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遮蔽抑或实行:《存在与时间》中的存在论差异 |
马飞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从“存在与时间”到“栖居与空间”——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空间化转向及其生态美学意义 |
赵奎英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
3
|
超越、超越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
王庆节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4
|
从《存在与时间》到《哲学论稿》: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关系疏解 |
柯小刚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5
|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基本观念 |
杨寿堪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
6
|
《存在与时间》的方法、内容和叙事 |
张旭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7
|
生命的实际性及其反思性诠释——纪念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出版90周年 |
高宣扬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8
|
论《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的先验性 |
孙冠臣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9
|
依据《存在与时间》所展示的三重技术 |
包国光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0
|
经典的诗性与诗性的解读——读《追寻最后的一道青烟——〈存在与时间〉前38节的思想》 |
牟方磊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1
|
在世与看——追踪《存在与时间》和《哲学研究》中的“看”问题 |
张巧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12
|
什么缺失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不完整性与失败 |
埃里克.S.尼尔森
王佳鑫
李大强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13
|
《存在与时间》之后的解释学 |
约翰·D.卡普托
曾誉铭(译)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14
|
《存在与时间》“世界”观中的源始技术思想 |
沈广明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15
|
时间性与否定性——《存在与时间》中黑格尔的反衬意义及其局限 |
马飞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6
|
持续跳跃入一个崭新开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持续批注》 |
杨汐(译)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
17
|
《论真理的本质》对《存在与时间》中真理理论的继承 |
陈辉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18
|
时空穿越电影中的时间意识——一种悲剧性审美 |
陈静
杨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19
|
《论语》中时间的表述与价值指向 |
郭院林
冯月月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
20
|
海德格尔时间性的缘起 |
王恒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