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字本位论与理据论深层对接关系的思考 |
李二占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
|
个性与共性视角下的“字本位”理论 |
绪可望
徐文秀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3
|
论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兼论现代字本位理论的得失 |
王宁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1
|
|
4
|
我关于“字本位”的基本观点 |
陆俭明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0
|
|
5
|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
贾颖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59
|
|
6
|
也谈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评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 |
赵大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7
|
徐通锵的“字”本位观和语义句法论 |
时秀娟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8
|
字本位理论的重要发展——评《字本位与汉语研究》 |
李香平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9
|
论“字本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曾加劲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0
|
理据论与“字”本位论关系初探 |
李二占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1
|
汉语研究的另一种思路——徐通锵“字本位”研究述评 |
夏晴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2
|
从“词本位”到“字中心”——对外汉语教学的战略转移 |
张德鑫
|
《汉语学报》
|
2006 |
25
|
|
13
|
张朋朋两种字本位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思想比较 |
田峰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4
|
基于后方法理论的“汉字-词汇”二元动态教学模式探索 |
郭修敏
刘长征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5
|
“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潘文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9
|
|
16
|
单字功能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研究--评《基于单字的现代汉语词法研究》 |
肖模艳
逢锦艳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对法国汉语教材的再认识 |
王若江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18
|
联绵词造词探源 |
刘志纲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9
|
汉语语言认知的嬗变 |
李鲁平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20
|
论训诂之旨本乎声音 |
孙雍长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