战就会产生焦躁无味、抑郁无助的感受;如果很多人的生命没有意义,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失范无序、冷漠无情的状态.健康良好的社会机体必然由有意义感的生命所组成.心理学上的生命意义是指“个体存在的意义感和对自我重要性的感知”,包含着“拥有意义”和“追寻意义”两个层面.同样,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寻找和实现每个人心底最深层的意义感,是人们行为最终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冲击下,正在经历社会急剧变迁的中国人感受着阶值消解、意义感迷失、未来不确定的痛苦,人们期望未来更确定,人们期望对现状有解释,而中国梦正给出了这个时代最好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心理解读 人的生命 社会机体 意义感 个体存在 心理学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界与自我
12
作者 杨国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9-73,共5页
以个体的存在为视域 ,更应对境界予以必要的关注。境界既表现为个体的综合统一和自我整合 ,又展开为自我的意义世界和意义视域 ,二者统一于个体的存在过程 :一方面 ,在自我的整合中 ,总是渗入了意义的视域 ,后者构成了自我整合的内容 ,... 以个体的存在为视域 ,更应对境界予以必要的关注。境界既表现为个体的综合统一和自我整合 ,又展开为自我的意义世界和意义视域 ,二者统一于个体的存在过程 :一方面 ,在自我的整合中 ,总是渗入了意义的视域 ,后者构成了自我整合的内容 ,并表征着整合所达到程度 ;另一方面 ,意义视域及意义世界又展开、体现于个体存在的各个侧面和实践过程中 ,并在个体的全部存在过程中得到确证。通过生活实践的结合 ,境界所含的自由之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自我整合 意义视域 个体存在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动词的文化——关于文化内涵的阐释学思考
13
作者 张政文 杜桂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8-71,共4页
世纪之交,人们已习惯于用文化的视角领悟、诠释所面对的世界,但对文化的理解大相径庭。有关文化的已有解释不是将其界定为某种精神意识符号,就是视文化为手头使用着、可随意确定的工具,从而形成了人们运用文化的同时又为文化焦虑困扰的... 世纪之交,人们已习惯于用文化的视角领悟、诠释所面对的世界,但对文化的理解大相径庭。有关文化的已有解释不是将其界定为某种精神意识符号,就是视文化为手头使用着、可随意确定的工具,从而形成了人们运用文化的同时又为文化焦虑困扰的症状。产生这种难以消除的症状的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阐释学 以自由为本 日常生活 生存方式 自由本质 超越自然 战略对策 道德自律 个体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世纪之交的民国叙事小说
14
作者 任现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8,共4页
世纪之交的民国叙事抛却展现社会风貌和历史图式的固定层次,而专注于展示与传递个体的存在状态:人是被历史拨弄的无能为力的对象。这样作家就把历史感作为一种纯粹的修辞手段,纳入自己的整个艺术框架,从而使民国时代在小说中的出现变成... 世纪之交的民国叙事抛却展现社会风貌和历史图式的固定层次,而专注于展示与传递个体的存在状态:人是被历史拨弄的无能为力的对象。这样作家就把历史感作为一种纯粹的修辞手段,纳入自己的整个艺术框架,从而使民国时代在小说中的出现变成了一个美学上的问题。但这种转变也使民国时代的社会形态和精神特质从文本中悄然隐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存在 展示 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向边缘人物内心世界的温暖目光——试析黄咏梅小说
15
作者 陈翠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被主流社会所忽视的边缘群体,有着各自卑微的生活轨迹,以及并不圆满的结局。黄咏梅尝试触碰并呈现这些沉默者的灵魂,想象并书写他们不为人知的超越企图。他们寻找着爱、希望、理解、沟通、温暖、尊严和意义,虽然经常性地寻而不获,... 被主流社会所忽视的边缘群体,有着各自卑微的生活轨迹,以及并不圆满的结局。黄咏梅尝试触碰并呈现这些沉默者的灵魂,想象并书写他们不为人知的超越企图。他们寻找着爱、希望、理解、沟通、温暖、尊严和意义,虽然经常性地寻而不获,但这个寻觅的过程本身,恰恰表征了其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内心世界 咏梅 温暖 小说 边缘群体 个体存在 程本 寻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黑鳃病”特征及防控建议
16
作者 赵彦华 马行空 +1 位作者 田间 葛家春 《科学养鱼》 2022年第4期47-47,共1页
2020年和2021年,江苏省河蟹养殖出现一种情况,即同一池塘、同批苗种,2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雌蟹在9月和10月发病、死亡较严重,而小规格河蟹发病死亡个体很少。90%发病河蟹鳃部出现病变,呈烂鳃、黑鳃症状,发病河蟹中20%个体存... 2020年和2021年,江苏省河蟹养殖出现一种情况,即同一池塘、同批苗种,2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雌蟹在9月和10月发病、死亡较严重,而小规格河蟹发病死亡个体很少。90%发病河蟹鳃部出现病变,呈烂鳃、黑鳃症状,发病河蟹中20%个体存在肝胰腺病变。由于“黑鳃”是此病的重大特征,故本团队简称此病为河蟹“黑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鳃病 河蟹养殖 防控建议 胰腺病变 个体存在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姨妈的故事》:现代人的生存悲剧
17
作者 吴宝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5-81,共7页
《姨妈的故事》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属于现代喜剧,而是有其深刻的悲剧内涵。首先,怀特从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出发,通过主人公希奥多拉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挑战和拒绝,揭示了她对现实世界的认同危机。其次,希奥多拉寻求新的信念、寻求... 《姨妈的故事》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属于现代喜剧,而是有其深刻的悲剧内涵。首先,怀特从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出发,通过主人公希奥多拉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挑战和拒绝,揭示了她对现实世界的认同危机。其次,希奥多拉寻求新的信念、寻求肯定真实自我的精神探索反而使她陷入了精神困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人生存的内在危机状况。最后,希奥多拉勇于面对社会现实对个性存在真实性的否定,选择了明知必败的抗争,以证明自己的合理存在,维护自身价值和个人尊严,最终演绎为现代社会中的生存悲剧,由此显示出怀特对现代人生悲剧的独特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姨妈的故事》 澳大利亚 帕特里克·怀特 悲剧 小说 认同危机 精神 个体存在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需要: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珺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当今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低迷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外烁性有极大的相关,为了扭转这样局面,必须切实关注道德需要对个体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把其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动力和主要归因。
关键词 个体道德需要 个体存在 道德教育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危机与儒家理想——欲望、理想、信仰的现象学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长墀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文通过讨论信仰危机与儒家道德理想来探讨欲望、理想、信仰三者的意义和关系。在反映论的知识理论里,只有当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相符合相一致时,知识才具有真理性。而欲望、理想、信仰则相反:三者的共同点是,正因为它们所意向的对象不... 本文通过讨论信仰危机与儒家道德理想来探讨欲望、理想、信仰三者的意义和关系。在反映论的知识理论里,只有当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相符合相一致时,知识才具有真理性。而欲望、理想、信仰则相反:三者的共同点是,正因为它们所意向的对象不能够满足它们的直觉它们才有存在的权利。差异、变化、不确定是欲望、理想、信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危机 儒家理想 欲望 理想 信仰 现象学 意义 个体存在 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析《百合花》的叙事逻辑及教育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再彬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8-61,共4页
《百合花》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新选入的小说。虽然《百合花》是一篇战争主题的小说,但作者借助“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的叙述技巧,让读者在阅读文本之时常能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动人与深情。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叙事的“轻”来消解现实... 《百合花》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新选入的小说。虽然《百合花》是一篇战争主题的小说,但作者借助“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的叙述技巧,让读者在阅读文本之时常能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动人与深情。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叙事的“轻”来消解现实之“重”的目的,即“以轻克重”。同时,《百合花》也能够引导读者对于个体存在价值的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逻辑 草蛇灰线 避重就轻 个体存在价值《百合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