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字本位论与理据论深层对接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二占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字本位论从"字"这一最基本的音义结合的理据块寻求汉语的语法规律,理据论则以"字"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探究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动因。这两种理论都关系到语言编码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原理问题,因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即... 字本位论从"字"这一最基本的音义结合的理据块寻求汉语的语法规律,理据论则以"字"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探究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动因。这两种理论都关系到语言编码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原理问题,因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字本位论从理据入手,理据论从字切入。这也使得从表面看似乎没有直接联系的两种理论在深层次中对接成趣,二者把历时与共时、语义与语法和谐相系,共同为挖掘汉语的本质特点、解读语言的奥秘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本位论 理据论 语言编码 对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与共性视角下的“字本位”理论 被引量:4
2
作者 绪可望 徐文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近年来徐通锵等人总结提出了汉语研究的"字本位"理论。字本位理论的提出有利于恢复和挖掘汉语研究的历史传统,但同时也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可以在经验现实主义哲学指导下,将字本位理论与认知语法理论相结合,从个性和共... 近年来徐通锵等人总结提出了汉语研究的"字本位"理论。字本位理论的提出有利于恢复和挖掘汉语研究的历史传统,但同时也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可以在经验现实主义哲学指导下,将字本位理论与认知语法理论相结合,从个性和共性的视角出发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做出进一步的探讨。通过较为具体的研究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即从语法结构上来看,现代汉语具有意合性的、象征性的特征,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字母语言呈现出曲折性的、逻辑性的特征。虽然语言编码上存在着个性的差异,但其背后却隐藏着相似或相同的、共性的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理论 个性 共性 象征性 逻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兼论现代字本位理论的得失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8,共13页
文章从梳理中国传统语言学"字本位"原则的脉络出发,举出各种事实,分别说明了在历史汉语书面语(文言)和现代汉语书面语(白话)中,汉字对汉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现代"字本位"理论从汉语特点出发的主要精神。同时也从理... 文章从梳理中国传统语言学"字本位"原则的脉络出发,举出各种事实,分别说明了在历史汉语书面语(文言)和现代汉语书面语(白话)中,汉字对汉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现代"字本位"理论从汉语特点出发的主要精神。同时也从理论上和语言事实上说明了汉字与汉语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符号系统,相互的关系密切但并不绝对对等,把"字"移植作为语言单位,造成"字"与词的混淆,必然会遇到诸多背离语言事实、产生理论混乱的问题,是现代"字本位"理论无法解决的。文章也反驳了一些自称"字本位"却颠覆常识的谬误说法,主张将这些说法彻底澄清,不使严肃、有意义问题的讨论受到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传统本位原则 现代本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关于“字本位”的基本观点 被引量:40
4
作者 陆俭明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前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字本位"理论,文章主要评说徐通锵先生1991年提出的"字本位"理论。文章首先以实例对徐先生的"汉语社团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结构单位是字,而不是词"的说法进行了证伪。接着指出,现在还... 目前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字本位"理论,文章主要评说徐通锵先生1991年提出的"字本位"理论。文章首先以实例对徐先生的"汉语社团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结构单位是字,而不是词"的说法进行了证伪。接着指出,现在还没见到"字本位"理论在解决汉语语法难题方面的优越性;同时指出,我们是要摆脱印欧语的束缚,但是要摆脱的不是语素、词那样的结构单位,而是句法研究思路。文章最后评说了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先生于1989年提出的"字本位"理论,并加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 语法单位 研究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被引量:59
5
作者 贾颖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本位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教学 语言构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评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大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1,共6页
“字本位”理论对汉语研究虽有非常有益的启示作用,但它的立论依据和推导过程是否完全符合汉语实际,能否解决汉语由于基本结构单位不易确定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却使人产生疑问。为了区分书写单位和结构单位,最好还是用两套术语来表示。... “字本位”理论对汉语研究虽有非常有益的启示作用,但它的立论依据和推导过程是否完全符合汉语实际,能否解决汉语由于基本结构单位不易确定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却使人产生疑问。为了区分书写单位和结构单位,最好还是用两套术语来表示。作为语素的“字”在汉语里是现成的,而“词”则是从句法结构中分析出来的,因而“字”(语素)是备用单位,而“词”是使用单位,二者为实现的关系,“字”(语素)进入一定结构里才可以看出它能否成词,在不同结构中有可能形成几个不同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理论 汉语基本结构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通锵的“字”本位观和语义句法论 被引量:5
7
作者 时秀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徐通锵的“字”本位及语义句法论别开生面,它产生于世界语言学研究的语义转向背景之下,立足汉语特点及其研究传统,揭示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指出汉语结构的语义性质,找到了一条适合汉语特点的研究道路,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理论的... 徐通锵的“字”本位及语义句法论别开生面,它产生于世界语言学研究的语义转向背景之下,立足汉语特点及其研究传统,揭示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指出汉语结构的语义性质,找到了一条适合汉语特点的研究道路,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理论的深入,同时也引起了学界对汉语研究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通锵 本位 语义句法 话题 说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字本位理论的重要发展——评《字本位与汉语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香平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本位理论 本位与汉语研究》 形位学 章句学 语法体系 汉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字本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曾加劲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2,共3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读写缺失的现象,归其原因在于汉字教学的严重滞后。应在字本位理论框架内,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出发,发挥汉字字形特殊的表义功能以及形声字的表音功能,提高学生认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本位 读写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据论与“字”本位论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二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77-83,共7页
"字"本位持论者志于确定汉语运行的基础,认为"字"是汉语中最基本的音义结合的理据块。理据持论者则志于探究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以"字"为探索语言理据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本文从学术背景、相互关系、... "字"本位持论者志于确定汉语运行的基础,认为"字"是汉语中最基本的音义结合的理据块。理据持论者则志于探究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以"字"为探索语言理据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本文从学术背景、相互关系、基本单位、语言共性和研究目标五个方面对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具有深层次的联系;就是说,虽然研究角度与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把历时与共时、语义与语法和谐相系,共同为挖掘汉语的本质特点、解读语言的奥秘开创了新的领域。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貌离而神合,异曲而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据论 本位论 关系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研究的另一种思路——徐通锵“字本位”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晴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4-167,共4页
《马氏文通》以来,汉语语法研究不但注重描写语法事实和解释语法规律,而且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在这不懈的探索过程中,寻找汉语语法的"本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字本位"的观点最早是徐... 《马氏文通》以来,汉语语法研究不但注重描写语法事实和解释语法规律,而且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在这不懈的探索过程中,寻找汉语语法的"本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字本位"的观点最早是徐通锵先生提出的,目的在于努力摆脱"印欧语的眼光"的束缚,是立足于汉语特点来实现中西语言学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但是,其中又有一些不甚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 徐通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词本位”到“字中心”——对外汉语教学的战略转移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德鑫 《汉语学报》 2006年第2期33-39,共7页
半个世纪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上走的是“词本位”教学路子,但始终没能摆脱“汉字难学”及教学效率不高的困境。近年,一种代表性的意见是主张对外汉语教学改走“字本位”教学路子。本文认为“字本位”抓住了汉语的最小书写单位、形音... 半个世纪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上走的是“词本位”教学路子,但始终没能摆脱“汉字难学”及教学效率不高的困境。近年,一种代表性的意见是主张对外汉语教学改走“字本位”教学路子。本文认为“字本位”抓住了汉语的最小书写单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并在基本肯定其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对“字本位”教学作了“修正”,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应向“字中心”教学路子作战略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 本位 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朋朋两种字本位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思想比较
13
作者 田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X期21-22,共2页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确立汉语词句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存在较大的争议。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倾向于照搬西方语法理论,基于词本位来开展教学。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追随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字本位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确立汉语词句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存在较大的争议。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倾向于照搬西方语法理论,基于词本位来开展教学。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追随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字本位教学的中国学者张朋朋,用其参编和主编的两种字本位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和《新编基础汉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字本位之路。论文详细对比了这两本前后相隔12年的教材,重点分析了它们在编写原则和思想上的微妙联系与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初步厘清了张朋朋在字本位教学法及教材编写道路上的探索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言文启蒙》 《新编基础汉语》 本位教材 编写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方法理论的“汉字-词汇”二元动态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修敏 刘长征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7-180,共4页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后方法时代",教学过程应体现为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文章对学界所关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基于"后方法"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展开教学自主创新,提出...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后方法时代",教学过程应体现为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文章对学界所关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基于"后方法"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展开教学自主创新,提出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汉字-词汇"相结合的二元动态教学模式。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和积极作用,也指出了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并期望通过教学实验等后续研究逐步解决该模式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法”理论 本位 本位 “汉-词汇”二元动态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9
15
作者 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5,共8页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出现的种种“本位”理论,如词类本位、句本位、语素本位、词组本位、小句本位、字本位等,认识其来龙去脉,特别是与国外有关理论的关系,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这些理论的提出在汉语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
关键词 方法论 语表本位 词组本质 小句本位 本位 本位理论 词类本位 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字功能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研究--评《基于单字的现代汉语词法研究》
16
作者 肖模艳 逢锦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6-I0006,共1页
王洪君教授认为,汉语是一种“字本位”的语言,即汉字是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汉字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从而构成复杂的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研究汉语单字的功能,有助于揭示汉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也可以为汉语教学和应用提... 王洪君教授认为,汉语是一种“字本位”的语言,即汉字是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汉字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从而构成复杂的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研究汉语单字的功能,有助于揭示汉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也可以为汉语教学和应用提供依据与指导。她著的《基于单字的现代汉语词法研究》一书,正是以汉语跨音系、语法两个层面的结构关联点“单字”为基点,对汉语的词法、语法进行观察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 多重属性 汉语教学 功能视角 本位 汉语单 篇章结构 现代汉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法国汉语教材的再认识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若江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7,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三部近十几年出版的法国汉语教材的考察,从教材的地域性与针对性、字本位教学与汉字分级教学模式、汉语口语教学与拼音教材、教学语法与语用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法国初级教材的风格与特点,以及值得国内汉语教... 本文通过对三部近十几年出版的法国汉语教材的考察,从教材的地域性与针对性、字本位教学与汉字分级教学模式、汉语口语教学与拼音教材、教学语法与语用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法国初级教材的风格与特点,以及值得国内汉语教材学习与借鉴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汉语教材 针对性 本位 拼音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绵词造词探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志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2-48,97,共8页
从词本位出发,重新对联绵词进行探源,就会发现联绵词也有其造词理据,特别是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汉字未造之先,当有大量的复音词,包括联绵词。造字之后,可能有些联绵词会隐藏在一个字形里,和单音节词一起成为汉语的基本词汇。到了派... 从词本位出发,重新对联绵词进行探源,就会发现联绵词也有其造词理据,特别是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汉字未造之先,当有大量的复音词,包括联绵词。造字之后,可能有些联绵词会隐藏在一个字形里,和单音节词一起成为汉语的基本词汇。到了派生造词阶段,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也会派生造出若干个联绵词;或者由原生造词阶段的单音节词通过重复的形式派生出叠音词,再由叠音词派生出联绵词。合成造词阶段虽说主要是合成词造词的方法,但也有不少联绵词的源词是由合成词在历史的演进中蜕变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绵词 本位 本位 原生词 派生词 合成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语言认知的嬗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鲁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135,共4页
汉语语言认知理论体系正在发生大的变革,其真正动因是"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字本位"的立论源于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解决汉语言的生成问题,促使语言认知理论本土化。汉字具有意象表义的语言特点,字形与字音在表义功能... 汉语语言认知理论体系正在发生大的变革,其真正动因是"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字本位"的立论源于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解决汉语言的生成问题,促使语言认知理论本土化。汉字具有意象表义的语言特点,字形与字音在表义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形声字并非表音文字,其字体结构依然遵循表义原则。字形表义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对汉语语言的构成影响较大,推动汉字完成了由记事转为记录语言的历史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言认知 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训诂之旨本乎声音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雍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5-92,共8页
对于汉字形音义三者的辩证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只注重形体,而忽略声音,或望文生训,或不知贯通,易简之理既失,大道遂多歧亡羊。为矫正此弊,清代乾嘉学者才不得不反复申言“训诂之旨本手声音”,“训诂之要... 对于汉字形音义三者的辩证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只注重形体,而忽略声音,或望文生训,或不知贯通,易简之理既失,大道遂多歧亡羊。为矫正此弊,清代乾嘉学者才不得不反复申言“训诂之旨本手声音”,“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然而,倘若由此而走向一种极端,唯文字声音是求,全然不顾汉字形义关系的一般约定俗成性,不顾汉字使用的基本规范性,那就必然要走火入魔,闹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训诂新解"的笑话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 以声求义 类化 历史语言学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